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级审计师考试复习资料3

2011-05-20 18:20:29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2011年高级审计师考试复习资料有哪些呢?精品学习网为您搜集了相关的内容,具体如下: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复习参考模拟题

市场经济:

1. 考题给出当前我国垄断行业现状的资料,让你综合分析垄断的危害及政府反垄断的主要方式。(参见《指南》p7─8)

答案:

(一) 垄断的概念和分类

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与流通所进行的联合操纵和控制,垄断的最基本特性就是排他性。

按照产生的原因或性质,垄断可分为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行政垄断是指与行政控制相联系的排他行为。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的控制力或可以采取排他性行为的能力。

(二) 垄断的后果

垄断产生的后果为:

1、垄断会引起低效率问题。垄断从存在导致了市场结构的扭曲,使得竞争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和优化的配置,由此产生了低效率问题。由于缺少竞争的压力,垄断企业本身缺少改善产品质量,改革经营管理,促进技术进步的动力,使得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不高。

2、垄断会导致社会与消费的福利损失。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相比,垄断条件下的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少,价格高,这就引起社会和消费者的净福利损失。

3、 垄断会引起寻租问题的产生。行政垄断不仅扭曲了资源的配置,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极易引发寻租问题,即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

(三) 政府反垄断干预措施

政府的反垄断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直接管制和制定反垄断法。

直接管制主要是政府制定一些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垄断厂商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具体包括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两类。经济管制指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服务标准的控制。社会管制是以保护环境,以及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严禁、限制特定行为的管制。

制定反垄断法或发托拉斯法是政府干预的另一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具体有:

第一, 预防形成垄断性市场结构的政策,包括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政策以及企业合并的审察制度等;

第二, 对垄断性市场结构的事后调节政策,包括对垄断性企业实行分解、分立等;

第三, 禁止或限制企业间的共谋、卡特尔和不正当的价格歧视,对欺骗、行贿和压制竞争的行为进行裁定等。

2、考题给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资料,让你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参见《指南》p38─39例题4)

答案: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宏观政策

(一)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形势比较良好,其运行进入了较高经济增长、较低价格上涨的合理区间。具体表现为:

1、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2、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3、2004年-2005年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获得丰收。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5、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增速加快,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7、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8、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上看,在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中,除国际收支问题更加突出外,基本上保持着经济的增长,就业和物价的平衡。

(二)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宏观经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地区间差异过大,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不协调。

2、“三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改变、农村发展落后,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3、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很多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的投资一直处于高位增长,使得宏观经济面临着“过热”的危险。

4、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货币信贷过多问题。银行资金追求投资,投资与信贷出现“双高位”增长。

5、房地产问题投资过热、部分城市房价增长过快。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房价上涨过快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而且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6、对外贸易顺差过大,对外贸易不平衡压力加大。

7、外汇储备过多。

8、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三) 解决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第一, 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

第二,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如加强土地调控,从禁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肃查处违规违法用地行为;加强货币信贷管理,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和监督检查等。

第三, 加大支持“三农”政策力度。加大财政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等。

第四, 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政策,普遍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工作,在全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五, 调动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积极增加进口,扩大银行、分销、电信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化和扩大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

第六, 针对房地产投资过热,取消房贷的优惠利率,适当提高部分价格上涨过快的地区和城市的住宅抵押贷款的首付比例。

3、考题给出当前我国人民币连续升值的资料,让你综合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参见《指南》p45─46例题3、4)

答案:

(一) 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以前,我国经历了固定汇率、双轨汇率制度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形成机制综合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不再单一的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日元、台币等)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 人民币升值压力

国际上,人民币升值要求主要是欧美一些与我国对外贸易存在逆差的国家,许多国家指责这是人民币币值被低估造成的,并给我国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

国内方面,首先,我国持续的、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本国投资利润率高,吸引外资进入,增加外汇供给,产生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次,国际收支项目多年的贸易顺差,国际收支状况持续偏强,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货币基础不断扩大,导致内部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最后,目前我国处于投资过热的情况,而选择让人民币升值既可以使过热的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又可以抑制物价增长过猛的势头。

(三) 人民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有利有弊,有序、稳定的升值对经济会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 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对象国之间的关系,减少贸易摩擦,还可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二, 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以迫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 人民币货币升值,外货商品的价格就变得相对的便宜,那些依赖要素进口的行业的成本将降低,有利于我国的进口和那些原材料依赖型厂商的成本降低。

第四, 有利于国外贷款的还款成本、提高人民购买力、提高我国GDP的国际地位等。

人民币的不利影响有:

第一, 人民币升值,不仅会直接增加外商在华投资建厂、购置设备的成本,还会提高外商在华的劳动力成本,将直接导致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第二, 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会相应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如果出口商为维持一定的利润而提高价格,将会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增长受到制约。

第三, 目前,我国外贸行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而很多新增的就业机会也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势必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造成一定的冲击。

第四,人民币汇率上升还会导致中国非贸易品(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给就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五,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缓解通货紧缩等。

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不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应注意西方国家利用我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大做文章,要求人民币继续大幅度升值,坚定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不屈从于其他国家的压力,要防止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过多的行政干预,应该让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真正反映中国的经济变动,为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成为国际货币做好准备

4、考题给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现状与倡导自主创新的资料,让你综合分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四个机制以及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参见《指南》p84─85例题3、4;另外也要掌握p80─81(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内容)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发展观的提出,汲取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新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不仅是指经济增长的单项突破,更不单是指GDP的增长速度,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是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理念。坚持又好又快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抓住重要时机,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类要素潜力,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统筹区域发展的思想。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要依靠四大机制。具体包括:

第一,市场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荐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利用市场机制,打破地区封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产业转移,而不是靠行政命令调拨资源,靠计划安排项目来实现。

第二, 合作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合作机制就是在区域之间,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机制。总的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东部地区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这些有时要在合作中得到最佳配置,避免资源大跨度大规模调动,降低全社会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要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要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区域合作的服务体系,鼓励区域合作方式创新。

第三,互助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补充,互助就是先富帮后富,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这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中国多年来的实践。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鼓励发达地区采取多种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这包括继续做好对口支援,鼓励社会各界给贫困和受灾害地区捐款捐物。在互助方式上,要在继续搞好资金和西哪个木援助基础上,加大技术和人才援助力度,将外生援助转化为内生机制。

第四,扶持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手段。仅靠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仍很难解决。在这三个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建国以来,我国普遍存在这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并且常常受制与人,要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是一个新技术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和商业化的过程,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企业最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因此,一定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第二,要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要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力量的作用,有效调动国内优秀科技资源,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第三,政府要创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在提高国家和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中,政府主要职能在于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和氛围。如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实行有利于促进企业和个人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

第四,要加大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新性人才的培育、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严格执行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开发与创新,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积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

第六,要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吸收消化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源,加大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投入。并以此为依托,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总之,要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战略高度出发,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重大领域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为此,要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摆上重要日程,摆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为开创迅速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局面做出不懈努力。


<--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