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预计于2011年5月21日举行。精品学习网小编特搜集整理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心理咨询师的粮食和汤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一个年青的治疗师在督导时说,我的所有问题都与自我价值有关。每当我向我的上级医生去确认这一点时,他们总讲:你是我见过的最有灵气的治疗师,再努把力;或者,不错,你做得不错;或者说:你去想想你的反移情。
每次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我就想:再好的汤,还是要有粮食呀。我的粮食在哪里?就在他们给我的鼓励中?还是在每次督导的活动中?或者,它仍是需要自己去制造。有时,觉得父母还是不夸自己孩子聪明的好,以免他/她日后不努力,因为他们以为“粮食”唾手可得。
心理治疗师的粮食是什么呢?理论、实践经验、生活见识和人生观等等。这一切均可作为治疗的资源、作为提供治疗维持的“粮食库”。
这位年青的治疗师也在接受自我分析,她说自己接受自我分析的原因是想体会病人在自己那儿的感觉,看分析师是如何抽丝剥茧地用理论的刀切开病人病理性的思维并将之摘除掉的。所以,在开始时,她非常在意分析师讲的每一句话,并试着去想自己的病人在自己面前会如何去感受。而到后来,她就不再在意分析师所讲话的内容了,而是去想治疗师也有自己觉得一些菲思所夷的态度,她形容为“端着”的态度。意思是,当她觉得与分析师之间可以一一种更轻松、随意气氛进行的分析性交谈时,分析师就拿出一付“分析的专业态度”,让自己觉得是在被分析,是病人,于是自己也“端起态度”,当作自己是病人。这时所谈的就是如何获得“粮食”,剖析自己为何缺乏粮食,如幼年家庭成长过程中的磨难呀或自己人际交往中的弱点—一些以往已经讲过多遍的东西,但是,这就失去了与分析师去探讨内心真正感受的机会。
我突然感到,该治疗师在讲这些“粮食“时让我对看似不重要的“汤”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她实际上是在说“汤”。
什么是“汤”?中国人认为食物的精华均在汤中,所谓“原汤化原汁”!在广东(现在这一习惯也在全国扩散),餐前是先要将一碗炖得透透的热汤上来润温喉咙,刺激味蕾,从而调动食欲的,这也安抚了跃跃欲试,令人略感不适的胃粘膜。
什么是心理治疗的“汤”?
信任、无条件接纳和给予支持。
很多从事心理卫生工作的人发现,有时,自己什么都没做,病人的症状已经好了大半。一名从事神经病学工作的女医生,掌握了一些家庭治疗的知识,每次在处理神经症病人的时候,就习惯地让他们画出家谱图。在一次地区年度学术报告中,她所描述的通过画家谱图就可使病人获得对症状的领悟并好转的结论令与会者怀疑不已。事实上,多数这些神经症病人未从别的医生那获得在她那儿的待遇:与自己的经治医师一起画图,把自己的经历想故事一样讲述出来。依本人与这名神经科女医生的交往所获得的了解,我深知她对病人的热情、关切完全是出于其发乎自然的本性所致。因而,出现病人症状哪怕是被称为“移情性好转”的现象就完全不奇怪了。可以说,病人的症状融化在她接纳的“汤”中。
因此,我们在向病人提供粮食之前,最好先煲一盅具有滋补心脑的“上汤”,以防止食而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