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数学 > 中考数学模拟题

三角形苏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编辑:sx_zhangwl

2012-11-19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数学模拟题:三角形苏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苏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2001-2012年江苏苏州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

专题9: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2001江苏苏州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6,底边长为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3 B.14 C.15 D.16

【答案】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另一条腰长,即可得周长:6×2+4=16。故选D。

2. (2001江苏苏州3分)已知△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3b,则cosA=【 】

A. B. C. D.

【答案】C。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直接求解即可:

在△ABC中,∵∠C=90°,c=3b,∴cosA= 。故选C。

3. (2001江苏苏州3分)如图,点A1、A2,B1、B2,C1、C2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三等分点,若△ABC的周长为L,则六边形A1A2B1B2C1C2的周长为【 】

A. L B.3L C.2L D. L

【答案】D。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点A1、A2,B1、B2,C1、C2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三等分点,

∴△ABC∽△AC1B2,△ABC∽△C2BA1,△ABC∽△B1A2C。

∴C1B2:BC=1:3,C2A1:AC=1:3,B1A2:AB=1:3。

∴六边形A1A2B1B2C1C2的周长= (AB+BC+CA)。

∵△ABC的周长为L,∴六边形A1A2B1B2C1C2的周长= L。故选择D。

4.(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3分)如图,△ABC中,∠C=90°,BC=2,AB=3,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ABC中,∠C=90°,BC=2,AB=3,

∴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 。

∴C选项正确,其余选项。故选C。

5.(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3分)如图,△ABC中, ,则BC:AC=【 】

A. 3:4 B. 4:3 C. 3:5 D. 4:5

【答案】A。

【考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根据 设出两边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长,从而可求出BC:AC:

∵ ,∴设BC=3x,,AB=5x,则AC=4x。∴BC:AC=ab=3x:4x=3:4。故选A。

6.(江苏省2009年3分)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 ;

② ;

③ ;

④ .

其中,能使 的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答案】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知:

① ,可用“SSS”判定 ;

② ,可用“SAS”判定 ;

③ ,可用“ASA”判定 ;

④ ,是“SSA”,不能判定 ;

因此能使 的条件共有3组。故选C。

7.(江苏省苏州市2010年3分)如图,在 中, 、 两点分别在 、 边上. 若 , , ,则 的长度是【 】

A.4 B.5 C.6 D.7

【答案】A。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由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可得 ,又 ,所以 是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一半的性质得 的长度: 。故选A。

8.(江苏省苏州市2011年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

BC=5,CD=3,则tan C等于【 】

A. B. C. D.

【答案】B。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勾股定理逆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连接BD,

在△AB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且EF=2,

∴BD=4。

在△BDC中,∵BD=4, BC=5,CD=3,

∴ 。∴△BDC是直角三角形。

∴ 。故选B。

二、填空题

1. (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2分)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3:2,那么它们的周长比为 ▲

【答案】3:2。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故它们的周长比为3:2。

2. (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2分)如图,△ABC中,D、E分别在AB、AC上,DE//BC,若AD:AB=1:2,则 ▲ 。

【答案】1:4。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在△ABC中,∵DE∥BC,∴△ADE∽△ABC。

又∵AD:AB=1:2 ,∴ 1:4。

3. (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2分)如图,已知∠1=∠2,若再增加一个条件就能使结论 “AB•DE=AD•BC”成立,则这个条件可以是 ▲ _。

【答案】∠B=∠D(答案不唯一)。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要使AB•DE=AD•BC成立,只要 ,从而只要△ABC∽△ADE即可,在这两三角形中,由∠1=∠2可知∠BAC=∠DAE,还需的条件可以是∠B=∠D或∠C=∠AED(答案不唯一)。

4. (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3分)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线,若CD=4,则AB= ▲ 。

【答案】8。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的性质直接求解: AB=2CD=8。

5. (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3分)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2,则其周长为 ▲

【答案】1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周长公式即可求得其周长:周长=4+4+2=10。

