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aiw
2014-01-23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深圳市红岭中学,希望大家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以人为本,传承创新,文化立校,追求卓越
创建“优质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型学校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基础分析
一、现有优势
1.区位优势
红岭中学是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教育的第一品牌,作为和中心区相匹配的完全中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地处深圳中心区,环境优美。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的深圳,理应有最优质的教育。深圳中心区基础教育龙头的区位优势,决定了红岭中学必须选择高端的办学目标和文化品位,决定了红岭中学的发展定位必须是全国一流,并与国际教育接轨。
2.基础优势
红岭中学创办于1981年,现已发展为“一校三部”,是目前深圳市规模最大的公办学校。共有110个教学班,高中在校学生2983人,初中在校学生2385人,教职工425人,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作为完全中学,有利于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超大规模办学,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有利于形成优化的师资结构,有利于因材施教。
近年来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学校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市优秀中学的前列。
规模与内涵的双重发展,为红岭中学形成品牌,创建全国一流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师资优势
全校419名科任教师,其中全国优秀教师8位;特级教师6位;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107人;高级教师186位,占全校教师的44.9%。涌现了在全市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团队。这是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石。
4.文化优势
学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办学经验。干部队伍有责任、有思想、有操守、有规矩、有章法、有热情、有担当、善协作;教师队伍乐业、敬业、求真、务实、坚韧、上进。教职工热爱学校,人心思进。教风、学风严谨踏实,初步形成了“敬业、务实、坚韧、创新”的红岭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
5.期望优势
目前红岭中学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办学实力日益壮大,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办学效益日益凸显,学校声誉日渐提升。政府、社会、家长、学生对红岭中学寄予厚望,教师普遍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既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有将红岭中学建成品牌学校的强烈要求。这一切,是学校发展的优势所在,可以成为学校开拓事业的不竭动力。
二、发展空间
1.管理效能空间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在充分调动教师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和形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如何建立灵活、高效、民主的管理运行机制上有待大胆探索和实践。管理的创造性和部门管理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2.文化建设空间
学校建校三十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有待提炼和升华。学校精神文化、教师团队的核心价值观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培育;在“倡导和践行返璞归真的学校文化”方面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文化立校机制还需进一步确立,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需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精神怎样融入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师成长空间
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与品牌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方法等还需进一步摸索,教师的研究意识与创新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领军人物的层次和数量都还有待提升,资深教师作用有待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中青年教师培养空间巨大,尚需花大力气。
4.课程建设空间
新课程方案全面落实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校本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最终形成特色;与国际接轨课程、特色课程等方面需要根本性突破;学科发展不均衡,教研组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需要加强。
5.德育创新空间
三十年德育的成功经验尚待提炼和总结,“和谐德育”的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内涵尚待进一步提升。德育队伍建设的规划性不够,导师制需进一步完善。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德育的实效性、时代性、创新性需要加强;德育科研、学生“三自能力”(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成长)及优秀学生的培养需要有新突破。
6.教学提升空间
教学观念、教与学的方式还有待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升。管理层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尚需加强;教研组、备课组还没有完全形成浓郁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氛围。
7.特色发展空间。
学校的办学特色尚待形成,曾经形成的某些特色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新的特色还有待挖掘和培育。因此,学校在特色发展上,空间巨大。
三、趋势分析
当代教育正朝着追求教育的国际化、民主化、多样化、终身化、现代化发展,正由追求内在效能、外在效能,转向追求未来效能;强调以人为本,学生中心;强调自我学习,多元学习,终身学习和无限机会学习;强调教育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的教育;强调由依靠个人的能力和魅力办学过渡到依靠完善的管理体制办学,并逐渐过渡到依靠学校文化和校园精神办学;强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特别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发展20字方针,《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公平、多元、开放、优质”的发展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当代教育的这一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建设品牌学校,建设一流现代化新型学校,建设国际知名学校,就应该以未来化和国际化为基本视野,以发展的终身化和个别化为思考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学校文化建设为重要视角,以和谐社会的建构为共同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来定位我们的办学,来规划我们的愿景。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本着“求真·和谐”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生自主发展、教师和谐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秉承“以人为本,传承创新,文化立校,追求卓越”的管理宗旨和“现代化、个性化、社会化、国际化、精品化”的课程理念,以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打造高效优质教学为着力点,初高中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艺术化和国际化,积极构建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新环境,构建有利于学术交流、知识传承和文化积淀的软环境,着力提高办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深圳,走向全国,融入国际教育主流,创办现代新型学校,办与中国现代化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理想教育。
