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wl
2012-11-19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数学模拟题:几何综合问题2012年中考压轴题(有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几何综合问题2012年中考压轴题(有答案)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9:几何综合问题
24. (2012湖北恩施12分)如图,AB是⊙O的弦,D为OA半径的中点,过D作CD⊥OA交弦AB于点E,交⊙O于点F,且CE=CB.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
(3)如果CD=15,BE=10,sinA= ,求⊙O的半径.
【答案】解:(1)证明:连接OB,
∵OB=OA,CE=CB,
∴∠A=∠OBA,∠CEB=∠ABC。
又∵CD⊥OA,
∴∠A+∠AED=∠A+∠CEB=90°。
∴∠OBA+∠ABC=90°。∴OB⊥BC。
∴BC是⊙O的切线。
(2)连接OF,AF,BF,
∵DA=DO,CD⊥OA,
∴△OAF是等边三角形。
∴∠AOF=60°。
∴∠ABF= ∠AOF=30°。
(3)过点C作CG⊥BE于点G,由CE=CB,
∴EG= BE=5。
易证Rt△ADE∽Rt△CGE,
∴sin∠ECG=sin∠A= ,
∴ 。
∴ 。
又∵CD=15,CE=13,∴DE=2,
由Rt△ADE∽Rt△CGE得 ,即 ,解得 。
∴⊙O的半径为2AD= 。
【考点】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连接OB,有圆的半径相等和已知条件证明∠OBC=90°即可证明BC是⊙O的切线。
(2)连接OF,AF,BF,首先证明△OAF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即可求出∠ABF的度数。
(3)过点C作CG⊥BE于点G,由CE=CB,可求出EG= BE=5,由Rt△ADE∽Rt△CGE和勾股定理求出DE=2,由Rt△ADE∽Rt△CGE求出AD的长,从而求出⊙O的半径。
25. (2012黑龙江哈尔滨10分)已知:在△ABC中,∠ACB=900,点P是线段AC上一点,过点A作AB的垂线,交BP的延长线于点M,MN⊥AC于点N,PQ⊥AB于点Q,A0=MN.
(1)如图l,求证:PC=AN;
(2) 如图2,点E是MN上一点,连接EP并延长交BC于点K,点D是AB上一点,连接DK,∠DKE=∠ABC,EF⊥PM于点H,交BC延长线于点F,若NP=2,PC=3,CK:CF=2:3,求DQ的长.
【答案】解:(1)证明:∵BA⊥AM,MN⊥AP,∴∠BAM=ANM=90°。
∴∠PAQ+∠MAN=∠MAN+∠AMN=90°,∴∠PAQ=∠AMN。
∵PQ⊥AB MN⊥AC,∴∠PQA=∠ANM=90°。∴AQ=MN。∴△AQP≌△MNA(ASA)。
∴AN=PQ,AM=AP。∴∠AMB=∠APM。
∵∠APM=∠BPC∠BPC+∠PBC=90°,∠AMB+∠ABM=90°,∴∠ABM=∠PBC。
∵PQ⊥AB,PC⊥BC,∴PQ=PC(角平分线的性质)。∴PC=AN。
(2)∵NP=2 PC=3,∴由(1)知PC=AN=3。∴AP=NC=5,AC=8。
∴AM=AP=5。∴ 。
∵∠PAQ=∠AMN,∠ACB=∠ANM=90°,∴∠ABC=∠MAN。
∴ 。
∵ ,∴BC=6。
∵NE∥KC,∴∠PEN=∠PKC。
又∵∠ENP=∠KCP,∴△PNE∽△PCK。∴ 。
∵CK:CF=2:3,设CK=2k,则CF=3k。
∴ , 。
过N作NT∥EF交CF于T,则四边形NTFE是平行四边形。
∴NE=TF= ,∴CT=CF-TF=3k- 。
∵EF⊥PM,∴∠BFH+∠HBF=90°=∠BPC+∠HBF。
∴∠BPC=∠BFH。
∵EF∥NT,∴∠NTC=∠BFH=∠BPC。
∴ 。
∴ , 。
∴CT= 。∴ 。∴CK=2× =3,BK=BC-CK=3。
∵∠PKC+∠DKC=∠ABC+∠BDK,∠DKE=∠ABC,∴∠BDK=∠PKC。
∴ 。∴tan∠BDK=1。
过K作KG⊥BD于G。
∵tan∠BDK=1,tan∠ABC= ,∴设GK=4n,则BG=3n,GD=4n。
∴BK=5n=3,∴n= 。∴BD=4n+3n=7n= 。
∵ ,AQ=4,∴BQ=AB-AQ=6。
∴DQ=BQ-BD=6- 。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确定一对全等三角形△AQP≌△MNA,得到AN=PQ;然后推出BP为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Q;从而得到PC=AN。
