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指导

编辑:

2013-10-30

5: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又先后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了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6: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理论的意义: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我国已建立起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 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先后成立了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何厚铧分别当选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

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的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新时期。

3: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它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五: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1: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相继建立,人民海军建立起来。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 、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现代化水平较高。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50年代以后,我国先后仿制与研制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以及功能先进的新型飞机,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空军,现已发展成由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等组成的多兵种部队,成为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2: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设: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几十年中,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和多种型号的导弹,在担当核反击任务中,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军队几十年的经历表明:科技强军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道路。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周恩来与两国总理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万隆会议: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复杂的局面,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关系结束了20多年对抗,走上了正常化。【4】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6:中国参加区域和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1】新时期以来,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2】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一直持积极的态度。2001年,中国成功组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和《领导人宣言》。这是一次由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六: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的研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不久,又成功爆炸了第一课氢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2003年10月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顺利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袁隆平:我国的农业科学家,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这种高产水稻,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而且惠及世界。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3:《863计划纲要》 :1986年3月根据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中国制定了“863计划”。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作为高科技发展的重点。

4:信息技术: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 非常重要的内容。2001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五亿。自1995年我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联网以来,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到2009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3·38亿。人们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各种各样信息资料、发收信件、通话聊天、购物等等,互联网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5:(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各地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开展了实施”希望工程“活动,改变了许多失学孩子的命运。

6:高等教育: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增加,学科门类齐全,布局结构渐趋合理。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高等院校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与攻关项目,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7: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成就:【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文革”以后,文艺工作又迎来了一个创作春天,大批反思“文革”、反映改革开放、弘扬民族道德的成功之作问世。影视作品、小说、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2】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990年,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正在走向体育强国。

七:社会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样,消费大变样,生活状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中国历史必识图:【1】商朝甲骨文和青铜器、秦朝疆域图、都江堰、汉代牛耕图、东汉画像砖、丝绸之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唐太宗、清明上河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元大运河、明长城等。【2】鸦片战争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示意图、圆明园残迹、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毛泽东、周恩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遵义会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三大战役示意图、张謇、詹天佑、魏源、严复、聂耳、徐悲鸿的《奔马》等。【3】开国大典、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历史性的握手”、新时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深圳、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农民住宅、邓稼先、焦裕禄、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袁隆平、APEC会议等

世界古代史

1:亚非文明(了解早期文明的地理环境):【1】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国王称为法老。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也是他们权力的象征。【2】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莫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

2;西方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伯里克利当政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的台伯河畔,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共和国由两名执政官掌握行政权力,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的扩张与西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发生冲突,两国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称为“布匿战争”,罗马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建立了罗马帝国。

3:日本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日本实行了大化改新,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许多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4:穆罕默德: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半岛由默罕默德创立。他最初在麦加传教,受到麦加贵族的迫害,后来他率领少数信徒出走到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最终,默罕默德又征服了麦加,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5: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西欧法兰克王国进行查理·马特改革,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后来这种封地逐渐变成 世袭领地。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把一片土地献给教皇,称为"丕平献土“。使罗马教廷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6:西欧城市的兴起(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11世纪前后,西欧各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工商业城市普遍兴起。重要的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由于西欧的封建城市是在封建主和教会的土地上兴起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法国的一些城市为争取城市的自治权同封建主展开了斗争。琅城的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7:拜占庭帝国: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毁。穷兵黩武,内忧外患的拜占庭帝国灭亡。

8:文明的冲撞与融合:【1】公元前5世纪早期,希波战争中希腊获胜;【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公元前4世纪,扫荡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印度。【3】罗马帝国征服地中海世界。【4】和平交往(探讨其意义):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他在中国生活17年,回国后写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这本书丰富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认识。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后来由阿拉伯人将计数法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