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发热的原因与机制”,希望考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更多的收获,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精品学习网!
发热的原因与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fever activators)
概念:
能激活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EP的物质。
主要种类
(一)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概念:来自体外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
种类:
1..细菌与毒素
(1)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2)革兰氏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2.病毒
3.真菌
4.螺旋体
5. 疟原虫
(二)体内产物
1 抗原抗体复合物
2类固醇
二、内生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EP)
(一)概念:
细胞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EP。
(二)种类
1.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
生成部位: 单核/巨嗜细胞、内皮细胞、
星状细胞、肿瘤细胞
致热特点: 引起双峰热
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生成部位: 巨嗜细胞、淋巴细胞
致热特点: 小剂量:单峰热
大剂量:双峰热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生成部位: 白细胞
致热特点: 单峰热,
有耐受性。
4.白细胞介素-6(IL-6):
生成部位:
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三)EP的产生和释放
1 产EP细胞激活
2 EP的产生释放
EP的作用:
引起SP上移® 体温升高
三 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
(一)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
1.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
2.EP® OVLT ® 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SP
(二)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1 正调介质
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的介质。
(1)前列腺素E(PGE)
(2)Na+/Ca2+比值
(3)环磷酸腺苷(cAMP)
2 负调介质
对抗体温升高或降低体温的物质。
(1)精氨酸加压素(AVP)
作用方式:
削弱由EP产生的升温反应;
抑制产EP细胞 ;
降低毛细血管对EP的通透性。
(2)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
(3)脂皮质蛋白-1(lipocortin-1)
(三)发热时体温上升的调节方式
(四) 发热的时相 (自 学)
要求掌握:
1.发热各期的名称
2.各期体温变化特点及其机制
3.各期热代谢特点
更多关于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发热的原因与机制的内容请关注:【临床执业医师网辅导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