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数学 > 中考数学模拟题

2012年广东省中考数学押轴题分类解析

编辑:sx_zhangwl

2012-12-11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数学模拟题:2012年广东省中考数学押轴题分类解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年广东省中考数学押轴题分类解析

一、选择题

1.(2012广东省3分)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5 B. 6 C. 11 D. 16

【答案】C。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则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构成条件,得10﹣4

2. (2012广东佛山3分)如图,把一个斜边长为2且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0到△A1B1C,则在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

A.π B. C. D.

【答案】D。

【考点】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扇形面积。

【分析】因为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分为三部分扇形ACA1、 BCD和△ACD 计算即可:

在△ABC中,∠ACB=90°,∠BAC=30°,AB=2,

∴BC= AB=1,∠B=90°-∠BAC=60°。∴ 。

∴ 。

设点B扫过的路线与AB的交点为D,连接CD,

∵BC=DC,∴△BCD是等边三角形。∴BD=CD=1。

∴点D是AB的中点。

∴ S。

故选D。

3. (2012广东广州3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1=k1x和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A(﹣1,2)、B(1,﹣2)两点,若y1

A.x<﹣1或x>1 B.x<﹣1或01

【答案】D。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根据图象找出直线在双曲线下方的x的取值范围:

由图象可得,﹣11时,y1

4. (2012广东梅州3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直线y=x+1与双曲线 的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不能确定

【答案】C。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作答:

∵直线y=x+1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双曲线 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直线y=x+1与双曲线 有两个交点。故选C。

5. (2012广东汕头4分)如图,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50°后得到△A′B′C′.若∠A=40°.∠B′=110°,则∠BCA′的度数是【 】

A.110° B.80° C.40° D.30°

【答案】B。

【考点】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A,∠A′CB′=∠ACB,

∵∠A=40°,∴∠A′=40°。

∵∠B′=110°,∴∠A′CB′=180°﹣110°﹣40°=30°。∴∠ACB=30°。

∵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50°后得到△A′B′C′,∴∠ACA′=50°,

∴∠BCA′=30°+50°=80°,故选B。

6. (2012广东深圳3分)如图,已知:∠MON=30o,点A1、A2、A3 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 △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l,则△A6B6A7 的边长为【 】

A.6 B.12 C.32 D.64

【答案】C。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如图,∵△A1B1A2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1,∠3=∠4=∠12=60°。∴∠2=120°。

∵∠MON=30°,∴∠1=180°-120°-30°=30°。

又∵∠3=60°,∴∠5=180°-60°-30°=90°。

∵∠MON=∠1=30°,∴OA1=A1B1=1。∴A2B1=1。

∵△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11=∠10=60°,∠13=60°。

∵∠4=∠12=60°,∴A1B1∥A2B2∥A3B3,B1A2∥B2A3。

∴∠1=∠6=∠7=30°,∠5=∠8=90°。∴A2B2=2B1A2,B3A3=2B2A3。

∴A3B3=4B1A2=4,A4B4=8B1A2=8,A5B5=16B1A2=16。

以此类推:A6B6=32B1A2=32,即△A6B6A7 的边长为32。故选C。

7. (2012广东湛江4分)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20cm2,设该长方形一边长为ycm,另一边的长为xcm,则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分析】∵根据题意,得xy=20,∴ 。故选B。

8. (2012广东肇庆3分)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其人数比为2:3:5,如图所示的扇形图表示上述分布情况.已知来自甲地区的为180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扇形甲的圆心角是72°

B.学生的总人数是900人

C.丙地区的人数比乙地区的人数多180人

D.甲地区的人数比丙地区的人数少180人

【答案】D。

【考点】扇形统计图,扇形圆心角的求法,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

【分析】A.根据甲区的人数是总人数的 ,则扇形甲的圆心角是: ×360°=72°,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学生的总人数是:180÷ =900人,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地区的人数为:900× =450,,乙地区的人数为:900× =270,则丙地区的人数比乙地区的人数多450-270=180人,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地区的人数比丙地区的人数少270-180=90人,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 (2012广东珠海3分)如果一个扇形的半径是1,弧长是 ,那么此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 】

A. 30° B. 45° C .60° D.90°

【答案】C。

【考点】弧长的计算。

【分析】根据弧长公式 ,即可求解

设圆心角是n度,根据题意得 ,解得:n=60。故选C。

二、填空题

1. (2012广东省4分)如图,在▱ABCD中,AD=2,AB=4,∠A=30°,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连接C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结果保留π).

