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原创专栏

高二语文第5课(上册) 登高原文注解及知识点

来源:51EDU精品学习网

2017-09-29

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是著名诗人杜甫所创。那么,杜甫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创作出这首名诗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今儿我们来好好看一看登高原文注解以及登高知识点

登高创作背景:五十六岁的杜甫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眺望,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1、杜甫以怎么的心情写下《登高》?

【解惑】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气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2、杜甫创作《登高》时,生活状况如何?

【解惑】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浪漂泊,倍尝生活的艰辛,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763年)。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是一片混乱。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五十六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

登高原文

登高[1]

风急天高猿啸哀[2][3]清沙白鸟飞回[4]

无边落木[5]萧萧[6]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7]悲秋常作客[8]百年[9]多病独登台。

艰难[10]苦恨[11]繁霜鬓[12]潦倒[13]新停[14]浊酒杯。

登高注解

1、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5、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6、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7、万里:指远离故乡。

8、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9、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0、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11、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12、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3、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14、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原文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想要深刻的记忆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登高同步练习题,只要同学们认真的做,就一定能够记住这篇诗的考试重点。

标签:高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