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临床医师考试即将来临,精品学习网临床医师站特整理了麻风性角膜病变的学习资料,希望考试努力复习,以取得理想成绩!
(一)发病原因
麻风分枝杆菌是麻风病的病原菌,其形态、染色与结核杆菌相似。是一种典型的胞内菌,病人渗出物标本中可见有大量麻风杆菌存在的细胞,称为麻风细胞。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角膜病变麻风分枝杆菌直接通过上皮或角膜血管侵入角膜,局部繁殖发病或通过抗原-抗体变态反应而发病,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炎。
继发性角膜病变麻风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感染眼和面部,造成面神经的颞颧支和三叉神经的表面支受损,使眼睑位置异常,正常瞬目反应消失,导致暴露性角膜炎、麻痹性角膜炎及干眼症发生。
麻风性角膜病变早期症状
眼部病变主要侵犯眼前部,眼后部的结构很少发生病变。表现为秃眉、秃睫毛、倒睫、兔眼、角膜炎、上巩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葡萄膜炎。
角膜病变:
(1)念珠状角膜神经病变:是早期重要的与神经有关的角膜病变,神经有局限性肿胀,呈念珠状(beading)。病变的神经中有成堆的麻风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该病变可自行消退,也可因钙化而持续存在数年之久。
(2)浅层点状角膜炎:是麻风病发病头10年中最常见的一种角膜病变。自觉症状轻微,开始时病变常出现在颞上象限的近角膜缘处,上皮下基质内有小而分散的灰白色点状混浊。因病变细微,常被漏诊。随病情发展,点状混浊可扩展到其他象限,并互相融合向深层侵犯。瞳孔区受累时则影响视力。
(3)血管翳性角膜混浊:麻风病发病后20年内,随着角膜炎的发展,血管向角膜中央生长,引起血管翳性角膜混浊。通过血行使更多的麻风菌进入角膜,产生新的浸润性病变,有时在新生血管网眼中形成“珍珠”样小麻风瘤。严重时可扩展到邻近的结膜。
(4)角膜麻风瘤或结节:发病早期结节性病变少见。如发生,偶尔见于外侧角膜缘附近的上巩膜。这种病变多发生于晚期病人(20年或20年以上)。结节可多发,甚至环绕角膜缘发生,但最常见、最大的结节多在外侧部角膜缘发生。结节若侵及全层角膜时,可发生硬化性角膜炎、角膜变性或各种慢性角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