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核心能力为本

2012-05-11 11:13:17 字体放大:  

能力培养涉及多个方面,但一般大家认可能力的基础是知识。要培养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必须切实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知识。也就是说,社会工作从业者必须了解社会工作知识,包括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生命发展周期、社会福利政策等基础知识,了解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社会支持、生态系统、优势视角等理论知识,了解个案、小组、社区等实务工作方法以及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实际应用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通过工作实践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充实自己的社会工作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案主求助的时候,识别把握案主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比较选择解决问题的实务工作方法。这种识别问题选择方法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初都是有意识的,需要不断地通过试错法进行矫正来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真正把握了社会工作知识的精髓,领会了社会工作实务的要义,在遇到案主问题时自然就会知道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例如,在和案主面谈时,我们要用到“澄清”的技巧,简单的说也就是来确定案主所要表达的就是社会工作者所理解的。在和案主交谈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的案主往往说了很多,尤其是社会一些老年人、妇女,反反复复的在说一件事情。为确切了解案主所要表达的意思,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抓住案主话语的真正含义,以及在话语之外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重复一遍再反问其是否要表达这个意思。2007年3月,社会工作者和老人面谈时,老人多次讲自己和女儿的事情,反复说自己对小时候的女儿多么关心,对女儿成长投入了多少精力等,一件件小事情,要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从表面上看,老人在说对女儿的关爱,讲和女儿的故事。但是有社会经验或者社会工作知识的人都清楚其真正的含义是,老人希望自己的的女儿像自己以前关心她一样来关心自己。在此情况下,社工就需要有策略地反问:老人家,我知道您非常心疼女儿,您是不是希望女儿来探望您啊?这就是澄清技巧的应用,也就是澄清隐藏在老人言语之外的真正含义。老人听到这句话眼泪几乎掉下来。经过深入了解,社工得知老人有一儿一女,但是成年后他们都在外地生活。儿女希望老人和他们共同生活,但是因为言语不通,老人非常不习惯,宁愿自己一个人在北京(老伴刚过50就因病去世了)。儿子在上海毕业留沪工作结婚成家后难得回北京一次。女儿生活在广州,刚生完孩子,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北京探望老人了。儿女虽然时常打电话回来,但是毕竟见不到面。社工和其女儿联系后,他反映老人很要强,每次打电话老恩都说“你们都忙,我在这里很很好,你们不要担心,用不着你们回来”等。女儿虽然知道父亲想和她见面,但她因为怀孕、生孩子等确实有半年多没有看老人了。了解到老人的想法,女儿带孩子回到北京探望老人,满足了老人的愿望。

<--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