二、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愿景
以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打造高效优质教学为着力点,在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化”的同时,重点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艺术化”,在“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学术校园”、“创意校园”“和谐校园”和“幸福校园”,提供适合每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理想教育,着力培养现代素养、精英气质、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将学校建成集品牌、特色、卓越为一体,与深圳地位相称的“优质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型学校。
(二)学校发展具体目标
1.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精英气质、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现代素质”,包括现代公民意识,全面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
“精英气质”,指学生人格整体的各个内在要素之间处于协调、平衡与统一的状态,具体包括有正确的自我意识,社会角色定位准确,乐观自信,诚信热情,社会责任感强,人际关系良好,有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意志坚定,上进心强,善于理解、宽容和帮助别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等等。
“创新意识”,指具有创造的动机,愿意参与创造活动,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意向、愿望和设想。
“国际视野”,就是能够放眼世界,有世界胸怀、国际视野、国际素养。“和谐人格”,
“优秀人才”,指在同龄人中,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对优秀的品质、才能。
2.探索现代新型学校管理机制。探索现代新型学校管理的新方式,建立健全稳定而富于革新精神、能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平等、开放、活泼、和谐的良性竞争局面,并以此带动学校文化建设。
3.构建现代新型学校文化。在“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学术校园、创意校园、和谐校园和幸福校园”,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全体师生员工的自我认同,并尝试构建一种学校、学生、家长、校友、社区互相融合的教育文化,建立学校的品牌形象,逐步实现以学校文化和校园精神办学的目标。
4.建立开放性、发展性、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培养学生的现代素质、国际视野,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开放性、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让红岭的学生都能接受全面而又富有红岭特色的课程教育,培育其终身受用的某些技能、习惯,并逐渐形成个人发展的特长与特色。
5.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形成互动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艺术性以及资源高度整合的学科教学新局面,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让课堂成为民主课堂、快乐课堂、生动课堂、生命课堂、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知识、享受发展。确保各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处于全市领先水平,确保教育质量名列全市前茅。
6.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浓厚的中华情怀和国际理解力,敢于担当,追求卓越,发展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精神动力,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人文素养,高尚的精神品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锻炼的习惯,学会一两门锻炼技能,让红岭的每一个高中生都学会游泳,让每一位学生学会一门艺术技能。
(三)阶段性目标分解
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2年7月)目标:
(1)初步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
(2)初步形成我校特色课程体系。形成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体系;教与学方式转变初见成效,课堂质效显著提升。
(3)改进优秀学生培养方式,初步形成学生培养立体化体制。
(4)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学校教育国际化初具规模。
(5)提炼学校的文化内涵,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形成《红岭文化建设纲要》。
(6)建立中共红岭中学委员会,完成各级党组织机构的调整。
(7)实现后勤服务的重点转移,完成学校设施设备的优化。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4年7月)目标:
(1)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灵活、高效、民主的管理运行机制。
(2)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高分通过深圳市课程特色学校验收,初步形成特色教学流派;有过半的学科成为全市的强势学科,绝大部分学科的建设水平达全市前列。
(3)形成名师团队,取得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
(4)学校教育国际化产生较大影响,建设“国际部”。
(5)形成完备的优秀学生培养机制。
(6)形成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学术校园、创意校园、幸福校园,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目标:
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方式创新、质量优异的基础教育高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发挥窗口作用,在全省发挥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初步建成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书香校园、学术校园、创意校园、和谐校园和幸福校园,建成在省、市享有良好声誉,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集品牌、特色、卓越为一体的“深圳一流,国内闻名”的品牌学校。
(四)发展战略
1.管理创新战略。名校需要积淀,但更要创新。优良的传统保证了学校上升到一定的发展平台,但一些固有的陋习或者陈旧的方法更制约着发展,要创建现代新型学校,更需要在管理理念、体制、方法等方面,既有传承,更有创新。
2.文化立校战略。依法治校,最后到依靠文化立校,是许多名校的成功经验,学校文化和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不绝的动力。优秀学校的传承,传承的核心是文化。
3.课程提升战略。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落实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是课程的提升。
4.教师发展战略。学校发展主要依靠教师队伍,而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育的观念、内容、手段、方法在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与现代教育同步发展,甚至应该超前一步发展。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与具体措施
一、探索现代新型学校管理机制,为理想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探索以行政组织为中心、以校外专家顾问团为指导、以校内专家组织为基础、以监督组织为保证的学校组织形式,形成行政、咨询、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而不同的扁平化、低重心管理体制。
2.学校聘请国内一流教育专家组成“红岭中学教育教学顾问团”,每年邀请顾问团来校为学校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对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评估。
