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名师指点

名师指点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编辑:sx_zhangjh

2014-04-16

名师指点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你得好好分析材料呀!”这句话我想同学们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无数个老师、无数个家长,无数次地重复过这句看似是真理,实则没有什么营养含量的话。然而,“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浇灌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够准确理解“分析材料”这短短四个字的涵义,我们对中考历史大题的理解就会上一个层次。

何时该分析材料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大题问法最常见的就是两种模式,“分析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当问题中明确出现了“分析材料”四个字时,我们就必须去认真读材料,否则材料只起提示背景等参考作用。

以2011年北京高考历史第37题第一问来举例:

(2011北京37)(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这就是大题的标准问法,并且考官还很友善地分别给出了分值提示,根据经验,4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2个采分点(当然偶尔也有其他情况,这个依据材料具体分析),这也就意味着,单纯从材料中我们就能提取出两个采分点,而这四分甚至不需要你学过教材,只须你有一点最基本的语文能力便能得到。这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一件事情。

材料该如何分析

了解过何时该分析材料,下面就该关注一下材料分析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来看材料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长段落”和“多段落”两种模式。

长段落示例如下:

(2010北京3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多段落示例如下:

(2010天津12)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另外还有一些材料,为“一短加一长”、“两短加一长”、“两长”等变体形式,但分析思路都是统一的——多段落按段拆,长段落按句拆。

由于“分析材料”类的问题,大多是要从材料中具体去提取信息,故而解决这类问题最首要的就是化整为零的一个“拆”字,拆开段落与句子,我们才能够分别去提取知识点。

其次来看段与句之间的关系,大致就是“总分”与“并列”两种关系。

总分关系指某一句/段起到了对其他句/段的概括作用。

并列关系指几个句/段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论是并列、递进、转折,都算是并列关系。

最后来看分析的两个思路。

注意问总还是问分。当题目问及主旨等类似问题时,答案在总;当题目问及表现等类似问题时,答案在分。

均匀分布原则。当多个句/段为并列关系时,问分型题目的答案会均匀的分布在几个句/段中,不会集中在某一个句/段。

材料分析怎么练

刚才已经讲过分析材料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分析方法,下面就是练习的问题了。同学们一直对练习文综大题,尤其是历史、政治大题十分犯难,因为每道题目的阅读量、书写量都很大。其实我们在日常练习中,为了保证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可以在做历史大题时采取“抓大放小”、“九粗一精”的策略。

这种策略的精髓就在于找对应,即读题时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提示词、核心概念、段句关系,完成之后再对应答案进行检查。(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甚至可以直接拿着答案去材料里找出题点的对应。)然后每周选定一个时间,精练至少一道大题,巩固提升。这种策略便于同学在短期之内见大量题型,了解出题人思路,对试题建立一个宏观了解。

在这里我仍以2011年北京高考历史第37题第一问作为示例: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1) 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4分)……

本题为“多段落”型的材料。

首先找到题干中的定位词“天之变局”,在第三段末尾,之后是“至是始定”,由此可知题目中说了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到第三段就完成了。又在第一段最后找到“不得不变”,可知从第一段开始变。那么自然可以推断,第二段就是变的过程。

再来看关键词,有两个符合关键词条件的词多次重复:“世”、“布衣”。本身有一定历史基础,或者上过新东方文综课程的同学自然都知道,“世”指世袭,“布衣”指平民。但即便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单纯靠语文能力也能提取。考官很友好地给出了两个括号,并且还都是起解释说明作用的括号,其中第二段最后用白话写了世袭两个字,对应到前一句可以找到“继”为“世”的近义词。再看该句有“下虽无……而上犹是……”的结构,可知“上”、“下”相对,去第二段段首找到另一个“下”,后面有白话解释“平民”,“平民”为“布衣”的近义词,可知此题重在对世袭和平民的对应。再补充一点,第三段“匹夫”、“亡命”也都是“布衣”的近义词。

另外,我也把能反映时间流动的词汇都用下划线进行了标注。

分析到这里,不难得出正答:“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不要求逐字逐句一致,写出这种变化即可。)

作为示例,我在上述材料中的标注、分析都比较详细,但同学们在日常练习中只需简单画出对自己有提示作用的某一两点即可,以解出题目为标准,不必刻意追求面面俱到。

材料分析的前景

新课标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材料分析题所占的试题比重有所增加,无论选择题还是大题都是如此。对于新近加入新课标高考的地区而言,如北京,材料在试题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事实上,材料分析类题目有很强的方法性与技巧性,这实际上给考生们提供了更多提高成绩的便捷途径。在我们的课上会不断地就知识、方法与技巧进行演练,希望同学们也能注意多在日常练习中渗透思路。长此以往,对高考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关推荐

2014中考历史名师指点:考生应考需注意事项  

中考历史名师指点:中考历史与社会考试说明解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