为帮考生们更有效的复习,精品学习网整理了发热考试辅导内容,希望考生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取得更多的收获, 通过对复习资料的熟练来为考试复习锦上添花。
发热:内科主治医师2013年基础知识复习讲义(1)
第一节 发热
大纲要求
(1)常见原因:感染性、非感染性
(2)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过程与特点、热型、临床意义
(4)诊断方法与步骤:伴随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
一、概 述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上限。人体正常体温范围随测量部位不同而不同,腋温36℃~37℃,口温36.3℃~37.2℃,肛温36.5℃~37.7℃。正常人上午体温较低,下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后体温较高。
二、常见病因
发热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更为常见。
(一)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导致发热。
(二)非感染性发热
包括多种不同的疾病:
1.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成人still病等。
2.恶性肿瘤 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以消化道肿瘤、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多见)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3.无菌性组织坏死 如心肌梗死、肺栓塞、脾梗死、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所致组织损伤、内出血、急性溶血等。
4.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甲状腺危象)、嗜铬细胞瘤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丘脑病变等。
6.物理因素 如中暑、放射线病等。
7.其他 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
三、发热的主要机制
发热的主要机制为: 外致热原(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等)和某些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尿酸结晶等)等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内生性致热原,主要是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这些内生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然后机体出现骨骼肌收缩、寒战,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出现发热。
发热可以增强机体吞噬细胞的活动及肝脏的解毒功能。但严重发热可对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因心率快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体温在42℃以上可使一些酶的活力丧失,使大脑皮层产生不可逆的损害,最后导致昏迷,直至死亡。
四、发热的临床特点
1.发热的诱因、起病缓急、病程、加重或缓解因素急性起病,病程少于两周者为急性发热,主要由感染引起;两周以上体温超过38℃为长期发热,常由感染、肿瘤和结缔组织病引起,但仍以感染为主要原因;体温在38℃以内的非生理性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低热,可见于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低热。
2.热型 对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常见的热型包括: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 伤寒、肺炎球菌肺炎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达2℃以上,最低体温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或数天后又骤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见于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骤升,持续数天后又骤降,如此反复。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
(6)不规则热:发热无明显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五、诊断方法与步骤
1.伴有寒战 病程中只有一次寒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病程中反复于发热前出现寒战,见于疟疾、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和恶性淋巴瘤。
2.伴出血现象 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炭疽、鼠疫等。
3.伴明显头痛 见于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
4.伴有胸痛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胸膜炎、肺脓肿等。也可见于心包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5.伴有腹痛 见于各种原因的消化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肝脓肿、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腹膜炎,以及腹部恶性实体肿瘤和恶性淋巴瘤。
6.伴尿痛、尿频、尿急 见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
7.伴有明显肌肉痛 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旋毛虫病、军团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8.伴有皮疹,见于:
(1)发疹性传染病:包括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幼儿急疹等。发热和皮疹出现的时间常常相对固定。
(2)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风湿热、药物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等。
9.伴有黄疸 常见于 病毒性肝炎、恶性组织细胞病、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和其他严重感染、急性溶血等。
经典例题: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 <1℃,这种热型为
A.弛张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波状热
E.不规则热
[答疑编号500707010101]
『正确答案』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