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25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 秦的统一
1.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1) 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2) 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 目的: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2) 措施: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④军事上:反击匈奴,修筑长城。
(3) 意义:秦朝首创的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秦末农民战争
(1) 秦的暴政:①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墓等。②赋税沉重:农民上交收获物的2/3给国家。③刑法残酷。④秦二世残暴统治。
(2)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3)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羽、刘邦领导农民起义军反秦;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灭秦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
1. 文景之治:长期的战争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2. 汉武帝的大一统:
(1) 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 措施:政治上重视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创办大学。
(3) 结果:西汉王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三、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2.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1) 条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骑兵强大;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 时间: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
(3) 经过: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率军数十万人。
(4) 影响: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3. 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汉订立和好盟约,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张骞出使西域:
(1) 西域:两汉时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 张骞出使西域: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 设置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人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干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丝绸之路:
(1) 陆上丝绸之路: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2)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3) 影响:沟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3. 班超出使西域: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五、 秦汉文化
1. 纸的发明:
(1) 发明:西汉早期己有用麻做的纸。
(2)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得以普遍使用。
(3) 影响:造纸术从我国传向世界,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 数学:《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 医学:(1)华佗:擅长外外科手术,创制“麻沸散”,编创医学体操“五禽戏”(2)张促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尊为“医圣”。
4. 天文: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 宗教
(1) 佛教的传人:①产生地:古印度。②传人时间:西汉未年。③影响: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植,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道教的兴起:①形成过程:兴起于东汉民间,以老子为教主。②思想来源: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和神仙方术。③基本主张: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④特点: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我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6、史学: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名著。
7、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垫,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标签: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