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河北中考 > 河北中考信息

2013年河北中考历史试卷评析

编辑:sx_haoy

2014-02-08

“2013年河北中考历史试卷评析”最新发布,请同学们赶快关注由精品学习网最新搜集的详细内容:

2013年河北中考历史试题以《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以能力立意为命题方向;以过程与方法的考核为主线;以感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终极目标;以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改、引领初中历史教学为命题宗旨。立意鲜明,新意迭出。

一、能力立意,注重基础性

1.以历史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

试题突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核。考查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与把握。试卷所涉及的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张謇办实业、土地改革、“两弹一星”的研制、拿破仑称帝、两次工业革命、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共产党宣言》与中共七大、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罗斯福新政等。这些考点涉及中国、世界近现代史4个板块的20个学习主题的内容,考查近70个知识点,覆盖面广,考点密集。

2.以基本技能为考查方向

(1)运用时序和地域概念,对历史史实进行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习、研究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应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进行具体、动态的分析和把握。如11题,从设问看,该题考查的内容是时间,实际上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题目巧妙地通过选项中的事件提供了时间信息,通过《列强分占北京城示意图》提供了空间信息,只有时空特征都符合的史实才是正确答案。再如20题,选取的宣传画富有情趣和生活气息,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考查了时空概念能力。27题还考查了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

(2)史料解读能力

史料解读能力是历史课程要求的核心能力,是形成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试题沿用了近年命题素材丰富的特征,以文献、图表、漫画、诗词、时事新闻、历史论著、人物言论等入题,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与材料“对话”,通过对试题材料的精读、分析、思考,去感受历史探究的过程。如13题,该题选择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创设了情境,考查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首先要求学生能够从诗歌中提取“学子”、“反封反帝”、“休课休劳”、“优良传统”等关键信息,然后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而做出正确判断。数据图表也是史料的一种表现形式。如17题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了1770—1901年间英国农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相关数据。与年往的同类试题相比,此题变化是统计对象由一个增加为两个,即农业和工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分别看到两个统计对象的变化,还要看到两个统计对象的比较变化,才能确定一个现象特征: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逐渐成为主要经济部门。进而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将具有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作为史料,是今年试题呈现史料的又一方式。如19题通过漫画呈现了一个反映经济全球化特征的场景,当事方分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画面中发达国家将象征着财富的所有“赌注”尽收囊中,揭示了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绝对优势,获得最大利益的事实。题目提醒学生要深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共存,不容有失,否则会落得满盘皆输。该题的立意同时具有批判性思维特征,意蕴悠长。

(3)根据材料形成对历史的合理想象能力

对历史的合理想象,建立在对已知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判断的基础之上,属知识迁移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被想象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未知性”。如16题考查拿破仑教名使用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即属于“未知”领域。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和判断题目提供的材料,并以此为依据才能得出那个“应该”的结论。本题的难度不高,但对教学的启示效应突出,颇具创意。

(4)提炼和概括能力

具有提炼和概括能力,是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的必要基础,是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必要基础。如15题是一道求同思维类型选择题,要求学生从三个不同时期的材料中就留学目的地、目的、学习内容及人员性质等不同角度提炼和概括出相同之处。该题阅读信息量较大,比较角度丰富,不仅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思考当时历史的阶段特征。与此题类似的还有,如28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比较归纳和辩证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3.深化探究,凸显综合性

(1)考点涉及领域广泛

从考查内容上看,既有与政治制度、战争和改革有关的政治史,如11题、12题、13题、28题、29题、30题等;也有与哲学、宗教、教育等有关的思想文化史,如15题、16题、27题等;还有科技史、社会史,如17题、20题等。

(2)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现实的根脉,现实是历史的果实。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发挥反映现实热点、服务现实发展的功能。改革问题、民族精神、工业化、国防建设、对外交往等诸多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内容,成为今年试题的重要考点。

