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生物 > 中考生物复习指导

谈初三生物总复习

编辑:

2013-11-15

二、更新观念,体现学生在总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复习课中存在的低效重复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复习课缺乏针对性,不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和思维的误区,造成盲目重复。另一方面复习课知识缺乏新鲜感,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听课效果。改变这一现象的做法是:确立学生在复习课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不要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热情。复习课中的知识学生都已经认识了,复习时可先进行一个问题“抢答”热身运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抢答问题诊断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调整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复习时可由学生回顾该部分知识主要内容,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对学生陌生遗忘的环节,老师可通过问题点拨学生思索,唤起学生的记忆。在这过程中教师把这部分重要知识点板书出来,加深学生印象,把学生疑难的问题也板书出来,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在完成这一环节以后教师可布置少量课堂训练,让学生当堂完成,同桌互相订正,教师巡视指导,做到讲练结合。复习课中教师还要留意应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实验等,通过这些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加强学习效果,也可缓解学生因单一的感官刺激引起的神经疲惫。

2、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初中生物内容较多,知识点多而零散,学生在复习时常常产生记忆困难,此外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造成记忆困难。由于对知识记忆不清也影响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复习课除了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外,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一些对知识进行整理和记忆的方法。通过应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通过绘制概念图等方式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避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整理知识,形成各自有个性的知识网络,通过教师不断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信心,使学生在复习中真正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增强复习效果。

三、认真研究考点,合理整合复习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安排多种多样,有的老师按章节复习,有的老师按模块复习。按章节复习容易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但由于知识体系不是很强,记忆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复习后面时,忘记前面的。按模块复习,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合理知识体系和较为稳定的记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虽然在唤起学生对旧知识回忆时不如按章节复习的,但可以通过教师问题启发,学生翻书回忆等方式进行弥补,因此我还是比较倾向按知识模块复习的方式展开复习。根据《泸州市生物学科考试说明》里要求的内容,以及前后章节的联系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整合,构建模块进行复习,形成网络或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整合方法:生物实验与科学探究整合为一个模块,生物与环境、生物和生物圈为一个模块----生态系统;生物和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为一个模块;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为一个模块,包括被子植物的一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物圈中的人为一个模块,包括人的生殖、营养、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把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作为一个模块,包括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把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作为一个模块,包括植物的生殖,基因与性状,传染病与免疫等。在按模块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按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部分与整体相统一”和“个体与环境相统一”等线索进行归纳、整理知识开展第一轮复习,通过指导学生编织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配合适当的练习,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温习教材内容,仔细阅读课本,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仔细区分和辨别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确定其异同,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叶绿体与线粒体,染色体与DNA,DNA与基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维生素与激素,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神经与神经纤维,反射与反射弧,应激性和适应性等概念的对比和区分。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把课本相关的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条和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将书本由“厚”变“薄”。了解了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联想记忆,也有利于深层次拓展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以《生态系统》为模块复习时就是以生态系统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寻找与生态系统有关的知识和系列问题,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分别对各个问题进行延伸,最后将各个知识问题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