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一中历史沿革

编辑:sx_chenj

2014-01-23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来凤县一中历史沿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来凤县地处鄂西南边陲。解放前,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十分贫困,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直到1937年,境内尚无一所中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翌年7月,武汉战事吃紧,省政府决定将全省47所中学合并,迁至鄂西较安全地区,以收容战区学生继续求学。同年9月13日,宜昌中学初中部与荆门初中合并,成立“湖北省立中等联合学校来凤初中分校”。11月24日,学校在城郊三光坪吴、何、刘氏宗祠祠堂挂牌开办。后因日寇飞机不断轰炸县城,学校迁至离县城7.5公里的黄毛嘴,借用向氏民宅为校舍,此即来凤县第一中学前身。

1941年5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来凤县初级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处。

1946年4月,学校迁至城东朝阳书院(现一中校址)。

1949年11月9日,来凤解放,12月,县人民政府采取“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办法,组织师生复课。翌年3月,学校定名为“湖北省来凤初级中学”,9月招收新生入学。

1951年以前,学校主要任务是对旧学校实行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学校。从1953年起,随着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个计划,学校也进入一个教学改革新时期,组织师生全面学习苏联办学经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和德、智、体、美、劳并举的方针。

1956年9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全校23名教师中,有8名被错划为右派,学校工作受到很大损失。

1958年秋,学校设高中部,规模为9个班,学生401人,教工28人。

1957年至1959年,反右斗争、拔“白旗”运动、教育大改命等政治运动频繁,劳动过多,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1960年,贯彻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迅速建立。

1963年,学校贯彻《中教五十条》,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教育质量不断上升。同年,学校被确定为恩施地区重点中学。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宁静的校园开始喧闹、动荡。“停课闹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之后就是群众斗群众,打派仗,搞武斗。教学工作完全停顿,不少教师被打成“黑帮”、“反革命”,蒙受了不白之冤。1968年,66、67、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全部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部分教师也被下放乡村。1970年,学校恢复上课,其时,教学虽未长期停顿,但一无大纲,二无教材,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从1971年至1976年,由于遭受“两个估计”、“反击右倾翻案风”、“马振扶中学事件”、“朝农经验”、“白卷英雄”等一系列极“左”思潮干扰、破坏,造成了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敢教的局面。

十年浩劫,灾难深重。“四人帮”对教育事业的破坏,不仅造成了教育质量的惊人下降,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败坏了校风校纪,造成了各方面的巨大损失。

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学校进入了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时期。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贯彻执行了经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修改的《中教五十条》,1979年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平反冤假错案。这一切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四化建设多培养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心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教学秩序建立起来了,学校呈现出一派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的景象。1986年学校被定为恩施地区重点高中,恩施自治州成立以后,学校成为恩施自治州重点高中,行政级别定为正局级。

1982年,学校提出了“推到重来,重建一中”的宏伟目标,1983年春,制定了重建校园、校舍的第一个十年规划,并以兴建第一栋教工宿舍为标志,拉开了学校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1985年至1988年,学校开展了整党建党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学校贯彻了党的基本路线,并在教师中首次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

1989年初,学校开始实行以“引进竞争机制,搞活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为宗旨,以六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动态结构工资制、全员岗位责任制、考核评估制、工资总额包干制)为基本内容的全方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此,学校开始走上依法治校的道路。

1991年8月,学校调进专职美术教师和劳技教师,开设劳技课和美术欣赏课,组建美术专业班。同年10月,出台了《来凤一中奖励条例》,学校决定对教育教学、教研成果、高考以及优秀班主任等实行奖励。11月制定了《来凤一中德育工作纲要》,成立了由校长和党总支书记牵头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

1993年,在提前完成第一个《校园建设十年规划》、基本实现“重建”目标的基础上,学校又出台了校园建设第二个《校园建设十年规划》,旨在实现校园、校舍、设备设施的初步现代化,同时,还制定了《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与计划》。同年9月,举行建校55周年庆典活动。

1994年12月,学校作出了“关于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决定”,并调进专职音乐教师,开设音乐欣赏课,组建音乐专业班,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995年,增设教研室,专门负责教育教学改革与科研。

1996年,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素质教育理论大学习、大讨论。

1997年春季,开始了在高一年级开设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组建素质教育实验班,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的“素质教育优质课竞赛”活动,探索、研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途径和方法。

1998年,省级示范学校挂牌,9月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

1999年,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建设并开通校园局域网,启用电子备课系统。同年,学校开始教育教学研究转轨,即由个体教研转变为群体科研。语文、化学、政治等学科均开始了省级立项课题研究。

2001年,全校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同时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全体教师中还开展了继续教育理论学习活动,进一步树立了现代教育观念,故此,大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2002年7月,学校进一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管理干部竞争上岗。同时改政教处为学工处,改教研室为教科处。8月,召开六届二次教代会,制定了一系列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审议并通过了《来凤一中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和《来凤一中校园建设五年规划》。9月,建构了以跨学科的年级负责制和跨年级的学科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2002年,高考成绩喜人,上本科线146人,其中重点线42人,王明栋、何磊两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清华大学,高考综合评估列全州各县(市)一中第三名。同年,学校被评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恩施州“九五德育研究先进单位”和“湖北省教改名校”。

2003年8月,县委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学校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取得较大成果。

2004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室省级示范学校复评检查。9月,学校首次大规模扩招,高一新生达830人。10月,投资225万元,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开工兴建。12月,学校被评为“州级文明单位”。

2005年,学校筹资420多万元兴建面积为3892平方米,可容纳全校学生集中就餐的学生服务中心。同年,根据城建规划,拆除学校临街商业门面,投资70多万元改建学校校门和围墙。

2007,高考质量滑坡。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学校进行全面整顿,加大了管理力度。

2008年,为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学校先后邀请9位武汉市教育专家和两位外籍教师到我校讲学。在学校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中,张雷敏同学以651分位居全州第二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汪梦秋同学以648分位居全州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大。学校受到社会好评。

2009年,学校制定了《来凤一中未来三年建设规划》,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投入26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一)改造男、女生宿舍;(二)改造第一教学楼;(三)改造实验楼,重新装备理、化、生实验室;(四)重装英语听练系统(多频可寻址广播系统);(五)隔离教学区与教工生活区;(六)新购电脑50台。

2009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一类上线人数为2003年以来的最佳成绩。秋季学期,学校制定了《来凤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在高一年级推行新课程改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凤一中走过了极其艰难而又辉煌的七十二年历程,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来凤县一中历史沿革,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标签:来凤县一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