3.建立学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校内专家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术委员会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智囊组织,为学校品牌建设,为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智力和学术保证。
4.扩大民主决策的范围。建立决策咨询审议问责制度,变内部决策为开放的程序化决策。学校吸纳社区专家和家长代表、校内各方面员工代表,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
5.调整、完善学校行政组织的设置,使之适应现代新型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将政教处改为学生处,成立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以增强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持力度;成立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中心和教师成长支持中心,加强学校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性,增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确学校行政组织的基本职能,增强学校行政组织的执行意识和服务意识。
6.切实放低管理重心,加强年级组管理,探索A、B年级组运行的新方式,实行“大学校小级组”的管理模式,增强年级的工作活力。
7. 形成有效的常规运行机制。切实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力与责任,充分授权,加强管理的程序研究,在一到两年内形成日常工作管理流程,增强管理的流程意识和规范意识,减少管理的随意性,降低管理成本,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8.创新员工业绩评价体系。改进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加大员工的创意评价力度,重视对员工工作效率的评价,建立员工多元评价制度,鼓励员工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鼓励员工多向发展。
9.切实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筹建中共红岭中学党委,加强学校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妇女组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着力构建现代新型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识别。
1. 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策划。建立学校文化工作室,负责学校文化建设的筹划、设计和督办。通过充分调研并充分咨询专家意见,制定《红岭中学文化建设纲要》,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布局与筹划。
2.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内涵,塑造红岭独特的精神文化。继续丰富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精神文化的内涵,寻找红岭痕迹,研究红岭文化积淀,开展红岭精神和红岭人价值观的大讨论,提炼红岭精神和红岭人的价值观。完善校训、校风、教风等规训,在各种场合加以强化,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制订红岭人行为规范,让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3.探索现代新型学校民主化的管理文化。吸纳多方面智慧,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决策、咨询、执行和监督四者结合的机构设置和运营程序,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而不同的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现代新学校规范、民主的管理文化。
5.努力营造创意文化。努力发展师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大胆创新,鼓励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创意,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师生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学习,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师生创意大赛,对师生中的优秀创意进行重奖。
6.形成红岭独特的“讲坛文化”。定期举办“名师大讲坛”,尤其重视发掘校内名师的演讲主题;倡导各学科组不定期开设“科组讲坛”。设立面向全校师生的“红岭广场大讲坛”,既邀请校内外名师讲座,也邀请家长、校友、社区成员进行交流,更重视发掘学生中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7.探索构建“教师、学生、家长、校友(学长)、社区”五者互动平台,学校的“红岭广场大讲坛”将定期开办“家长论坛”、“校友论坛”“社区论坛”,充分发挥家长、校友、社区对学生教育、学校办学的重要作用,尝试构建一种学校、学生、家长、校友、社区互相融合的教育文化。
8.引导生态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生态阅读是我校的品牌活动,未来的五年必须进一步提高生态阅读活动的档次。将生态阅读活动与图书馆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将学校图书馆建设成建设书香校园和学术校园的重要平台
9.努力建设幸福校园。以爱心、赏识、鼓励、关心、理解、包容营造校园和谐氛围、幸福生活。认真开展阳光体育,为师生健康服务,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成长,渴望上学;精心呵护教师健康,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快乐上班,享受工作,幸福生活。
10.创设多种文化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推进力度,成立红岭学生社团联盟,提高“校园四大节”等文化活动的文化韵味,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有形的文化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风采、增长才干、张扬个性的舞台。
11. 创建“一网一报三刊”校内文化媒体。提高学校学术刊物《名师》杂志和文学社刊物《鹏翎》的档次,完善和创新学校网站,创办《红岭中学报》和学生综合刊物,形成“一网一报三刊”的校内文化媒体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2.重新规划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以建设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为目标,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档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13.及时总结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每学年召开一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发现不足,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三、营造浓郁的教师发展氛围,为品牌学校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1.建立教师发展支持中心。以教师发展支持中心为平台,努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各种可能的平台和支持。充分重视并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干部和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学历进修;加强和大陆各地名校及港澳、海外学校的交流,开拓全体员工的教育视野;培养干部和教师的世界胸怀,扩展员工的国际视野,提升员工的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素质。
2.提振教师的精神境界。以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人生境界,重视教师在工作岗位的快乐体验和创造精神的培育,努力营造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和生命价值的良好氛围。
3.实施“513”名师工程。激发资深教师内驱力,为资深教师创造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帮带作用。鼓励并支持教师成名成家,力争在本规划期内至少培养5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型名师,每个学科至少培养1名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每个学科培养3名在全市有知名度的名师。
4.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依托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各级名师工作室,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专家指导组。进一步完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继续实行青年教师培养的“师徒结对”制,为青年教师提供出国、进修、拜师学艺等发展机会,让中青年教师早日成熟、成名、成家。