(2)由已知条件,求出线段KC的长度,从而确定△PK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在△BDK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BD、DQ的长度。
26. (2012湖北十堰10分)如图1,⊙O是△ABC的外接圆,AB是直径,OD∥AC,且∠CBD=∠BAC,OD交⊙O于点E.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若点E为线段OD的中点,证明:以O、A、C、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3)作CF⊥AB于点F,连接AD交CF于点G(如图2),求 的值.
【答案】解:(1)证明:∵AB是⊙O的直径,∴∠BCA=90°。∴∠ABC+∠BAC=90°。
又∵∠CBD=∠BAC,∴∠ABC+∠CBD=90°。∴∠ABD=90°。∴OB⊥BD。
∴BD为⊙O的切线。
(2)证明:如图,连接CE、OC,BE,
∵OE=ED,∠OBD=90°,∴BE=OE=ED。
∴△OBE为等边三角形。∴∠BOE=60°。
又∵OD∥AC,∴∠OAC=60°。
又∵OA=OC,∴AC=OA=OE。∴AC∥OE且AC=OE。
∴四边形OACE是平行四边形。
而OA=OE,∴四边形OACE是菱形。
(3)∵CF⊥AB,∴∠AFC=∠OBD=90°。
又∵OD∥AC,∴∠CAF=∠DOB。∴Rt△AFC∽Rt△OBD。
∴ ,即 。
又∵FG∥BD,∴△AFG∽△ABD。
∴ ,即 。
∴ 。
【考点】圆的综合题,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切线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由AB是⊙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BCA=90°,则∠ABC+∠BAC=90°,
而∠CBD=∠BA,得到∠ABC+∠CBD=90°,即OB⊥BD,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BD为⊙O的切
线。
(2)连接CE、OC,B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E=OE=ED,则△OBE为等边三角形,于是∠BOE=60°,又因为AC∥OD,则∠OAC=60°,AC=OA=OE,即有AC∥OE且AC=OE,可得到四边形OACE是平行四边形,加上OA=OE,即可得到四边形OACE是菱形。
(3)由CF⊥AB得到∠AFC=∠OBD=90°,而OD∥AC,则∠CAF=∠DO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
判定易得Rt△AFC∽Rt△OBD,则有 ,即 ,再由FG∥BD易证得△AFG∽△ABD,则 ,即 ,然后求FG与FC的比即可。
27. (2012江苏镇江11分)等边△ABC的边长为2,P是BC边上的任一点(与B、C不重合),连接AP,以AP为边向两侧作等边△APD和等边△APE,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M、N(如图1)。
(1)求证:AM=AN;
(2)设BP=x。
①若,BM= ,求x的值;
②记四边形ADPE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S的最小值;
③连接DE,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G、H(如图2),当x取何值时,∠BAD=150?并判断此时以DG、GH、HE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证明:∵△ABC、△APD和△APE都是等边三角形,
∴AD=AP,∠DAP=∠BAC=600,∠ADM=∠APN=600。∴∠DAM=∠PAN。
∴△ADM≌△APN(ASA),∴AM=AN。
(2)①易证△BPM∽△CAP,∴ ,
∵BN= ,AC=2,CP=2-x,∴ ,即 。
解得x= 或x= 。
②四边形AMPN的面积即为四边形ADPE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
∵△ADM≌△APN,∴ 。
∴ 。
如图,过点P作PS⊥AB于点S,过点D作DT⊥AP于点T,则点T是AP的中点。
在Rt△BPS中,∵∠P=600,BP=x,
∴PS=BPsin600= x,BS=BPcos600= x。
∵AB=2,∴AS=AB-BC=2- x。
∴ 。
∴ 。
∴ 。
∴当x=1时,S的最小值为 。
③连接PG,设DE交AP于点O。
若∠BAD=150,
∵∠DAP =600,∴∠PAG =450。
∵△APD和△APE都是等边三角形,
