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数学 > 中考数学模拟题

实践操作题2012年中考压轴题(附答案)

编辑:

2012-11-19

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正方形ADEF,连接CF.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① BD⊥CF. ② CF=BC-CD.

(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

的关系;

(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它条件不变:①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②若连接正方形对角线AE、DF,交点为O,连接OC,探究△AO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1)证明:①∵∠BAC=90°,AB=AC,∴∠ABC=∠ACB=45°。

∵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AD=AF,∠DAF=90°。

∵∠BAD=∠BAC-∠DAC,∠CAF=∠DAF-∠DAC,∴∠BAD=∠CAF。

∴△BAD≌△CAF(SAS)。 ∴∠ACF=∠ABD=45°。∴∠ACF+∠ACB=90°。∴BD⊥CF 。

② 由①△BAD≌△CAF可得BD=CF,

∵BD=BC-CD,∴CF=BC-CD。

(2)CF=BC+CD。

(3)①CF=CD-BC 。

②△AO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BAC=90°,AB=AC,∴∠ABC=∠ACB=45°。则∠ABD=180°-45°=135°。

∵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AD=AF,∠DAF=90°。

∵∠BAD=∠DAF -∠BAF,∠CAF=∠BAC -∠BAF,∴∠BAD=∠CAF。

∴△BAD≌△CAF(SAS)。∴∠ACF=∠ABD=180°-45°=135°。

∴∠FCD=∠ACF -∠ACB =90°,则△FCD为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ADEF中,O为DF中点,∴OC= DF 。

∵在正方形ADEF中,OA= AE ,AE=DF,∴OC=OA。∴△AOC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动点问题,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分析】(1)由已知,根据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通过SAS证出△BAD≌△CAF,从而得到

∠ACF=∠ABD=45°,即可证得BD⊥CF。

由△BAD≌△CAF可得BD=CF,而BD=BC-CD,从而CF=BC-CD。

(2)同(1)可证△BAD≌△CAF可得BD=CF,而BD=BC+CD,从而CF=BC+CD。

(3)①同(1)可证△BAD≌△CAF可得BD=CF,而BD=CD-BC,从而CF= CD-BC。

②通过SAS证明△BAD≌△CAF,得∠ACF=∠ABD=180°-45°=135°。从而得到∠FCD=90°。

由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得到OC= DF。由正方形ADEF中,OA= AE ,AE=DF,从而得到△AOC是等腰三角形。

37. (2012河南省10分)类比、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用到,如下是一个案例,请补充完整.

原题:如图1,在□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中点,点F是线段AE上一点,BF的延长线交射线CD于点G,若 ,求 的值。

(1)尝试探究

在图1中,过点E作EH∥AB交BG于点H,则AB和EH的数量关系是 ,CG和EH的数量关系是 , 的值是

(2)类比延伸

如图2,在原题的条件下,若 则 的值是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试写出解答过程。

(3)拓展迁移

如图3,梯形ABCD中,DC∥AB,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AE和BD相交于点F,若 ABCD,则 的值是 (用a,b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解:(1)AB=3EH;CG=2EH; 。

(2) 。

如图,作EH∥AB交BG于点H,则△EFH∽△AFB。

∴ 。∴AB=mEH。

∵AB=CD,∴CD=mEH 。

∵EH∥AB∥CD,∴△BEH∽△BCG。

∴ 。∴CG=2EH。

∴ 。

(3)ab。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本问体现“特殊”的情形, 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依题意,如图,过点E作EH∥AB交BG于点H,

则有△ABF∽△HEF。∴ 。∴AB=3EH。

∵□ABCD,EH∥AB,∴EH∥CD。

又∵E为BC中点,∴EH为△BCG的中位线,∴CG=2EH, 。

(2)本问体现“一般”的情形, 不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1)问中的解题方法依然适用。

(3)本问体现“类比”与“转化”的情形,将(1)(2)问中的解题方法推广转化到梯形中:

如图所,过点E作EH∥AB交BD的延长线于点H,则有EH∥AB∥CD。

∵EH∥CD,∴△BCD∽△BEH。

∴ 。∴CD=bEH。

又∵ ,∴AB=aCD=abEH。

∵EH∥AB,∴△ABF∽△EHF。∴ 。

38. (2012河北省12分)如图1和2,在△ABC中,AB=13,BC=14,cos∠ABC= .

探究:如图1,AH⊥BC于点H,则AH= ,AC= ,△ABC的面积S△ABC= ;

拓展:如图2,点D在AC上(可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作直线BD的垂线,垂足为E,F,设BD=x,AE=m,CF=n(当点D与点A重合时,我们认为S△ABD=0)

(1)用含x,m,n的代数式表示S△ABD及S△CBD;

(2)求(m+n)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对给定的一个x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D,指出这样的x的取值范围.

发现: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并写出这个最小值.