5.以名师工作室和教研组为依托,努力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1)校本课程平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开发教师的学术潜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老师“学”有方向,“术”有专长,“教”有特色。
(2)教育博客平台:通过教育博客的写作,促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促进其自我感悟与发现,激发其教育创造力。
(3)校园讲坛平台:学校开设“名师大讲坛”“红岭广场大讲坛”,鼓励各学科组开设“科组讲坛”,为老师提供交流平台。
(4)论著发表平台:学校编辑出版学术期刊、校刊和校报,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对高质量的教育著作提供出版资助。
(5)课题研究平台。
6.开展校内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绝技”研究。认真总结身边教师的成功典型,发掘每一位优秀教师的看家绝技,编辑成书,加以总结推广。对于尚不成熟的老师,鼓励其发展自己的成名绝技,让每一位教师都教有所长。
7.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转变和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努力将教研组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指导中心,将备课组建设成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心和基层管理组织。
8.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对已有的三个名师工作室,加强指导,提供最大协助,尽量使其出成果、出特色,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工作室;创造条件继续创建新的工作室,争取五年内各个学科都能创建自己的工作室。
9.实施校内明星教师奖励机制。制订校内明星教师奖励方案,每年在各个层面民主评定业绩突出、特色明显的年度明星,实行重奖。鼓励教师多元发展,多向成才。
四、建立新型学校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1.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课程委员会及各种课程组织机构,提高各课程组织的履职能力。建立课程开发、课程审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完整的课程管理流程,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监控;完善网络化、智能化、开放化的多功能课程管理平台。
2.加大课程研究力度。学校成立课程研究中心,切实开展课程调研,认真研究课程的科学设置、开发和实施。加大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力度,加大初中课程设置特别是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教学以及科学分科教学研究的力度。
3.努力构建科学、开放、发展的课程体系。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基础性课程为核心,以拓展性课程为增长点的相互衔接、彼此打通、科学整合的课程体系,重视研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的开设,加强学校课程与国际课程潮流的融合。
4.加强课程开设的选择性、层次性。在保证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推出足量的选修课程,基本保证进入红岭的不同层次、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个性与发展的选修课程,甚至为学生“量身定做”,充分支持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5.实施校本精品课程战略。以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品牌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突破口,实行校本课程重奖制度,大力开发和认真实施校本课程,构建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各教研组组织校本课程攻关小组,并形成以老带新的格局,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传承性和可持续性。推出一批校本教材,大科组每年着力打造1门精品校本课程,小科组每两年打造1门校本精品课程。
6. 加强学校课程与国际课程潮流的融合。加强国际课程的研究与引进,成立国际课程研究小组,充分了解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开设国际课程,聘请外教来校授课,在初中、高中均开设美国文化、美国社会活动、美国的经济制度等国际理解课程;开办国际班;开班中美、中英、中加等国际交换生项目;举办国际交流特色夏令营。
7.加大学生活动课程的建设力度。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形成活动常规,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打造特色社团、精品社团,形成社团联盟,让社团成为各种专门人才的摇篮。提高各种活动周、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的课程含金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课余生活的文化含量。
8.加强课程建设的学生自主性。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加强课程建设的学生自主性,成立学生课程组织,及时吸纳学生对于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意见建议,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人;增强课程实施的参与性、研究性和探究性。
9.探索实施校本课程社会化、国际化工程。扩大校本课程的资源范围,聘请在某些领域确有研究的社会人士,聘请国外专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适合学生发展实际与需要的校本课程;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指导、协助开发校本课程。
五、加大德育创新力度,培养高品位的现代学生
1.更新德育观念。变以“管”为主的德育观念为“以‘育’为核心,‘管’‘育’并重,助力学生发展”的德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心结的开导、情绪的疏导、思想的引导、人生的指导。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的对外交流,培养名牌班主任,扩大优秀班主任在省、市、区的影响力。重视德育科研队伍的培养,有计划、有意识培养德育科研人员。完善导师制,加强导师制的实效性研究,切实增加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丰富德育内容。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二是理想信念教育;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四是以“两会一有”为重点的健全的心理人格教育;五是生态意识、安全意识、国际素质教育;六是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服务意识、志愿精神教育。
4.加强德育的多途径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四大节”和学科活动周、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成人典礼、政治课、班会课为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学科德育渗透,认真挖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班级德育的基础作用、校外德育基地的延伸作用。充分发挥现代媒体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兴趣要求;利用贴吧、微博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人生、成长等等。
5.增强学生的中华情怀和国际理解力。加大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力度,让红岭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接受一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教育;强化校园活动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并基本能掌握一门传统文化的技艺。让红岭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浓厚的中华情怀。开设国际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胸怀和世界眼光,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素质。
