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uqb
2014-01-23
中考是为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了解中考也是尤其重要,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分享了井冈山宁冈中学办学历程,希望大家认真观看!
学校的前身是龙江书院,校址在城西偏北的五虎岭南麓,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系茶陵、酃县、宁冈三县客籍绅民集资创办,当地称为客籍子弟求学的最高学府。
1928年,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在这里创办了第一期军官教导队,培养工农革命军和地方武装的指挥员100余人。
1939年3月,宁冈县政府根据葛田乡葛田村乡绅陈家骏(1877-1954年,毕业于江西省高等大学堂,时任一区中心小学校长)、祖籍湖南茶陵江口、定居新城乡枫梓村黄底靖(1894-1942年,毕业于国立奉天高等师范,时任龙江小学校长)倡议,创办宁冈县初级中学,校址设在龙江书院。同年10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教字第7960号指令批准备案,春秋季均招生,校长由县长胡良玉兼任。陈家骏为教导主任,主持校务;黄底靖为总务主任,主持学校日常事务。
1942年9月,杨奋武(1898-1952年,柏露乡长富桥村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任宁冈中学第一任专职校长期间,严谨治校,教育学生努力读书,报效祖国。继任校长龙登云,整顿校务,充实设备,改革校风,严肃训导。学校自创办到1949年5月,共历16届,培养了初中毕业生521人。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和整顿宁冈初中,校长由县长赵协魁兼任。始由萧文经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继则由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委派徐警凡、段之帆来校任副校长。全校6个班,学生141人,专职教师12人。
1953年,根据省教育厅育中字第469号通知规定:公立学校一律不冠立别,“宁冈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江西省宁冈初级中学”(简称宁冈初中)。
1958年9月,增设高中部,招高一新生55人,校名改为“江西省宁冈中学”。
1959年下半年,更名为“江西省井冈山中学“。
1961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录取30名,占参加高考人数的88%,被评为出席全省文教先代会的先进单位。
1962年,宁冈县与井冈山分治后,复称“江西省宁冈中学”。
1968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宣队进驻宁冈中学搞“斗、批、改”。学校成立了红卫兵战斗队,红卫兵造反派打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搞大串联,写大字报,学校的主要领导被诬蔑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部分教师亦被诬蔑为“牛鬼蛇神”、“黑帮分子”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8月,宁冈中学被撤销,合并于共大宁冈分校,原校址改为县革委招待所,学校图书、资料、档案、仪器等财产荡然无存。大部分教师被迫下放农村劳动。
1971年3月,重办宁冈中学,更名为“宁冈五·七中学(仅办高中),校址迁往龙市观音坪。
1972年,宁中迁至龙市骆家坪。1973年下学期,龙市小学原附设的初中部6个班合并于宁中,复为完全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根据毛泽东1966年5月7日“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宁冈中学改为“二二制”,初中、高中各修业二年,实行开卷考试,以所谓政治条件为主,不顾文化程度,推荐毕业生升入高中、中专、大学。同时还砍掉了部分基础课程,片面强调实践,高中只开政治、语文(其中增学法家教材)、农机、农技、革命文艺、军体、停开历史、地理、化学、外语(至1975年才复开外语课),开办多种短期专业班(会计班、农机班、卫生班)
。1974年至1975年,先后受“张铁生交白卷”和河南马振夫公社事件以及“反右倾翻案风”的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又一次受到影响,此时的学生要到工农业生产中去锻炼,实行开门办学,组织学生到工厂和农村去实践和劳动。
1977年4月,校名复称“江西省宁冈中学”。学制初中恢复三年制,而高中仍为二年制,是为三二分段制。7月,恢复高考,应届共有3人考上本科、4人考上专科、33人考上中专。中学的学制课程,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作了适当调整,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课。
1980年,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决定高中恢复三年制,从1979年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实行。中学“三三制”,一直沿袭至今未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广大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井冈山宁冈中学办学历程就为同学们介绍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精品学习网的帮助下,在中考的道路上高人一等!精品学习网将一如既往为同学们提供最新最热的信息!标签:井冈山宁冈中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