∴AD=DP=AP=PE=EA。
∴四边形ADPE是菱形。
∴DO垂直平分AP。
∴GP=AG。∴∠APG =∠PAG =450。
∴∠PGA =900。
设BG=t,
在Rt△BPG中,∠B=600,∴BP=2t,PG= 。∴AG=PG= 。
∴ ,解得t= -1。∴BP=2t=2 -2。
∴当BP=2 -2时,∠BAD=150。
猜想:以DG、GH、HE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ADPE是菱形,∴AO⊥DE,∠ADO=∠AEH=300。
∵∠BAD=150,∴易得∠AGO=450,∠HAO=150,∠EAH=450。
设AO=a,则AD=AE=2 a,OD= a。∴DG=DO-GO=( -1)a。
又∵∠BAD=150,∠BAC=600,∠ADO=300,∴∠DHA=∠DAH=750。
∵DH=AD=2a,
∴GH=DH-DG=2a-( -1)a=(3- )a,
HE=2DO-DH=2 a-2a=2( -1)a。
∵ ,
,
∴ 。
∴以DG、GH、HE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函数的最值,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分析】(1)由△ABC、△APD和△APE都是等边三角形可得边角的相等关系,从而用ASA证明。
(2)①由△BPM∽△CAP,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得等式,解方程即可。
②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相关知识求得 ,
用x的代数式表示S,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原理求出S的最小值。
③由∠BAD=150得到四边形ADPE是菱形,应用相关知识求解。
求出DG、GH、HE的表达式,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
28. (2012福建三明14分)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在线段BC上(不含点B),∠BPE= ∠ACB,PE交BO于点E,过点B作BF⊥PE,垂足为F,交AC于点G.
(1) 当点P与点C重合时(如图①).求证:△BOG≌△POE;(4分)
(2)通过观察、测量、猜想: = ▲ ,并结合图②证明你的猜想;(5分)
(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若∠ACB=α,
求 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5分)
【答案】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与C重合,
∴OB=OP , ∠BOC=∠BOG=90°。
∵PF⊥BG ,∠PFB=90°,∴∠GBO=90°—∠BGO,∠EPO=90°—∠BGO。
∴∠GBO=∠EPO 。∴△BOG≌△POE(AAS)。
(2) 。证明如下:
如图,过P作PM//AC交BG于M,交BO于N,
∴∠PNE=∠BOC=900, ∠BPN=∠OCB。
∵∠OBC=∠OCB =450, ∴ ∠NBP=∠NPB。
∴NB=NP。
∵∠MBN=900—∠BMN, ∠NPE=900—∠BMN,∴∠MBN=∠NPE。
∴△BMN≌△PEN(ASA)。∴BM=PE。
∵∠BPE= ∠ACB,∠BPN=∠ACB,∴∠BPF=∠MPF。
∵PF⊥BM,∴∠BFP=∠MFP=900。
又∵PF=PF, ∴△BPF≌△MPF(ASA)。∴BF=MF ,即BF= BM。
∴BF= PE, 即 。
(3)如图,过P作PM//AC交BG于点M,交BO于点N,
∴∠BPN=∠ACB=α,∠PNE=∠BOC=900。
由(2)同理可得BF= BM, ∠MBN=∠EPN。
∵∠BNM=∠PNE=900,∴△BMN∽△PEN。
∴ 。
在Rt△BNP中, , ∴ ,即 。
∴ 。
【考点】几何综合题,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由AAS证得△BOG≌△POE。
(2)过P作PM//AC交BG于M,交BO于N,通过ASA证明△BMN≌△PEN得到BM=PE,通过ASA证明△BPF≌△MPF得到BF=MF,即可得出 的结论。
(3)过P作PM//AC交BG于点M,交BO于点N,同(2)证得BF= BM, ∠MBN=∠EPN,从而可证得△BMN∽△PEN,由 和Rt△BNP中 即可求得 。
29. (2012辽宁沈阳12分)已知,如图①,∠MON=60°,点A,B为射线OM,ON上的动点(点A,B不与点O重合),且AB= ,在∠MON的内部、△AOB的外部有一点P,且AP=BP,∠APB=120°.
