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是以呼吸困难,喘急气促,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疾患。多出现于许多满性疾病中,常为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喘证一般分为虚实两类。实喘多由风寒或痰浊、痰热等邪壅阻于肺,肺气郁闭不宣,肃降失常所引起;虚喘多是肺弱肾虚,由于肺不降气,肾不纳气,精气内虚所形成。
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属于喘证范畴。
(病因病理)
喘证的形成,可由外感、内伤二个因素所引起。外感有邪为实喘,内伤无邪属虚喘,正如《景岳全书》所指出的:“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兹以虚实两大类为纲,概括诸因加以论述。
1.实喘
(1)风寒犯肺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内则肺气郁闭;外则束表,使表气失于疏泄,以致肺气壅实,不得宣降而发生喘促。
(2)热邪犯肺外感风热、邪热犯肺,或肺中素有蕴热,复为风热所伤,或外寒不解入里化热,以及肝郁化火上迫于肺,皆能使肺失肃降,迫气上逆而成喘证。
总之,喘促气逆实证,多由外邪壅塞,阻肺所致。赵献可说:“若为分寒暑湿所致,则肺气胀满而为喘。”张景岳亦指出:“实喘之证,以邪在肺也,肺之实邪,非风寒则火邪耳。”
(3)痰浊壅阻痰浊来由,或因脾失健运,积湿生痰,或因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水湿停聚而生痰,痰浊阻肺,肺气壅滞,失于宣降,导致呼吸迫促而成喘。湿痰久郁化热,或肺火素盛灼津成痰,亦可形成痰热壅肺之实喘。
2.虚喘
(1)肺虚久病肺虚,久咳伤肺;或平素过劳,寒出过多,气阴亏耗,以致气失所主而短气喘促。故《论治准绳》说:“肺虚则少气而喘。”
(2)肾虚大病久病之后,或劳欲伤肾,精气内伤,或肺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使真元不足,摄纳无权,以致呼多吸少,气逆上奔而为喘。此即《证治准绳》所说:“真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之上奔。”
若肾阳衰微,不能化气行水,则水气上凌心肺而见喘咳,心悸、不得平卧等症,为虚中挟实证。
总之,虚喘以气虚为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同司气之出纳,如果肺虚不能主气,或肾虚不能纳气,均可成喘。因此虚喘病变主要在于肺肾。
(辩证论治)喘证的辩证,首当辨别虚实实喘则起病急骤,呼吸深大有余,呼出为快,声高息粗,胸胁胀闷,脉滑数有力,治疗着重在肺,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多起病缓慢,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声低息微,时轻时重,过劳即甚,脉微弱,或浮大中空,其治在肺肾,以培补摄纳为主;虚中挟实者,当扶正祛邪。
(基本手法)
1.推揉上背疏风法双手多指上下左右或斜行分推上背部;掌根揉肩胛间区、膀胱经内侧线,反复重揉风门、肺俞穴区。
2.揉压夹脊平喘法患者俯卧,医者立于头侧,双拇指自下而上同揉肩胛间区、膀胱经内侧线;双手拇指尖相对挤压华佗脊穴(胸7至胸1);双手迭掌揉肺俞、肝俞、脾俞、肾俞。
3.迭指压拨定喘法双手拇指重迭,分别压拨定喘穴,压拨交替进行,以坐位操作比较适宜。
4.同亚中府降气法患者仰卧,医者立于头侧,双手拇指腹同按两侧中府穴;亦可立于其侧,以单掌缓揉擦胸前面;拇指按压中府、膻中穴。
(分型施治)
1.实喘
(1)寒喘证见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鼻流清涕,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以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2)热喘证见喘促气粗,甚至鼻翼煽动,痰黄粘稠,身热烦躁,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重用揉压夹脊平喘法、迭指压拨定喘法、同压中府降气法,配用揉摩胸胁润肺法。加用搓擦大椎清热法(见感冒)、压颤胸骨肃肺法(患者仰卧,医者迭掌压颤胸骨柄),以清热肃肺,降气平喘;如痰多喘甚可采用揉压阳明清热法(见发热),亦可用左手多指置于肩胛间区膀胱经内侧线,右手空拳轻轻捶击左手指背,位置可上下运动以泻肺逐痰;如为便秘者,可正时针轮状推脘腹。
(3)实喘证见喘咳痰多,痰多而粘,甚则喉中有痰鸣声,或兼有恶心,或呕吐痰涎,便秘等症,舌苔白腻,脉滑。重用揉压夹脊平喘法、迭指压拨定喘法、同压中府降气法,加用揪捏喉结豁痰法(见咳嗽)、搓擦肺俞宣肺法(见感冒)、压颤胸骨肃肺法,以祛痰降腻,宣肺平喘。
2.虚喘
(1)肺虚证见喘促气短,咳声低弱,语言声微,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脉虚弱,重用揉压夹脊平喘法,迭指压拨定喘法,揉摩胸胁润肺法,加用手掌或小鱼际横行搓膻中穴,拇指揉压中脘,掌根揉压刷俞、肾俞,以益气定喘;喘不止,动则更甚,属肺肾俱虚,可按肾虚治法。
(2)肾虚证见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更甚,形体瘦弱,精神疲惫,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细。可重用揉压夹脊平喘法,迭指压拨定喘法,配用揉摩胸胁润肺法,加用双拇指对揉对压肾俞,以补肾纳气。
相关推荐:
更多内容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