【答案】 。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过D点作DF⊥AB于点F。

∵AD=2,AB=4,∠A=30°,

∴DF=AD•sin30°=1,EB=AB﹣AE=2。

∴阴影部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扇形ADE面积-三角形CBE的面积

= 。

2. (2012广东佛山3分)如图,边长为 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矩形,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4,则另一边长为 ▲

【答案】2m+4。

【考点】图形的变换,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

【分析】根据拼成的矩形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设拼成的矩形的另一边长为x,

则4x=(m+4)2-m2=(m+4+m)(m+4-m)=8m+16,解得x=2m+4。

3. (2012广东广州3分)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上,从点A开始,

以AB=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

以BC=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

以CD=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

以DE=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

…按此规律,继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  倍,第n个半圆的面积为

▲  (结果保留π)

【答案】4; 。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半圆的面积,负整数指数幂,幂的乘方,同底幂乘法。

【分析】由已知,第3个半圆面积为: ,第4个半圆的面积为: ,

∴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4倍。

由已知,第1个半圆的半径为 ,第2个半圆的半径为 ,第3个半圆的半径为 ,

••••••第n个半圆的半径为 。

∴第n个半圆的面积是 。

4. (2012广东梅州3分)如图,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cm,一个微型机器人由点A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正方形的边循环移动.①第一次到达G点时移动了  ▲ cm;②当微型机器人移动了2012cm时,它停在  ▲ 点.

【答案】7;E。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①由图可知,从A开始,第一次移动到G点,共经过AB、BC、CD、DE、EF、FC、CG七条边,所以共移动了7cm;

②∵机器人移动一圈是8cm,而2012÷8=251…4,

∴移动2012cm,是第251圈后再走4cm正好到达E点。

5. (2012广东汕头4分)如图,在▱ABCD中,AD=2,AB=4,∠A=30°,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连接C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结果保留π).

【答案】 。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过D点作DF⊥AB于点F。

∵AD=2,AB=4,∠A=30°,

∴DF=AD•sin30°=1,EB=AB﹣AE=2。

∴阴影部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扇形ADE面积-三角形CBE的面积

= 。

6. (2012广东深圳3分)如图,Rt△ABC中,C= 90o,以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ABDE,且正方形对角线交于点D,连接OC,已知AC=5,OC=6 ,则另一直角边BC的长为 ▲ .

【答案】7。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过O作OF垂直于BC,再过O作OF⊥BC,过A作AM⊥OF,

∵四边形ABDE为正方形,∴∠AOB=90°,OA=OB。

∴∠AOM+∠BOF=90°。

又∵∠AMO=90°,∴∠AOM+∠OAM=90°。∴∠BOF=∠OAM。

在△AOM和△BOF中,

∵∠AMO=∠OFB=90°,∠OAM=∠BOF, OA=OB,

∴△AOM≌△BOF(AAS)。∴AM=OF,OM=FB。

又∵∠ACB=∠AMF=∠CFM=90°,∴四边形ACFM为矩形。∴AM=CF,AC=MF=5。

∴OF=CF。∴△O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C=6 ,∴根据勾股定理得:CF2+OF2=OC2,即2CF2=(6 )2,解得:CF=OF=6。

∴FB=OM=OF-FM=6-5=1。∴BC=CF+BF=6+1=7。

7. (2012广东湛江4分)如图,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笫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记为a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a2,a3,a4,…,an,则an=  ▲ .

