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013中考历史备考: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考点

编辑:

2013-04-27

考点4:春秋战国的特点,孔子和儒学,商鞅变法的意义。

(1)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政治经济上:变革与争霸,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

①变革:经济上——农业生产上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政治上——出现了新兴地主,战国时期,他们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著名的有秦国的商鞅变法。

争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②百家争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

(1) 孔子和儒学:

①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另一方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②儒学:①创立于春秋;②秦统一天下后“焚书坑儒”;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商鞅变法的意义: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考点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1)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朝一统的措施:①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第一个在中国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被历代沿用。)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官员对皇帝直接负责,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由皇帝任免。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虽然后来各种单位的量值有所变化,但是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如寸、尺、两、斤等,一直沿用至今)

③文化上:用小篆统一各国文字。

④思想上:焚书坑儒;

⑤交通上:统一车辆轨道,大修驰道;

⑥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

思想文化:为巩固中央集权,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大学。

军事: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解除汉朝北部边患,在河西走廊设郡。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3)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西域: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西汉时,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以后,各国商人、使者东来西往,通过河西走廊,开通了一条从长安(今陕西安)向西,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运到大秦(古罗马,今地中海一带),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作用:经济上: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文化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造纸术: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考点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

(1)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的大军与刘备、孙权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展开决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三国鼎立: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区域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洛阳) 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

蜀 221年 刘备 益州(成都) 益州,荆州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江东地区

(3)北魏孝文帝:

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取中原汉族地区的文化,大大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也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