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九)

2012-04-17 14:20:46 字体放大:  

六、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要说明20世纪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

(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2.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4.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七、论述题(共10分)

分析学与教互动活动中的三种过程。

【答案要点】

1.学习过程。

指学生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上。

2.教学过程。

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起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理论。

3.评价/反思过程。

这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

它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请问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案要点】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直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直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