(1)求AP的长;
(2)求证: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
(3) 如图②,点C,D,E,F分别是四边形AOBP的边AO,OB,BP,PA的中点,连接CD,DE,EF,FC,OP.
①当AB⊥OP时,请直接写出四边形CDEF的周长的值;
②若四边形CDEF的周长用t表示,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 (1) 过点P作PQ⊥AB于点Q ∵PA=PB,∠APB=120° ,AB=4 ,
∴AQ= AB= ×4 =2 ,∠APQ= ∠APB= ×120°=60°。
在Rt△APQ中, sin∠APQ=
∴AP= =4。
(2)证明:过点P分别作PS⊥OM于点S, PT⊥ON于点T,
∴∠OSP=∠OTP=90°。
在四边形OSPT中,∠SPT=360°-∠OSP-∠SOT-∠OTP=360°-90°-60°-90°=120°,
∴∠APB=∠SPT=120°。 ∴∠APS=∠BPT。
又∵∠ASP=∠BTP=90°, AP=BP,∴△APS≌△BPT(AAS)。 ∴PS=PT。
∴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
(3) ①8+4 ②4+4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点在角平分线上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1)过点P作PQ⊥AB于点Q.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推知AQ=BQ= AB,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得AP的长度。
(2)作辅助线PS、PT(过点P分别作PS⊥OM于点S,PT⊥ON于点T)构建全等三角形△APS≌△BPT;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知PS=OT;最后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推知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
(3)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四边形CDEF的周长的值是OP+AB。
①当AB⊥OP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得OP的长度;
②当AB⊥OP时,OP取最大值,即四边形CDEF的周长取最大值;当点A或B与点O重合时,四边形CDEF的周长取最小值,据此写出t的取值范围。
30. (2012辽宁大连12分)如图1,梯形ABCD中,AD∥BC,∠ABC=2∠BCD=2α,点E在AD上,点F在DC上,且∠BEF=∠A.
(1)∠BEF=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2)当AB=AD时,猜想线段ED、E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当AB≠AD时,将“点E在AD上”改为“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AE>AB,AB=mDE,AD=nDE”,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求 的值(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解:(1)180°-2α。
(2)EB=EF。证明如下:
连接BD交EF于点O,连接BF。
∵AD∥BC,∴∠A=180°-∠ABC=180°-2α,
∠ADC=180°-∠C=180°-α。
∵AB=AD,∴∠ADB= (180°-∠A)=α。
∴∠BDC=∠ADC-∠ADB=180°-2α。
由(1)得:∠BEF=180°-2α=∠BDC。
又∵∠EOB=∠DOF,∴△EOB∽△DOF。∴ ,即 。
∵∠EOD=∠BOF,∴△EOD∽△BOF。∴∠EFB=∠EDO=α。
∴∠EBF=180°-∠BEF-∠EFB=α=∠EFB。∴EB=EF。
(3) 延长AB至G,使AG=AE,连接BE,GE,
则∠G=∠AEG= 。
∵AD∥BC,
∴∠EDF=∠C=α,∠GBC=∠A,∠DEB=∠EBC。
∴∠EDF=∠G。
∵∠BEF=∠A,∴∠BEF=∠GBC。
∴∠GBC+∠EBC=∠DEB+∠BEF,即∠EBG=∠FED。
∴△DEF∽△GBE。∴ 。
∵AB=mDE,AD=nDE,∴AG=AE=(n+1)DE。
∴BG=AG-AB=(n+1)DE-mDE=(n+1-m)DE。
∴ 。
【考点】梯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1)由梯形ABCD中,AD∥BC,∠ABC=2∠BCD=2α,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易求得∠A的度数,又由∠BEF=∠A,即可求得∠BEF的度数:
∵梯形ABCD中,AD∥BC,∴∠A+∠ABC=180°。∴∠A=180°-∠ABC=180°-2α。
又∵∠BEF=∠A,∴∠BEF=∠A=180°-2α。
(2)连接BD交EF于点O,连接BF,由AB=AD,易证得△EOB∽△DO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从而可证得△EOD∽△BOF,又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易得∠EBF=∠EFB=α,即可得EB=EF。
(3)延长AB至G,使AG=AE,连接BE,GE,易证得△DEF∽△GB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 的值。
31. (2012辽宁鞍山12分)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3,3),将正方形ABCO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OC于点G,ED的
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P,连AP、AG.