【答案】 。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同底幂乘法。

【分析】分析规律:

∵a2=AC,且在Rt△ABC中,AB2+BC2=AC2, ∴ 。

同理

∴ 。

8. (2012广东肇庆3分)观察下列一组数: , , , , ,……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k个数是 ▲ .

【答案】 。

【考点】分类归纳(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根据已知得出数字分母与分子的变化规律:

分子是连续的偶数,分母是连续的奇数,

∴第k个数分子是2k,分母是2k+1。∴这一组数的第k个数是 。

9. (2012广东珠海4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如果AB=26,CD=24,那么sin∠OCE=  ▲ .

【答案】 。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如图,设AB与CD相交于点E,则根据直径AB=26,得出半径OC=13;由CD=24,CD⊥AB,根据垂径定理得出CE=12;在Rt△OC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E=5;再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求出sin∠OCE的度数:

三、解答题

1. (2012广东省9分)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

(1)求证:△ABG≌△C′DG;

(2)求tan∠ABG的值;

(3)求EF的长.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C=∠BAG=90°,C′D=AB=CD,∠AGB=∠DGC′,故可得出结论。

(2)由(1)可知GD=GB,故AG+GB=AD,设AG=x,则GB=8-x,在Rt△ABG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G的长,从而得出tan∠ABG的值。

(3)由△AEF是△DEF翻折而成可知EF垂直平分AD,故HD= AD=4,再根据tan∠ABG的值即可得出EH的长,同理可得HF是△ABD的中位线,故可得出HF的长,由EF=EH+HF即可得出结果。

2. (2012广东省9分)如图,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AC.

(1)求AB和OC的长;

(2)点E从点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点E与点A、B不重合),过点E作直线l平行BC,交AC于点D.设AE的长为m,△ADE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CE,求△CDE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答案】解:(1)在 中,

令x=0,得y=-9,∴C(0,﹣9);

令y=0,即 ,解得:x1=﹣3,x2=6,∴A(﹣3,0)、B(6,0)。

∴AB=9,OC=9。

(2)∵ED∥BC,∴△AED∽△ABC,∴ ,即: 。

∴s= m2(0

(3)∵S△AEC= AE•OC= m,S△AED=s= m2,

∴S△EDC=S△AEC﹣S△AED

=﹣ m2+ m=﹣ (m﹣ )2+ 。

∴△CDE的最大面积为 ,

此时,AE=m= ,BE=AB﹣AE= 。

又 ,

过E作EF⊥BC于F,则Rt△BEF∽Rt△BCO,得: ,即: 。

∴ 。

∴以E点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 S⊙E=π•EF2=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分析】(1)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当x=0,可确定C点坐标;当y=0时,可确定A、B点的坐标,从而确定AB、OC的长。

(2)直线l∥BC,可得出△AED∽△ABC,它们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由此得到关于s、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目条件:点E与点A、B不重合,可确定m的取值范围。

(3)①首先用m列出△AEC的面积表达式,△AEC、△AED的面积差即为△CDE的面积,由此可得关于S△CDE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可得到S△CDE的最大面积以及此时m的值。

②过E做BC的垂线EF,这个垂线段的长即为与BC相切的⊙E的半径,可根据相似三角形△BEF、△BCO得到的相关比例线段求得该半径的值,由此得解。

3. (2012广东佛山10分)规律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数学中研究的规律主要有一些特定的规则、符号(数)及其运算规律、图形的数值特征和位置关系特征等方面.

请你解决以下与数的表示和运算相关的问题:

(1)写出奇数a用整数n表示的式子;

(2)写出有理数b用整数m和整数n表示的式子;

(3)函数的研究中,应关注y随x变化而变化的数值规律(课本里研究函数图象的特征实际上也是为了说明函数的数值规律).

