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数学 > 中考数学模拟题

2012年江苏省数量和位置变化中考数学题解析

编辑:sx_zhangwl

2012-12-04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数学模拟题:2012年江苏省数量和位置变化中考数学题解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年江苏省数量和位置变化中考数学题解析

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2江苏南通3分)线段MN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线段M1N1与MN关于y轴对称,

则点M的对应的点M1的坐标为【 】

A.(4,2) B.(-4,2) C.(-4,-2) D.(4,-2)

【答案】D。

【考点】平面坐标系与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M(-4,-2)关于y轴对称的点M1的坐标是(4,-2)。故选D。

2. (2012江苏苏州3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

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

B1C1∥B2C2∥B3C3,则点A3到x轴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过小正方形的一个顶点W作FQ⊥x轴于点Q,过点A3F⊥FQ于点F,

∵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

∴∠B3C3 E4=60°,∠D1C1E1=30°,

∠E2B2C2=30°。

∴D1E1= D1C1= 。

∴D1E1=B2E2= 。

∴ 。

解得:B2C2= 。

∴B3E4= 。∴ ,解得:B3C3= 。∴WC3= 。

根据题意得出:∠WC3 Q=30°,∠C3 WQ=60°,∠A3 WF=30°,

∴WQ= ,FW=WA3•cos30°= 。

∴点A3到x轴的距离为:FW+WQ= 。故选D。

3. (2012江苏宿迁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答案】C。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3,-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故选C。

4. (2012江苏宿迁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将抛物线y=2x2 - 4x+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

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经过这两次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A.(-2,3) B.(-1,4) C.(1,4) D.(4,3)

【答案】D。

【考点】坐标平移。

【分析】根据坐标的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因此,将抛物线y=2x2 - 4x+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其顶点也同样变换。

∵ 的顶点坐标是(1,1),

∴点(1,1)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点(4,3),即经过这两次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4,3)。故选D。

5. (2012江苏扬州3分)将抛物线y=x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那么所得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x+2)2+2 B.y=(x+2)2-2 C.y=(x-2)2+2 D.y=(x-2)2-2

【答案】B。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平移变换。

【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

将抛物线y=x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y=(x+2)2+1;

将抛物线y=(x+2)2+1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y=(x+2)2+1-3,即y=(x+2)2-2。故选B。

二、填空题

1. (2012江苏常州2分)已知点P(-3,1),则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点P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

【答案】(3,1),(3,-1)。

【考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3,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1)。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3,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1)。

2. (2012江苏常州2分)已知函数 ,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若分式 的值为0,则x= ▲ 。

【答案】 ;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因此,

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

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

3. (2012江苏南京2分)已知下列函数 ① ② ③ ,其中,图象通过平移可以得到函数 的图像的有 ▲ (填写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

4. (2012江苏南京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定把一个三角形先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两个单位称为一次变换,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把三角形ABC经过连续9次这样的变换得到三角形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答案】(16, )。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先由△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求得点A的坐标;再寻找规律,求出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

如图,作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D,则

∵△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

∴BD=1, 。∴A(—2, )。

根据题意,可得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当n为奇数时为(2n-2, ),当n为偶数时为(2n-2, )。

∴把△ABC经过连续9次这样的变换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16, )。

5. (2012江苏南通3分)函数y= 1 x+5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x≠5。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 1 x+5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x-5≠0,即x≠5。

6. (2012江苏南通3分)无论a取什么实数,点P(a-1,2a-3)都在直线l上,Q(m,n)是直线l上的点,

则(2m-n+3)2的值等于 ▲ .

【答案】16。

【考点】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求代数式的值。

【分析】∵由于a不论为何值此点均在直线l上,

∴令a=0,则P1(-1,-3);再令a=1,则P2(0,-1)。

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k≠0),

∴ ,解得 。

∴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1。

∵Q(m,n)是直线l上的点,∴2m-1=n,即2m-n=1。

∴(2m-n+3)2=(1+3)2=16。

7. (2012江苏苏州3分)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单位: )

与点P移动的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式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 ▲ 秒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4+ 。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

【分析】由图②可知,t在2到4秒时,△PAD的面积不发生变化,

∴在AB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在BC上运动的时间是4-2=2秒。

∵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AB=2,BC=2。

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于点F,

则四边形BCFE是矩形。∴BE=CF,BC=EF=2。

∵∠A=60°,

∴ , 。

∵由图②可△ABD的面积为 ,

∴ ,即 , 解得AD=6。

∴DF=AD-AE-EF=6-1-2=3。

在Rt△CDF中, ,

∴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AB+BC+CD=2+2+ =4+ (cm)。

∵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

∴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 )÷1=4+ s。

8. (2012江苏无锡2分)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

即 。

9. (2012江苏无锡2分)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正六边形ABCDEF,其中C.D的坐标分别为(1,0)和(2,0).若在无滑动的情况下,将这个六边形沿着x轴向右滚动,则在滚动过程中,这个六边形的顶点A.B.C.D.E、F中,会过点(45,2)的是点  ▲  .

【答案】B。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坐标与图形性质,正多边形和圆,旋转的性质。

【分析】由正六边形ABCDEF中C.D的坐标分别为(1,0)和(2,0),得正六边形边长为1,周长为6。

∴正六边形滚动一周等于6。如图所示。

当正六边形ABCDEF滚动到位置1,2,3,4,5,6,7时,顶点A.B.C.D.E、F的纵坐标为2。

位置1时,点A的横坐标也为2。

又∵(45-2)÷6=7…1,

∴恰好滚动7周多一个,即与位置2顶点的纵坐标相同,此点是点B。

∴会过点(45,2)的是点B。

10. (2012江苏扬州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2)在第一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m>2。

【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得到不等式组求解。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因此,

,解得m>2。

11. (2012江苏镇江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直线AB过点A(-4,0),B(0,4),⊙O的半径为1(O为坐标原点),点P在直线AB上,过点P作⊙O的一条切线PQ,Q为切点,则切线长PQ

的最小值为 ▲ 。

【答案】 。

【考点】坐标和图形,切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线段的性质,三角形边角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过点O作OP1⊥AB,过点P1作⊙O的切线交⊙O于点Q1,连接OQ,OQ1。

当PQ⊥AB时,易得四边形P1PQO是矩形,即PQ=P1O。

∵P1 Q1是⊙O的切线, ∴∠OQ1P1=900。

∴在Rt△OP1Q1中,P1Q1

∵A(-4,0),B(0,4),∴OA=OB=4。

∴△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P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OP1= 。

∵⊙O的半径为1,∴OQ1=1。

根据勾股定理,得P1 Q1= 。

三、解答题

1. (2012江苏常州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和△DEF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0)、B(3,0)、C(2,1)、D(4,3)、E(6,5)、F(4,7)。按下列要求画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向y轴左侧按比例尺2:1放大得△ABC的位似图形△A1B1C1,并解决下列问题:

(1)顶点A1的坐标为 ▲ ,B1的坐标为 ▲ ,C1的坐标为 ▲ ;

(2)请你利用旋转、平移两种变换,使△A1B1C1通过变换后得到△A2B2C2,且△A2B2C2恰与△DEF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非正方形)。写出符合要求的变换过程。

【答案】解:作图如下:

(1)(-2,0),(-6,0),(-4,-2)。

(2)符合要求的变换有两种情况: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