(1)求证:△AOG≌△ADG;
(2)求∠PAG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3)当∠1=∠2时,求直线PE的解析式.
【答案】解:(1)证明:∵∠AOG=∠ADG=90°,
∴在Rt△AOG和Rt△ADG中,AO=AD,AG=AG,
∴△AOG≌△ADG(HL)。
(2)∠PAG =45°,PG=OG+BP。理由如下:
由(1)同理可证△ADP≌△ABP,则∠DAP=∠BAP。
∵由(1)△AOG≌△ADG,∴∠1=∠DAG。
又∵∠1+∠DAG+∠DAP+∠BAP=90°,
∴2∠DAG+2∠DAP=90°,即∠DAG+∠DAP=45°。∴∠PAG=∠DAG+∠DAP=45°。
∵△AOG≌△ADG,△ADP≌△ABP,∴DG=OG,DP=BP。
∴PG=DG+DP=OG+BP。
(3)∵△AOG≌△ADG,∴∠AGO=∠AGD。
又∵∠1+∠AGO=90°,∠2+∠PGC=90°,∠1=∠2,∴∠AGO=∠AGD=∠PGC。
又∵∠AGO+∠AGD+∠PGC=180°,∴∠AGO=∠AGD=∠PGC=60°。∴∠1=∠2=30°。
在Rt△AOG中,AO=3,OG=AOtan30°= ,
∴G点坐标为:( ,0),CG=3﹣ 。
在Rt△PCG中,PC= ,∴P点坐标为:(3, )。
设直线PE的解析式为y=kx+b,
则 ,解得 。
∴直线PE的解析式为y= x﹣1。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1)由AO=AD,AG=AG,利用“HL”可证△AOG≌△ADG。
(2)利用(1)的方法,同理可证△ADP≌△ABP,得出∠1=∠DAG,∠DAP=∠BAP,而∠1+∠DAG+∠DAP+∠BAP=90°,由此可求∠PAG的度数;根据两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
(3)由△AOG≌△ADG可知,∠AGO=∠AGD,而∠1+∠AGO=90°,∠2+∠PGC=90°,当∠1=∠2时,可证∠AGO=∠AGD=∠PGC,而∠AGO+∠AGD+∠PGC=180°,得出∠AGO=∠AGD=∠PGC=60°,即∠1=∠2=30°,解直角三角形求OG,PC,确定P、G两点坐标,得出直线PE的解析式。
32. (2012山东威海11分)
探索发现:已知:在梯形ABCD中,CD∥A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AC、BD相交于点O,连接EO并延长交AB于点M,交CD于点N。
(1)如图①,如果AD=BC,求证:直线EM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②,如果AD≠BC,那么线段AM与BM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学以致用:仅用直尺(没有刻度),试作出图③中的矩形ABCD的一条对称轴。(写出作图步骤,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解:(1)证明:∵AD=BC,CD∥AB,∴AC=BD,∠DAB=∠CBA。∴AE=BE。
∴点E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ABD和△BAC中,∵AB=BA,AD=BC,AC=BD,
∴△ABD≌△BAC(SSS)。∴∠DBA=∠CAB。∴OA=OB。
∴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EM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相等。理由如下:
∵CD∥AB,∴△EDN∽△EAM,△ENC∽△EMB,△EDC∽△EAB。
∴ 。∴ 。∴ 。
∵CD∥AB,∴△OND∽△OMB,△ONC∽△OMA,△OCD∽△OAB。
∴ 。∴ 。∴ 。
∴ 。∴AM2=BM2。∴AM=BM。