【答案】解:探究:12;15;84。

拓展:(1)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 。

(2)由(1)得 , ,

∵△ABC中AC边上的高为 ,

∴x的取值范围为 。

∵ 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 时, 的最大值为15,当 时, 的最小值为12。

(3)x的取值范围为 或 。

发现:直线AC,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值为 。

【考点】动点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有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 垂直线段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探究:在Rt△ABH中,AB=13, ,∴BH=AB 。

∴根据勾股定理,得 。

∵BC=14,∴HC=BC-BH=9。∴根据勾股定理,得 。

∴ 。

拓展:(1)直接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2)由(1)和 即可得到 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根据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当BD⊥AC时,x最小,由面积公式可求得;因为AB=13,BC=14,所以当BD=BC=14时,x最大。从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当 时,此时BD⊥AC,在线段AC上存在唯一的点D;当 时,此时在线段AC上存在两点D;当 时,此时在线段AC上存在唯一的点D。因此x的取值范围为 或 。

发现:由拓展(2)知,直线AC,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即△ABC中AC边上的高)最小,最小值为 (它小于BC边上的高12和AB边上的高 )。

39. (2012吉林省10分)问题情境

如图,在x轴上有两点A(m,0),B(n,0)(n>m>0).分别过点A,点B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y=x2于点C、点D.直线OC交直线BD于点E,直线OD交直线AC于点F,点E、点F的纵坐标分别记为yE,yF.

特例探究

填空:

当m=1,n=2时,yE= ,yF= ;

当m=3,n=5时,yE= ,yF= .

归纳证明

对任意m,n(n>m>0),猜想yE与y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拓展应用

(1)若将“抛物线y=x2”改为“抛物线y=ax2(a>0)”,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yE与yF的大小关系;

(2)连接EF,AE.当 时,直接写出m与n的关系及四边形OFEA的形状.

【答案】解:特例探究:2,2;15,15。

归纳证明: 。证明如下:

对任意m,n(n>m>0)时, , ,所以直线OC的解析式为: ;直线OD的解析式为: ;此时

解 得, ,∴ ;解 得, ,∴ 。

∴此时 。

拓展应用:(1) 。

(2)n=2m;四边形OFEA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综合运用,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特例探究:

当m=1,n=2时,C(1,1),D(2,4),所以直线OC的解析式为: ;直线OD的解析式为: ;此时,

解 得,E(2,2),∴yE=2;.解 得,F(1,2),∴yF=2。

∴此时 。

当m=3,n=5时,C(3,9),D(5,25),所以直线OC的解析式为: ;直线OD的解析式为: ;此时,

解 得,E(5,15),∴yE=15;解 得,F(3,15),∴yF=15。.

∴此时 。

归纳证明:与特例探究的求法类同。

拓展应用:(1)若将“抛物线y=x2”改为“抛物线y=ax2(a>0)”,其他条件不变,仍然有: 。

此时, , ,所以直线OC的解析式为: ;直线OD的解析式为: ;此时

解 得, ,∴ ;解 得, ,∴ 。

∴此时 。

(2)由 得

化简,得n=2m。

由n=2m得OB=2OA,∴EF=AB=OA。

又∵ 且EB⊥x轴,FA x轴,∴EF∥AB。

∴四边形OFEA是平行四边形。

40. (2012青海省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F于点F.请你认真阅读下面关于这个图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1)探究1:小强看到图(*)后,很快发现AE=EF,这需要证明AE和EF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但△ABE和△ECF显然不全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考虑到点E是边BC的中点,因此可以选取AB的中点M,连接EM后尝试着去证△AEM≌EFC就行了,随即小强写出了如下的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1,取AB的中点M,连接EM.

∵∠AEF=90°

∴∠FEC+∠AEB=90°

又∵∠EAM+∠AEB=90°

∴∠EAM=∠FEC

∵点E,M分别为正方形的边BC和AB的中点

∴AM=EC

又可知△BM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ME=135°

又∵CF是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

∴∠ECF=135°

∴△AEM≌△EFC(ASA)

∴AE=EF

(2)探究2:小强继续探索,如图2,若把条件“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发现AE=EF仍然成立,请你证明这一结论.

(3)探究3:小强进一步还想试试,如图3,若把条件“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其余条件仍不变,那么结论AE=EF是否成立呢?若成立请你完成证明过程给小强看,若不成立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解:(2)探究2,证明:在AB上截取AM=EC,连接ME,

由(1)知∠EAM=∠FEC。

∵AM=EC,AB=BC,∴BM=BE。∴∠BME=45°。

∴∠AME=∠ECF=135°。

∵∠AEF=90°,∴∠FEC+∠AEB=90°。

又∵∠EAM+∠AEB=90°,∴∠EAM=∠FEC。

在△AEM和△EFC中,∵∠AME=∠ECF,∠AME=∠ECF,∠EAM=∠FEC,

∴△AEM≌△EFC(ASA)。∴AE=EF。

(3)探究3:成立。证明如下:

延长BA到M,使AM=CE,连接ME,

∴BM=BE。∴∠BME=45°。∴∠BME=∠ECF。

又∵AD∥BE,∴∠DAE=∠BEA。

又∵∠MAD=∠AEF=90°,

∴∠DAE+∠MAD=∠BEA+∠AEF,

即∠MAE=∠CEF。

在△MAE和△CEF中,∵∠BME=∠ECF,AM=CE,∠MAE=∠CEF,

∴△MAE≌△CEF(ASA)。∴AE=EF。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2)在AB上截取AM=EC,然后证明∠EAM=FEC,∠AME=∠ECF=135°,再利用“ASA”证明△AEM和△EFC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

(3)延长BA到M,使AM=CE,然后证明∠BME=45°,从而得到∠BME=∠ECF,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明∠DAE=∠BEA,然后得到∠MAE=∠CEF,再利用“ASA”证明△MA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41. (2012青海西宁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在y轴的正半轴上,O在

x轴的正半轴上,已知A(0,4)、C(5,0).作∠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连接CD,过点D作DE⊥CD

交OA于点E.

(1)求点D的坐标;

(2)求证:△ADE≌△BCD;

(3)抛物线y= 4 5x2- 24 5x+4经过点A、C,连接AC.探索:若点P是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

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AC于点M.是否存在点P,使线段MP的长度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OD平分∠AOC,∴∠AOD=∠DOC。

∵四边形AOCB是矩形,∴AB∥OC。∴∠AOD=∠DOC。∴∠AOD=∠ADO。

∴OA=AD(等角对等边)。

∵A点的坐标为(0,4),∴D点的坐标为(4,4)。

(2)证明:∵四边形AOCB是矩形,∴∠OAB=∠B=90°,BC=OA。

∵OA=AD,∴AD=BC。

∵ED⊥DC,∴∠EDC=90°。∴∠ADE+∠BDC=90°。∴∠BDC+∠BCD=90°。

∴∠ADE=∠BCD。

在△ADE和△BCD中,∵∠DAE=∠B,AD=BC,∠ADE=∠BCD,

∴△ADE≌△BCD(ASA)。

(3)存在。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4 5x2- 24 5x+4,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设P点坐标为(t, 4 5t 2- 24 5t+4 )。

设AC所在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A(0,4)、C(5,0),∴ ,解得 。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 x+4。

∵PM∥y轴,∴M(t, t+4)。

∴PM= 。

∴当t= 时,PM有最大值为5。

∴所求的P点坐标为( ,-3)。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根据OD平分∠AOC,可得∠AOD=∠DOC,再由AOBC是矩形,得到∠AOD=∠ADO,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OA=AD,从而求出D点坐标。

(2)由四边形AOCB是矩形,得到∠OAB=∠B=90°,BC=OA,从而证明出AD=BC,再根据角之间的等量关系∠ADE=∠BCD,于是可证明出△ADE≌△BCD。

(3)设P点坐标为(t, 4 5t 2- 24 5t+4 ),设AC所在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根据A(0,4)、C(5,0),求出AC的解析式,进而用t表示出PM的长,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PM的最值,点P的坐标也可以求出。

42. (2012山东淄博9分)如图,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E(3,4).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线段BC交于点D,直线 过点D,与线段AB相交于点F,求点F的坐标;

(3)连接OF,OE,探究∠AOF与∠EO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E(3,4),∴ ,即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2)∵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4,∴点D的横坐标为4,点F的纵坐标为4。

∵点D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D的纵坐标为3,即D(4,3)。

∵点D在直线 上,∴ ,解得 。

∴直线DF为 。

将 代入 ,得 ,解得 。∴点F的坐标为(2,4)。

(3)∠AOF= ∠EOC。证明如下:

在CD上取CG=CF=2,连接OG,连接EG并延长交x轴于点H。

∵AO=CO=4,∠OAF=∠OCG=900,AF=CG=2,

∴△OAF≌△OCG(SAS)。∴∠AOF=∠COG。

∵∠EGB=∠HGC,∠B=∠GCH=900,BG=CG=2,

∴△EGB≌△HGC(AAS)。∴EG=HG。

设直线EG: ,

∵E(3,4),G(4,2),

∴ ,解得, 。

∴直线EG: 。

令 ,得 。∴H(5,0),OH=5。

在Rt△AOF中,AO=4,AE=3,根据勾股定理,得OE=5。∴OC=OE。

∴OG是等腰三角形底边EF上的中线。∴OG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EOG=∠GOH。∴∠EOG=∠GOC=∠AOF,即∠AOF= ∠EOC。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将点E(3,4)代入待定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出点D的坐标代入 即可求出直线DF的解析式,令 即可求得点F的坐标。

(3)在CD上取CG=CF=2,连接OG,连接EG并延长交x轴于点H。通过证△OAF≌△OCG(SAS)和△EGB≌△HGC(AAS)得到∠AOF=∠COG和EG=HG。求出直线EG的解析式从而得到点H的坐标,从而得到OH的长。在Rt△AOF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OE的长。因此得到OG是等腰三角形底边EF上的中线的结论,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OG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从而得∠AOF= ∠EOC。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数学】【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 【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  【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