下面对函数y=x2的某种数值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

xi 0 1 2 3 4 5 ...

yi 0 1 4 9 16 25 ...

yi+1-yi 1 3 5 7 9 11 ...

由表看出,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1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1,3,5...

请回答:

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 个单位时,y的值变化规律是什么?

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 个单位时,y的值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案】解:(1)n是任意整数,则表示任意一个奇数的式子是:2n+1。 (2)有理数b= (n≠0)。

(3)①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 个单位时,列表如下:

xi 0

1

2

...

yi 0

1

4

...

yi+1-yi

...

故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 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 、 、 … 。

②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 个单位时,列表如下:

xi 0

...

yi 0

...

yi+1-yi

...

故当x的取值从0开始每增加 个单位时,y的值依次增加 、 、 … 。

【考点】分类归纳(数字的变化类),二次函数的性质,实数。

【分析】(1)n是任意整数,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则偶数可以表示为2n,因为偶数与奇数相差1,所以奇数可以表示为2n+1。

(2)根据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而所有的整数都可以写成整数的形式,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3)根据图表计算出相应的数值后即可看出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4. (2012广东佛山11分)(1)按语句作图并回答:作线段AC(AC=4),以A为圆心a为半径作圆,再以C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a<4,b<4,圆A与圆C交于B、D两点),连接AB、BC、CD、DA.

若能作出满足要求的四边形ABCD,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a=2,b=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答案】解:(1)作图如下:

能作出满足要求的四边形ABCD,则a、b应满足的条件是a+b>4。

(2)连接BD,交AC于E,

∵⊙A与⊙C交于B、D,∴AC⊥DB,BE=DE。

设CE=x,则AE=4-x,

∵BC= b=3,AB= a=2,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

∴ 。

∴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

答: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

【考点】作图(复杂作图),相交两圆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只有两圆相交,才能得出四边形,即可得出答案;

(2)连接BD,根据相交两圆的性质得出DB⊥AC,BE=DE,设CE= x,则AE=4-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x,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5. (2012广东广州14分)如图,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A、B的坐标;

(2)设D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当△ACD的面积等于△ACB的面积时,求点D的坐标;

(3)若直线l过点E(4,0),M为直线l上的动点,当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

【答案】解:(1)在 中,令y=0,即 ,解得x1=﹣4,x2=2。

∵点A在点B的左侧,∴A、B点的坐标为A(﹣4,0)、B(2,0)。

(2)由 得,对称轴为x=﹣1。

在 中,令x=0,得y=3。

∴OC=3,AB=6, 。

在Rt△AOC中, 。

设△ACD中AC边上的高为h,则有 AC•h=9,解得h= 。

如图1,在坐标平面内作直线平行于AC,且到AC的距离=h= ,这样的直线有2条,分别是L1和L2,则直线与对称轴x=﹣1的两个交点即为所求的点D。

设L1交y轴于E,过C作CF⊥L1于F,则CF=h= ,

∴ 。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

将A(﹣4,0),B(0,3)坐标代入,得

,解得 。来源:21

∴直线AC解析式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直线L1可以看做直线AC向下平移CE长度单位( 个长度单位)而形成的,

∴直线L1的解析式为 。

则D1的纵坐标为 。∴D1(﹣4, )。

同理,直线AC向上平移 个长度单位得到L2,可求得D2(﹣1, )。

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D1(﹣4, ),D2(﹣1, )。

(3)如图2,以AB为直径作⊙F,圆心为F.过E点作⊙F的切线,这样的切线有2条.