6.培养学生的领袖意识和领袖才能。开设领袖课程,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加强对学生成长个案分析,通过讲坛、校报、社团等,为优秀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争取优秀学生培养取得新突破。
7.成立“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吸纳本校、高校、社会、家长等多方面力量助力学生自主成长,为学生成长规划、特长发展、学业指导、提供指导,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疏解成长中的压力、困惑,调适心情,并进行心理行为的矫正。
8.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强化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展微观德育和德育专题研究,争取国家级、省市级德育科研课题,实现德育科研的新突破。加强班主任内部交流,推出“班主任月讲坛”,每月让工作有成效、有特色、有创意的班主任主讲。认真总结校内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提炼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绝招”,加以推广。
9.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唤醒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成长意识;办好青年课余党校、团校,充分发挥完全中学在德育中的资源优势,增强初高中学生的交流,发挥同伴的引领作用。调动往届校友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探索 “学长制”教育方式。
10.进一步提升寄宿制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探索寄宿制学校学生工作的特点与方式,完善“联管” “联通”“联动”的“三联制”寄宿制管理模式,增强服务学生、沟通学生、引导学生的意识。
六、打造优质高效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实施“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行动计划。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全体教师努力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激情度、参与度、信息度、生动度、新颖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打造民主课堂、快乐课堂、生动课堂、生命课堂、高效课堂。
2.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效能。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强化相关部门对于一线教学的督导、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成立教学研究指导中心,增强教学管理、教学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管理效率。
3.探索分层教学机制。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
4.加强教学的基层组织建设。扶植弱势学科,强化优势学科。明确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中的定位,加强教研组的指导功能,强化备课组在教学中的研究与管理功能,将教学研究与管理的重心放在备课组。
5.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研究。既要把握课标、吃透教材,更要准确掌握学情,倡导开展学生学习发展个案研究,努力使教学行为更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研究,加强对各科作业的监控力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提高教学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6.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着手编写适合红岭学情的教学资料;进一步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多元学习、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习型人才。
7.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重视教学积件的开发利用。探索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高效教学的方式。尝试与国际课堂的联接,尝试利用网络模拟实验室开拓学生的视野,创造条件让学生与国内外权威进行网络对话。
8.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完善红岭中学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体系,完善基于网络的智能化考试评价系统,建立终极评价与过程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完善红岭中学教学质量检测系统,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加大对优质教学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9.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团队。以资深教师为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监测队伍,加强质量检测研究,完善质量检测数据库。参照国家权威部门的相关评估体系,结合红岭学情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定位,探索建立 “红岭质量评估体系”,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估。
10.加强初高中教学一体化研究。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教学资源,切实加强初高中教学的交流,建立各学科的初高中教研组定期交流机制,建立大学科组意识。
七、加强健康教育与审美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学校的特色创建、文化建设,对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将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2.切实加强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确保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研究和管理,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既全面了解学科相关知识,又能发展一门相伴终身的体育、艺术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心理卫生习惯和审美趣味。
3.探索艺术体育教育的选择性修习。认真总结本校体育、艺术教师的个性专长,挖掘体育、艺术教师的“绝招”,供学生进行选择性修习。
4.形成浓郁的审美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学校的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开展审美教育,创造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想象,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充分保证体育锻炼时间,通过体育课、课间体育、体育社团等,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将学生日常运动技能和习惯考核纳入学分制管理,建立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技能养成的长效机制。
6.培养艺术和竞技体育的拔尖人才。组建校园艺术团和艺术体育特长班,培养艺术和竞技体育的拔尖人才,扩大学校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影响。
7.加强心理健康、体育、艺术教师的培养。加强横向的和纵向的学术交流,培养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领军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力争出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八、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品牌学校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学校成立信息技术中心,加强对一校三部信息技术的统筹和指导。
2.进一步提升完善各种网络管理系统。整合办公管理系统,提升功能;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系统;开设交互式的网络课堂,拓展教育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流媒体技术和宽带网络,创设与国际相互交流的多媒体交互平台。引进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利用无线网络进行全校的网络接入覆盖。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逐步使用具有小型化、便携式、无线通讯特征的终端设备。
