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临床评价:药物经济学

2011-11-25 17:14:35 字体放大:  
根据2011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精品学习网编辑特别整理了“2012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要点汇总”,以供考生更好的加强复习!

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一)药物经济学

1.成本的种类与计算

成本是指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1)直接成本:是指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费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接医疗费用,包括提供的药品与服务、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护理、检验、住院等消耗的一切费用;二是非医疗费用,包括家属陪护、食宿和交通等费用。一般情况下只计算直接医疗费用,而非医疗费用因条件差别大,并且一般情况下所占比例小,多数研究未计算,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2)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它包括休学、休工、过早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由于评价困难,多数研究也未包括在内,例如在同一组病例中农民的误工费与经理的误工费差别很大,难以估算,因此在研究中可不同时包括在内。也可以以当地政府公布的人均收人作为参考,加以计算。但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3)隐性成本:一般是指因疾病引起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或因诊断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担忧、痛苦等,难以确定,无法用货币确切表示的费用。主要用于生命质量的考核,在成本效用分析中使用。在其他几种分析方法中多数也未计算在内,也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2.用药结果的评价

用药结果指特定的药物作用、产出和结局。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用药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效果:以客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发病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2)效益:转化为货币值的用药结果。

(3)效用:以主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舒适程度和与保健相关的生活质量等。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1.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如下:

(1)最小成本分析(CMA):又称成本分析。它是在几种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的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故必须首先证明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cEA):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作单位,而采用临床指标作单位,如抢救的患者人数、延长生命的时间单位(年)、治愈率(%)和降低血压的单位(mmHg)等。

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成本与效果比值法、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法。

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被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较为完备的评价方法和常用手段。

(3)成本效益分析(CBA):是比较单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干预之间所消耗的成本和结果值(效益)的一种方法,其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作单位来表示。

成本效益分析不仅直观易懂,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也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问的比较,还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生命、健康的价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4)成本效用分析(cUA):在结合考虑用药者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则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其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ALY),该方法可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患者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各学者的意见不一,更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故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2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三)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应用范围

指导新药研制生产

有利于制订《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有利于医院制订用药目录

相关推荐:

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合格分数线  

2012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要点汇总  

更多内容进入:

精品学习网执业医师频道 2012年执业医师在线考试试题

<--执业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