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jixia
2015-10-08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地理考点梳理的内容。
一、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之间的区别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太阳光线的照耀,地球面向太阳一面被照亮处于白昼状态,而另一部分由于自身的阻挡未被太阳光线照亮处于黑夜状态。因此,昼夜现象的形成与地球为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及日地距离(太阳光线能够到达地面)有关,而与地球是否自转无关,也就是说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会存在昼夜现象。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指地球上某地从昼到夜再到昼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首先要求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而周期的长短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有关的。
其计算法则可以从晨昏圈入手,晨昏圈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相切的切点连接而成,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把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在某天或很短时间里,我们可认为晨昏圈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周期较长,在较短时间内日、地的相对空间位置变化很小,那么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的切点的空间位置变化很小)。由于地球不断自转,因此晨昏圈相对于地面向西移动,向西移动的角速度就等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因此,我们理解昼夜更替周期就可以这样认为,地球上各地随着地球的自转,从位于晨线上(见到日出)到位于昏线上(见到日落)再回到晨线上(再次见到日出),这样的一段时间长短就为该地的昼夜更替周期长短。昼夜更替就可以看作是地面上各地相对于晨昏圈的运动,其周期大小T=360°/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现在,地球上各地(除南、北两极点)角速度均为15°/小时,因此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如果地球只是公转而不自转,则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周期为一年。
二、关于地球上运动物体的昼夜更替周期长短计算
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它们的昼夜更替周期就有可能不是一个太阳日。对于此类问题的计算,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抽象化为具体,这就要求能够建立一个具体的地理模型,然后加以分析,此模型的建立需要引进晨昏圈来进行。在某段较短的时间里,晨昏圈的空间位置(相对于太阳或者相对于地心)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因为晨昏圈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的切点构成。以下的分析我们就习惯以晨线为例,假设物体的运动刚刚从位于晨线的空间位置开始,来计算其昼夜更替周期。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1.如果物体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
假设物体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的角速度为W1,而地面是相对于晨线向东运动且角速度为W2=15°/h。那么物体相对于晨线向东运动,其角速度W3=W1+W2,W3> 15°/h。其分析模型可建立如下。
为大家推荐的中考地理考点梳理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相关推荐
标签:中考地理考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