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解题法手法比较

编辑:sx_wangxd

2013-12-30

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辽宁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解题法手法比较”解决您在辽宁中考复习中的难题

辽宁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解题法手法比较

题型阐释

  对写作手法异同的比较,是难度较高的题型之一。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解答此类问题的首要条件,这功底,既来自文言诗文的学习,也来自现代文的学习。因为文言诗文中的写作手法,与现代文基本相同,两者可互为补充。在判断出基本的表达方式、叙事顺序、写作方法后,须依照要求抓两文的相同点,求同之余,再回过头来找寻“异”,在梳理异同中,完成比较。
    对文言诗文写作手法的考查,集中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法作用等方面,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精题解析
 例1 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象,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2008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写法的品析。阅读材料为课内诗歌,题干已经指明了具体的写法,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全诗内容去把握即可。
答案示例:甲诗: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将明月人格化,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乙诗: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寄托依依不舍的深情。
 例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2008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是课内文言文写法比较阅读,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指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指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文学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要正确回答作者写景的用意,还应该联系文本的具体内容。
 答案: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答题方略
   解答文言诗文写法比较题的基本方法:首先要精读文本,这是答题之源,否则答案就是空中楼阁。其次,要熟悉文言诗文的各种表现手法以及它们的表达效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第三,要认真组织语言,做到文从字顺。    

手法比较的内容主要有:
    1.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平时注意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只要联系具体的语句作答就行了。
    2.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如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说明等,当然也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回答。
    3.明确表现手法。常见的手法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对这些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显然,不能只记些名词术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文来理解。
例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008年山东东营市中考试题)
方略:这是一道简答题,课内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考查其表现手法的特点。这两个文段都是作者用来阐述自己观点的,但阐述的方式有所不同,只要认真阅读选文,不难判断出它们的不同:甲文是先记叙方仲永由神童而“泯然众人矣”的经过,然后作者发出感慨,阐述事理;乙文先提出自己的主张,再用“非”“不”“无”等否定词指出反面的结果。这样,答案自然就得出了。
答案: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能力演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乙】           西 湖
                周起渭
           无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助读】周起渭(1665~1714),字渔璜,号桐野。先世江西庐陵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曾参与《皇舆表》之修纂,奉命修《渊鉴类函》,编纂《康熙字典》。
    1.甲、乙两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来表现西湖之美,请说说这两个比喻各有什么特色。
    2.这两首诗在表现西湖景色之美的写法上不尽相同,请举例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乐羊子妻
  (乐羊子)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乙】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①者,旷日②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③。惟④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恶⑤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⑥。于是还疾耕⑦,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好猎:喜欢打猎。②旷日:空费时日。③知友:朋友。里:邻里。④惟:思考。⑤恶:恶劣,不好。⑥无从:没有办法(指没钱买狗)。⑦疾耕:努力耕田。

  【助读】《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全书有20余万字。内容广博,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1.甲、乙两文各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两篇文章在阐述道理方面有什么不同的写法?

手法比较答案
  (一)1.甲诗以貌取神,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乙诗以形比形,把西湖比作明月,把西湖中的湖心亭比作月亮中的广寒宫。2.示例:甲诗从小处入手,将西湖比作西施,具体可感;乙诗从大处着眼,将西湖比作明月,将湖心比作广寒宫,境界开阔。(二)1.甲文说明了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道理。乙文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2.甲文通过乐羊子妻巧妙譬喻;乙文则通过寓言故事来揭示道理。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辽宁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解题法手法比较”,更多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