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4
3、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表现在哪几方面?
(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其获得一定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把体力劳动者培养成脑力劳动者;(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从而摆脱现代这种分工造成的片面性。
5、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是谁?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人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6、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教育与文化关系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文化本身的教育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时它就成为文化本体。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7、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
特点:(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功能:(1)学校文化具有导向作用;(2)学校文化的凝聚功能;(3)学校文化的规范作用。
8、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9、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社会实践。任何教育都有其对象,也都有其目的,教育目的指向教育对象,表明要培养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任意教育都离不开培养人的这一根本属性。(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基本特点是有意识性,这是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教育是人类社会积累经验的有效方式。(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教育是双边活动,既有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也有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通过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来为社会服务,是教育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育人责任和本体功能。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的质的规定性,这决定了教育具有特殊的活动对象,即发展中的人;具有特定目的,既促进未成年人的发展;具有特有的活动方式;即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发展。这都说明了教育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律和运行机制。(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2)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正是因为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各民族的教育才具有各自的特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或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后,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仍然存在。另一种情况是教育的发展超过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10、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1)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过程中,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口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2)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因而必然也必须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4)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
11、如何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1)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12、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内容现代化;(3)教育目的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5)教育队伍现代化;(6)教育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