6. (江苏省苏州市2005年3分)如图,等腰△ABC的顶角为 ,腰长为10,则底边上的高AD= ▲ 。

【答案】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先求出底角等于30°,再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如图.∵∠BAC=120°,AB=AC,∴∠B= (180°-120°)=30°。

∴AD= AB=5。

7. (江苏省苏州市2011年3分)如图,已知△ABC是面积为 的等边三角形,△ABC∽△ADE,AB

=2AD,∠BAD=45°,AC与DE相交于点F,则△AEF的面积等于 ▲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分析】过点C作CG,G是垂足,∵△ABC是等边三角形,∴CG= 。

又∵S△ABC= ,即 ,∴AB=2。

又∵AB=2AD,∴AD=1。

又∵△ABC∽△ADE,∴△ADE是等边三角形。

过点F作FH⊥AE,H是垂足,∵∠BAD=45°,∠BAC=∠EAD=60°,∴∠EAF=45°。

∴△A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AH=FH= ,在Rt△FHE中∠E=60°,EH=1- ,FH= ,

∴ 。∴ 。

三、解答题

1. (2001江苏苏州6分)已知小山的高为h,为了测得小山顶上铁塔AB的高x,在平地上选择一点P,在P点处测得B点的仰角为α,A点的仰角为β,(见表中测量目标图)

(1)试用α、β和h的关系式表示铁塔高x;

(2)在下表中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测得数据”,填写“平均值”一列中α、β的数值;

(3)根据表中数据求出铁塔高x的值(精确到0.01m)。

题目 测量山顶铁塔的高

测量目标

已知数据 山高BC h=153.48

测得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仰角α 29°17′ 29°19′ α=

仰角β 34°01′ 33°57′ β=

2. (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5分)燕尾槽的横断面是等腰梯形,如图是一个燕尾槽的横断面,其中燕尾角 为550,外口宽 为 ,燕尾槽的深度为 ,求它的里口宽 (精确到 )。

【答案】解:过A点作AE⊥BC,垂足为E,

在 中,∵ ,

∴ ,

∴ BC=2BE+AD≈2×49.0+180≈278。

答:里口宽BC约为278mm。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过A点作AE⊥BC,垂足为E,则BC=2BE+AD,在 E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BE的长,从而求解。

3. (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5分)苏州的虎丘塔塔身倾斜,却历经千年而不倒,被誉为“中国第一斜塔”。

如图,BC是过塔底中心B的铅垂线。AC是塔顶A偏离BC的距离。据测量,AC约为2.34米,倾角∠ABC约为2°48′,求虎丘塔塔身AB的长度(精确到0.1米)

【答案】解:在Rt△ABC中,∵sin∠ABC= ,

∴AB=AC•sin∠ABC=2.34×sin2°48′≈47.9。

答:虎丘塔塔身AB长约为47.9m。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在Rt△ABC中已知∠ABC和AC就可以应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AB。

4. (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6分)如图,苏州某公园入口处原有三阶台阶,每级台阶高为20cm,深为30cm.为方便残疾人士,拟将台阶改为斜坡,设台阶的起点为A,斜坡的起始点为C,现将斜坡的坡角∠BCA设计为12°,求AC的长度。 (精确到1 cm)

【答案】解:过点B作BD⊥AC于D,

由题意可得:BD=60cm,AD=60cm,

在Rt△BDC中:tan12°=BD÷CD,

∴CD=BD÷tan12°=60÷0.2126≈282.2(cm)。

∴AC=CD-AD=282.2-60=222.2≈222(cm)。

答:AC的长度约为222 cm。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分析】过点B作BD⊥AC于D,由题意可得,所有台阶高度和为BD的长,所有台阶深度和为AD的长,即BD=60m,AD=60m;在Rt△BCD中,用正切函数即可求得CD的长,从而由AC=CD-AD求出AC的长。

5. (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6分)已知: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 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结DE,交BC于点P。

(1)求证:DP=PE;

(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

【答案】解:(1)证明:过点D作DF∥AB,交BC于F。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