(3)作图如下:
作法:① 连接AC,BD,两线相交于点O1;
② 在梯形ABCD外DC上方任取一点E,连接EA,EB,分别交DC于点G,H;
③ 连接BG,AH,两线相交于点O2;
④ 作直线EO2,交AB于点M;
⑤ 作直线MO1。
则直线MO1。就是矩形ABCD的一条对称轴。
【考点】平行的性质,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复杂作图。
【分析】(1)一方面由已知可得点E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另一方面可由SSS证明△ABD≌△BAC,从而得∠DBA=∠CAB,因此OA=OB,得出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直线EM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一方面由CD∥AB,得△EDN∽△EAM,△ENC∽△EMB,△EDC∽△EAB,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另一方面由CD∥AB,得△OND∽△OMB,△ONC∽△OMA,△OCD∽△OAB,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从而得到 ,即可得到AM=BM的结论。
(3)按(2)的结论作图即可。
33. (2012四川泸州9分)如图,△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C是的弧AD中点,弦CE⊥AB
于点H,连结AD,分别交CE、BC于点P、Q,连结BD。
(1)求证:P是线段AQ的中点;
(2)若⊙O的半径为5,AQ= ,求弦CE的长。
【答案】解:(1)证明:∵AB是⊙O的直径,弦CE⊥AB,∴ 。
又∵C是弧 的中点,∴ 。∴ 。∴∠ACP=∠CAP。∴PA=PC。
∵AB是直径.∴∠ACB=90°。
∴∠PCQ=90°-∠ACP,∠CQP=90°-∠CAP。∴∠PCQ=∠CQP。∴PC=PQ。
∴PA=PQ,即P是AQ的中点。
(2)∵ ,∴∠CAQ=∠ABC。
又∵∠ACQ=∠BCQ,∴△CAQ∽△CBA。∴ 。
又∵AQ= ,BA=10,∴ 。
设AC=3k, BC=4k,则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k=2。
∴AC=6,BC=8。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C•BC=AB•CH,∴6×8=10CH。∴CH= 。
又∵CH=HE,∴CE=2CH= 。
【考点】圆的综合题,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首先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ACP=∠CAP得到:PA=PC,然再证明PC=PQ,即可得到P是AQ的中点。
(2)首先证明:△CAQ∽△CBA,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得AC、BC的长度,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CH的长,则可以求得CE的长。
34. (2012四川成都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H,过CD延长线上一点E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F.切点为G,连接AG交CD于K.
(1)求证:KE=GE;
(2)若 =KD•GE,试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 在(2)的条件下,若sinE= ,AK= ,求FG的长.