3.加强信息技术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发各种管理与教学软件,完善现有的各种数字管理系统。
4.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升级校园数字图书馆,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适当购买网络学术资源,构建校园数字学术平台。
5.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定期开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并不断升级培训内容,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测试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评估,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6.提升信息、通用技术教学水平。进一步改进信息、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成立信息、通用技术社团,加强信息学科的培优工作,培养信息学科的优秀人才。
7.增强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的意识。提高信息技术部门服务教学的意识和质量;增强全体员工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合理、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九、实施“课题引领、科研拉动”策略,为品牌学校建设提供学术保证。
1.切实提高对科研兴校的认识。在全校形成科研优于经验、创新高于规范、过程重于结果的科研创新共识,让全体教师投入到科研创新之中,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素质和习惯。充分发挥校内专家的引领作用,成立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中心,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的指导。
2.形成合理的科研管理模式。改变科研的刚性管理模式,变刚性管理为刚性指标与柔性激励相结合,修订《红岭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 扩大奖励范围,加大奖励力度,实行教育科研重奖制度,尽最大可能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与兴趣,变被动科研为主动科研,变应付科研为享受科研。
3.使教研组、备课组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明确教研组与备课组在校本研究中的定位,将教研组建设成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的基本单位,将备课组建设成微观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基本细胞。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督导检查,使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成为常态。
4.培养科研拔尖人才和骨干团队。通过海培、进修、访问等形式,提高科研骨干的科研水平,充分保证科研骨干的科研时间、经费等科研条件,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在课题研究、骨干培训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5.力争前瞻性科研课题和基础性双丰收。在“十二五”期间,争取一定数量的国家、省、市级课题,力争出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同时加强立足校本的微型课题研究,将重点放在日常教研上。加强学校的基础性科研。研制学校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学校题库,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编写适合红岭学情的教学辅导资料或学案。
6.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聘请校外专家担任科研导师,加强与名家、名校的学术交流,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开办名师讲坛、名师咖啡厅、专题研讨会等,形成浓郁的学术研讨氛围。创新《名师》学术期刊,让《名师》成为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定期刊物,提高《名师》的学术水准,使《名师》杂志成为学术校园的重要标志。
7.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提升科研能力。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博客群,建设基于现代网络的学校科研平台,促进教师科研习惯的养成,加强教育科研的交互性,扩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十、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水平,为品牌学校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1. 优化校园环境建设。从安全、美观、文化入手,改造“一校三部”的校园环境。清除各种校园安全隐患;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对校园的美化及文化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完成校园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功能提升。高中部完成水电、地下管道等设施的改造,各初中部完成教学设备的更新、完善。
2.为师生健康服务。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力度,研究完善师生营养配餐,让师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
3.加强学校财产管理。进一步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对学校财产进行定期清理,提高现有财产的利用率。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合理配置体育器材,提高体育场馆、器材的利用率,尽最大可能向师生开放各种体育场馆和设施。
4.高中部加强对寄宿制管理的研究,营造良好的寄宿环境。
5.切实强化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组织,健全并切实执行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6.提高后勤、医务、教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与后勤、医务、教辅等人员的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增强其工作服务的内驱力,定期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加强队伍的沟通与管理。加强与物业的沟通,定期对物业的服务进行评估,加强对物业服务的监管。
第三部分 保障监督机制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在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基础上,经专家论证,教代会通过,最终形成共识。为此设立以下保障条款: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建立规划的阶段性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并向教代会汇报规划实施情况,提出整改建议。积极寻求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的外部支持。
二、机制保障
加大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使全体教职工了解规划,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发展力,增强执行实施规划的权威性、自觉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围绕此规划高效开展。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职能,促进校务公开。
三、物质保障
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科学合理的编制每年预算。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用于师资培训、奖教奖学、继续教育、设施配置、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外交流等。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最大效益。
红岭中学”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
2011-3-21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深圳市红岭中学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标签:深圳市红岭中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