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1-23
【摘要】初三的同学们要好好复习,为2014年的中考做准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广东连平中学历史沿革,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连平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命名“连平县立中学”。校址设在原县衙前街学宫(现邮电局),始设初中班和简易师范班两个班,学生共68人,教职员工8人。连平中学的开办之初,创办人罗仲达(县长兼校长)以合并县城内各私塾、经馆为生源,以县内私人收租而账面不公布,带集体福利性的义仓、义冢会、桥会、同仁堂赈灾会、五谷亭财产、同乡会、义学、醮会基金、孤老会财产等十余种封建尝产的一部分作经费来源,逐步积累资金,形成校产,学校才正常开办。
1949年6月,连平县城解放,连平中学迎来了新的曙光。当年,县政府接管连平县立中学,简称“连平中学”。当时,教职工共18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3人,高、初中各年级均单班,学生共198人。1953年3月,学校搬迁校址,新校址位于连平县城西北郊的凤山下,鹤水旁,即现在的校址。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极左思潮的冲击,经历了反右斗争,走过了“革命大串连”、“破旧立新”、“学工学农”、“校办农场”、“校办工厂”、“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教育战线满目疮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拨乱反正,重整教育教学新秩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立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连平中学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教育新形势的不断发展进步,连平中学迎来了大发展时期。2002年12月12日,经县委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同意连平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申报省级学校,学校于2003年秋实行了初、高中分离,成为一所独立普通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0559平方米,建筑面积36952平方米,有55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404人。
连平中学秉承“文明、守纪、立志、成才”的校训,坚持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路子,以“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把连平中学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一流和教学质量一流的‘粤北名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办学效益,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等称号。1997年评为“河源市一级学校”,2005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改善环境,教学设施日臻完善
学校重视校园现代化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要求建设、高标准配套”的要求抓好校园建设。学校现有学校有教学楼四幢,学生宿舍楼五幢,校内教职工住房七幢,建设好了办公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学生饭堂、生物园、地理园,高标准装备了各种教辅室和实验室、教学功能室,添置了文体、综合实践活动设备,增加了图书管藏书册数,基础设施能满足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注重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利用,建好了1000兆主干校园网,各处室、科组室配有台式电脑,全部教室均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学校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同时,还注重改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近年来,学校建好了一个花园式校园文化广场,重新装饰了主要校道两旁的路灯,扩大了校园绿化面积。整个校园绿树葱葱,红花漫漫,芳草如茵,各种建筑布局合理,红墙绿瓦掩映在树丛之中,风景优美,环境洁净,成为了学生读书、长智、立德、修身、成长的理想胜地。
培养塑造,师资力量雄厚
教师是教育之本,也是学校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对学校而言,拥有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化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为此,连平中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过硬教师队伍,推进名师工程。学校提出了以师德建设为先导,以继续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全员聘任制为保障的基本思路,倡导教师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无尚光荣的信念。为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利用教职工例会、座谈会、报告会、培训班、科组会等形式坚持不懈地对广大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德高为范,艺高为师”,学校在抓师德是师风建设的同时,还着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各级《教师培训方案》,多次组织教师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班、研导会;组织部分教师外出考察,积极参加课改培训,接受新理念;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子措施,对青年教师提出“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八年骨干、十年成名”的目标。在学校的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学校在校教职工223人,专任教师198人,其中高级教师53人,中级教师96人,本科学历185人,高中教师资格(含职称)达标率为98%。各科教师配备均匀,师资力量雄厚。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有着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可贵的进取心。他们当中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班主任”,1人被评为“南粤教坛新秀”,2人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10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正是这样一支教师队伍,铸造了连平中学的灿烂辉煌!
强化管理,德育工作创新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注重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学校政教处负责部署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具体工作由班主任配合年级组长组织实施。学校行政领导深入年级,负责督促检查年级组落实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机制。学校采取了分年级组管理的办法,树立全体教师皆为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重抓好德育常规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更新德育观念,树立“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学生中弘扬扶弱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及其他文艺活动;以上好“一课”(班会课)、开好“两会”(级会、校会),管好“一舍”(学生宿舍)为德育工作载体,培养、提高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加强纪律、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学校还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创新,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邀请司法、交警等部门派人给学生上好法制课、安全课等,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收到了良好效果。全校学生奋发向上,文明守纪。多年来,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致力教改,教学成绩显著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从改革中求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摆在中心地位,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狠抓教学工作,配备了一名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构建了以教务处为主导,以科组、年级组为基础的多层次管理体系。学校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各种课程开足开齐,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各类课程落实具体到位。学校重视抓好常规教学,制订了《连平中学常规教学管理若干规定》,抓好常规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及考核都作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提倡自主学习的精神,探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校在抓常规教学的同时,突出抓好毕业班的高考复习工作,专门成立了“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制订了《高考备考复习方案》和《高考奖励方案》,高考备考工作扎实有效,高考成绩显著,2005-2009年高考中,连平中学高考入围率达95%以上,其中本科入围率达50%以上,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2007年高考,本科入围427人;2008年高考,本科入围440人;2009年高考,本科入围486人。学校高考入围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连平中学大力倡导科研兴校活动,领导带头,骨干担纲,全员参与。科研促教,走内涵发展之路。随着我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校制订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致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课堂效果不错。此外,学校积极承担各级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研究课题一个,省级研究课题一个,市级研究课题两个。近年来,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有42人次获省级以上论文评比奖。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学校组织了20多个兴趣活动小组,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近两年来,我校学生有100多人次获全国和省、市学科竞赛奖励。
高瞻远瞩,宏大的发展蓝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连平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制订了连平中学扩建目标,修编了连平中学扩建方案。根据科学性、合理性、现代性、示范性原则,决定在两年内通过各种渠道筹资1.6亿元,将连平中学校园面积扩大2倍,达到28万平方米,增加优质学位 ,在校生将达5000人,成为连平县普及高中教育的主战场。当前,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不懈努力,为打造粤北名校而奋斗!
【总结】广东连平中学历史沿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大家好好复习,备战中考。
小编推荐:
标签:连平中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