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yang
2014-03-20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在中考来临之际,精品学习网特此为您编辑了2014中考语文教你三部攻克散文阅读,祝中考一切顺利!
中考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成这三种境界的逐步提升,考生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考试。
第一读出作品: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可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方法】
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了。
例:学习《白杨礼赞》,只要抓住华北平原上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其次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
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
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提示】
此外,散文还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用率最高的是比喻、拟人、排比等,首先要判断其语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次根据每一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分析,最后分析其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读出作者:分析主旨,把握情感
【要点】
要探究散文表现的情感。
【方法】
首先要熟悉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p#分页标题#e#
其次我们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是显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隐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括。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作用。好的散文总是以眼显神。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有的文眼在篇首,有的在篇末,有的在篇中,这个文眼好像一根红线连贯全文,把握了这根红线,解决填写感情线索的方框题就不在话下。
第三把握散文的感情基调,一篇散文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所以我们对于散文的开头不可以掉以轻心,开头往往为通篇铺下全篇语言的底色。
【提示】
另外还可以从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中分析揣摩散文的情感,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一篇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地方,所以阅读时要细细品味这些句子,读出它们在文章中的特殊意蕴,从中把握文章的情感。
第三读出自己:进入散文情境,抒发个人感悟
【要点】
阅读其实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散文阅读时要进入作品情境,与作品中人物对话,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去共鸣碰撞,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考散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常常是请你根据文中某一有意蕴的话,并结合你个人生活经历谈评价和理解。首先要能判断这些散文中的思想倾向或观点,这些思想倾向或观点往往包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或对某种生活现象的思考。
【方法】
认真分析作者的观点或感悟,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感悟是由一些事物或生活现象生发的,这些观点或感悟是否正确呢?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与看法有他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每个作者受生活阅历、个人、认知标准的限制,这些观点与看法有时也明显地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对于这些同学们要认真地分析与揣摩。
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以及社会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作者的观点或感悟正确与否,还应接受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人们的思维规律的衡量。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一定要放到大的社会层面来分析,另外还要看作者的观点或看法有没有太绝对,是否所有的人、所有的场合、所有的环境都适合,这些都是同学们思考的切入点与判断的标准。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标准来判断,对文中的作者的观点与感悟正确与否,你的判断不一定绝对准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因为这类题目设计的初衷就是培养同学们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大胆挑战的创新精神。同学们可结合生活阅历与知识水平认真分析,恰当判断,并且要理由充分,能引起人们思想的认同与情感的共鸣。
【提示】
在解答这种类型题目时,同学们要注意答题规范,最好采取总分总结构,所举生活事例既可以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一些在书上所看过的间接经验。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2014中考语文教你三部攻克散文阅读,祝你中考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
相关推荐:
标签:北京中考语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