【答案】解:(1)证明:如答图1,连接OG。
∵EG为切线,∴∠KGE+∠OGA=90°。
∵CD⊥AB,∴∠AKH+∠OAG=90°。
又OA=OG,∴∠OGA=∠OAG。
∴∠KGE=∠AKH=∠GKE。∴KE=GE。
(2)AC∥EF,理由如下:
连接GD,如答图2所示。
∵KG2=KD•GE,∴ 。
又∵∠KGE=∠GKE,∴△GKD∽△EGK。
∴∠E=∠AGD。
又∵∠C=∠AGD,∴∠E=∠C。∴AC∥EF。
(3)连接OG,OC,如答图3所示。
由(2)∠E=∠ACH,∴sinE=sin∠ACH= 。
∴可设AH=3t,则AC=5t,CH=4t。
∵KE=GE,AC∥EF,∴CK=AC=5t。∴HK=CK﹣CH=t。
在Rt△AHK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H2+HK2=AK2,即(3t)2+t2=( )2,解得t= 。
设⊙O半径为r,在Rt△OCH中,OC=r,OH=r﹣3t,CH=4t,
由勾股定理得:OH2+CH2=OC2,即(r﹣3t)2+(4t)2=r2,解得r= t= 。
∵EF为切线,∴△OGF为直角三角形。
在Rt△OGF中,OG=r= ,tan∠OFG=tan∠CAH= ,
∴FG= 。
【考点】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判定,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如答图1,连接OG.根据切线性质及CD⊥AB,可以推出连接∠KGE=∠AKH=∠GKE,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KE=GE。
(2)AC与EF平行,理由为:如答图2所示,连接GD,由∠KGE=∠GKE,及KG2=KD•GE,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GKD与△EKG相似,又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C=∠AGD,可推知∠E=∠C,从而得到AC∥EF。
(3)如答图3所示,连接OG,OC.首先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可以求解;然后在Rt△OGF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FG的长度。
35. (2012广西钦州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EF经过点C,AD⊥EF于点D,∠DAC=∠BAC.
(1)求证:EF是⊙O的切线;
(2)求证:AC2=AD•AB;
(3)若⊙O的半径为2,∠ACD=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解:(1)证明:连接OC,
∵OA=OC,∴∠BAC=∠OCA。
∵∠DAC=∠BAC,∴∠OCA=∠DAC。∴OC∥AD。
∵AD⊥EF,∴OC⊥EF。
∵OC为半径,∴EF是⊙O的切线。
(2)证明:∵AB为⊙O直径,AD⊥EF,
∴∠BCA=∠ADC=90°。
∵∠DAC=∠BAC,∴△ACB∽△ADC。
∴ 。∴AC2=AD•AB。
(3)∵∠ACD=30°,∠OCD=90°,∴∠OCA=60°.
∵OC=OA,∴△OAC是等边三角形。∴AC=OA=OC=2,∠AOC=60°。
∵在Rt△ACD中,AD= AC=1。
由勾股定理得:DC= ,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S梯形OCDA﹣S扇形OCA= ×(2+1)× ﹣ 。
【考点】圆的综合题,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扇形面积。
【分析】(1)连接OC,根据OA=OC推出∠BAC=∠OCA=∠DAC,推出OC∥AD,得出OC⊥EF,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证△ADC∽△ACB,得出比例式,即可推出答案。
(3)求出等边三角形OAC,求出AC、∠AOC,在Rt△ACD中,求出AD、CD,求出梯形OCDA和扇形OCA的面积,相减即可得出答案。
36. (2012广西贵港11分)如图,Rt△ABC的内切圆⊙O与AB、BC、CA分别相切于点D、E、F,且
∠ACB=90°,AB=5,BC=3。点P在射线AC上运动,过点P作PH⊥AB,垂足为H。
(1)直接写出线段AC、AD以及⊙O半径的长;
(2)设PH=x,PC=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当PH与⊙O相切时,求相应的y值。
【答案】解:(1)AC=4;AD=3,⊙O半径的长为1。
(2)在Rt△ABC中,AB=5,AC=4,则BC=3。
∵∠C=90°,PH⊥AB,∴∠C=∠PHA=90°。
∵∠A=∠A, ∴△AHP∽△ACB。∴ ,即 。
∴ ,即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
(3)如图,P′H′与⊙O相切于点M,连接OD,OE,OF,OM。
∵∠OMH′=∠MH′D=∠H′DO=90°,OM=OD,
∴四边形OMH′D是正方形。∴MH′=OM=1。
∵CE、CF是⊙O的切线,∠ACB=90°,
∴∠CFO=∠FCE=∠CEO=90°,CF=CE。
∴四边形CEOF是正方形,CF=OF=1。
∴P′H′=P′M+MH′=P′F+FC=P′C,即x=y。
又由(2)知, ,∴ ,解得 。
【考点】圆的综合题,圆的切线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连接AO、DO,EO,FO,设⊙O的半径为r,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 ,
∴⊙O的半径r= (AC+BC-AB)= (4+3-5)=1。
∵CE、CF是⊙O的切线,∠ACB=90°,
∴∠CFO=∠FCE=∠CEO=90°,CF=CE。∴四边形CEOF是正方形。∴CF=OF=1。
又∵AD、AF是⊙O的切线,∴AF=AD。∴AF=AC-CF=AC-OF=4-1=3,即AD=3。
(2)通过相似三角形△AHP∽△ACB的对应边成比例知, ,将“PH=x,PC=y”代入求出即可求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根据圆的切线定理证得四边形OMH′D、四边形CFOE为正方形;然后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圆的切线定理推知P′H′=P′M+MH′=P′F+FC=P′C,即x=y;最后将其代入(2)中的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y值。
37. (2012贵州安顺12分)如图,在⊙O中,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P,∠CAB=40°,∠APD=65°.