如29题选取了与日本裕仁天皇有关的三则史料,第3问指向明确,即裕仁天皇是战犯,而且至今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题目引入裕仁天皇这个学生相对陌生的人物,将二战中及战后的日本有关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真相,理解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右翼势力不断制造事端的重要原因。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必将促进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另一方面巧妙地比较“低调”地把社会热点问题与主干知识进行了整合,从而避免了历史学习刻意追踪社会热点问题的倾向。

二、强调过程与方法,引领教学

1.用教科书落实历史课标

历史学习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应用历史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通过三年的初中历史学习,不应该仅仅死记硬背那些静态的史实,而应该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及现实问题。落实历史学习的这一功能,就必须重视过程与方法。今年试题在以往基础上更加强调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毋庸置疑,当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如机械重复课本,简单记忆教科书中的固定结论,以及师生为应试而应试的现象。今年的试题采用了近年来的成熟做法,即绝大部分试题都是引用课外的一些鲜活材料去精心设问,这就传达出这样一种理念:历史学习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去落实历史课标要求;不要死背教科书,而应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学习评判历史,强调自己思想的融入,如28题、29题。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由于初中历史是一门解释性的社会学科,因此,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今年大多数试题的解答都要充分依据提供的各种材料。如18题所选材料文字简洁精炼、信息量丰富,提供了多方位思考的视角,且所设选项紧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题支和题干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考查学生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解读和运用史学方法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选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都有一定的关联度。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史证意识,对尼克松讲话的理解既不能跳脱,也不能偏颇,更不能随意发挥。

3.倡导多角度思考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学习是多维的、立体的,不可以孤立的或贴标签式的去看问题,而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要摒弃千篇一律的对历史事件的僵化认识。几年来这个命题思路一以贯之,重要史实连续考查,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多角度地深化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如28题,是从南京国民政府未能长久存在的原因角度去考查,史料翔实、确凿,丰富和加深了对这一历史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考查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考查,2012年考查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今年则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首次成功实践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实际上考查了对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4.学以致用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学习历史的真谛。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死记史实,而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解决历史上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29题,对日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略史的考查。作为东亚大国,日本在现实中追求政治大国的野心暴露无遗,当今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甚嚣尘上,并极力否认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虽已经遭致受侵略国家的一致反对、谴责,而如果不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来龙去脉,就难以理解日本政府当今的所作所为。此题的寓意在于: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现实,历史与现实紧密相关;只要我们认真思索、探究,关注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就能较好地落实学以致用的这一功能。

三、教育价值立意,思想性与人文性并重

试题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以期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试题通过对之进行考查,以促进学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的责任感”,不断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如14题,该题以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主张为依托创设情境,考查张謇关于救国的核心观点,即兴办实业。张謇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中国人关心国家命运,心系民族兴衰的良知。他的殷殷救国情,拳拳爱国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再如21题,该题可使青少年了解20世纪60年代,我国政府大力发展国防,特别是倾力研制“两弹一星”,是从国情和国际形势出发的必然做法,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同时,形成民族自豪感,是青少年生成并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2.培养国际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要求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国际意识,既注重表现民族自豪感,彰显自身的民族特色,试题在这方面可谓浓墨重彩,匠心独具。如30题(1)问。该问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今的中国,如何深化改革,值得全体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深入思考。其借鉴价值不言而喻。

3.突出人文性

历史课程的性质决定历史试题要突出人文性。试题为此重点在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方面下力较大。针对课标要求“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试题进行了考查,如27题(2)问不仅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影响,而且对伟人生卒周年热点进行隐性考查,既是对革命导师的敬仰,也是对今天美好生活的追问、思索,彰显了试题的人文功能。又如28题(3)问: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未能长久存在的共同原因的认识,更是对群众史观的重申,渗透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性认识,振聋发聩,令人警醒。30题(1)问亦然。

总之,2013年的河北中考历史试题,对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历史教学模式,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深化初中历史课改和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引领,都有一定的裨益。

2013年河北中考历史试卷评析由精品学习网为同学们整理,祝大家学习愉快,学业顺利!

更多同学在看:

2014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公布 

名师点拨:2014中考语文新增情景写作

晨皓老师2014英语中考说明《考试说明》解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