(1)求∠B的大小;
(2)已知AD=6,求圆心O到BD的距离.
【答案】解:(1)∵∠APD=∠C+∠CAB,∠CAB=40°,∠APD=65°,
∴∠C=65°﹣40°=25°。
∴∠B=∠C=25°。
(2)过点O作OE⊥BD于E,则DE=BE,
又∵AO=BO,∴OE= AD= ×6=3。
∴圆心O到BD的距离为3。
【考点】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1)根据圆周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求出即可。
(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E= AD,即可得出答案。
38. 2012云南省7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MN与AD相交于点M,与BD相交于点N,连接BM,DN.
(1)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2)若AB=4,AD=8,求MD的长.
【答案】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BNO=∠DMO,∠NBO=∠MDO。
∵MN是BD的中垂线,∴OB=OD,BD⊥MN。
∴△BNO≌△DMO(AAS)。∴ON=OM。
∴四边形BMDN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BMDN是平行四边形。
∵BD⊥MN,∴平行四边形BMDN是菱形。
(2)∵四边形BMDN是菱形,∴MB=MD。
设MD长为x,则MB=DM=x,AM=8-x。
∵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0。
在Rt△AMB中,BM2=AM2+AB2,即x2=(8-x)2+42,解得:x=5。
答:MD长为5。
【考点】矩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根据矩形性质求出AD∥BC,根据OB=OD和AD∥BC推出△BNO≌△DMO ,OM=ON,得出平行四边形BMDN,推出菱形BMDN。
(2)根据菱形性质求出DM=BM,在Rt△AM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M2=AM2+AB2,推出
x2=x2-16x+64+16,求出即可。
39. (2012山东淄博9分)在矩形ABCD中,BC=4,BG与对角线AC垂直且分别交AC,AD及射线CD于点E,F,G,AB=x.
(1)当点G与点D重合时,求x的值;
(2)当点F为AD中点时,求x的值及∠ECF的正弦值.
【答案】解:(1)当点G与点D重合时,点F也与点D重合。
∵矩形ABCD中,AC⊥B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4,∴x= AB= BC=4。
(2)∵点F为AD中点,BC=4,∴AF=2。
∵矩形ABCD中,AD∥BC,∴△AEF∽△BEB。∴ 。
∴ 。∴ 。
∵矩形ABCD中,∠ABC=∠BAF=900,
∴在Rt△ABC和Rt△BAF中由勾股定理得 ,
即 。
两式相加,得 。
又∵AC⊥BG,∴在Rt△ABE中, 。
∴ ,解得 (已舍去负值)。
∴ 。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
【考点】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由点G与点D重合得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即可求得x的值。
(2)由点F为AD中点和矩形的性质,得△AEF∽△BEB,从而得 。在Rt△ABC、 Rt△BAF和Rt△ABE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x的值。在Rt△CEF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CF,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得∠ECF的正弦值。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数学】【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标签:中考数学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