连接FM,过M作MN⊥x轴于点N。

∵A(﹣4,0),B(2,0),∴F(﹣1,0),⊙F半径FM=FB=3。

又FE=5,则在Rt△MEF中,-

ME= ,sin∠MFE= ,cos∠MFE= 。

在Rt△FMN中,MN=MN•sin∠MFE=3× ,

FN=MN•cos∠MFE=3× 。

则ON= 。∴M点坐标为( , )。

直线l过M( , ),E(4,0),

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1x+b1,则有 ,解得 。

∴直线l的解析式为y= x+3。

同理,可以求得另一条切线的解析式为y= x﹣3。

综上所述,直线l的解析式为y= x+3或y= x﹣3。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直线平行和平移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A、B点为抛物线与x轴交点,令y=0,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求出△ACD中AC边上的高,设为h.在坐标平面内,作AC的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于h.根据等底等高面积相等的原理,则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D点.从一次函数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平行线可以看做是直线AC向上或向下平移而形成.因此先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再求出平移距离,即可求得所作平行线的解析式,从而求得D点坐标。这样的平行线有两条。

(3)本问关键是理解“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的含义.因为过A、B点作x轴的垂线,其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均可以与A、B点构成直角三角形,这样已经有符合题意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第三个直角三角形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面考虑,以AB为直径作圆,当直线与圆相切时,根据圆周角定理,切点与A、B点构成直角三角形.从而问题得解。这样的切线有两条。

6. (2012广东广州1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10,F为AD的中点,CE⊥AB于E,设∠ABC=α(60°≤α<90°).

(1)当α=60°时,求CE的长;

(2)当60°<α<90°时,

①是否存在正整数k,使得∠EFD=k∠AEF?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CF,当CE2﹣CF2取最大值时,求tan∠DCF的值.

【答案】解:(1)∵α=60°,BC=10,∴sinα= ,即sin60°= ,解得CE= 。

(2)①存在k=3,使得∠EFD=k∠AEF。理由如下:

连接CF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G,

∵F为AD的中点,∴AF=FD。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G=∠DCF。

在△AFG和△CFD中,

∵∠G=∠DCF, ∠G=∠DCF,AF=FD,

∴△AFG≌△CFD(AAS)。∴CF=GF,AG=CD。

∵CE⊥AB,∴EF=GF。∴∠AEF=∠G。

∵AB=5,BC=10,点F是AD的中点,∴AG=5,AF= AD= BC=5。∴AG=AF。

∴∠AFG=∠G。

在△AFG中,∠EFC=∠AEF+∠G=2∠AEF,

又∵∠CFD=∠AFG,∴∠CFD=∠AEF。

∴∠EFD=∠EFC+∠CFD=2∠AEF+∠AEF=3∠AEF,

因此,存在正整数k=3,使得∠EFD=3∠AEF。

②设BE=x,∵AG=CD=AB=5,∴EG=AE+AG=5﹣x+5=10﹣x,

在Rt△BCE中,CE2=BC2﹣BE2=100﹣x2。

在Rt△CEG中,CG2=EG2+CE2=(10﹣x)2+100﹣x2=200﹣20x。

∵CF=GF(①中已证),∴CF2=( CG)2= CG2= (200﹣20x)=50﹣5x。

∴CE2﹣CF2=100﹣x2﹣50+5x=﹣x2+5x+50=﹣(x﹣ )2+50+ 。

∴当x= ,即点E是AB的中点时,CE2﹣CF2取最大值。

此时,EG=10﹣x=10﹣ ,CE= ,

∴ 。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

【分析】(1)利用60°角的正弦值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①连接CF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G,利用“角边角”证明△AFG和△CF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F=GF,AG=CD,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EF=GF,再根据AB、BC的长度可得AG=AF,然后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AEF=∠G=∠AFG,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EFC=2∠G,然后推出∠EFD=3∠AEF,从而得解。

②设BE=x,在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CE2,表示出EG的长度,在Rt△CEG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CG2,从而得到CF2,然后相减并整理,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

7. (2012广东梅州10分)(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px+q=0(p2﹣4q≥0)的两根为x1、x2;求证:x1+x2=﹣p,x1•x2=q.

(2)已知抛物线y=x2+px+q与x轴交于A、B两点,且过点(﹣1,﹣1),设线段AB的长为d,当p为何值时,d2取得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答案】(1)证明:∵a=1,b=p,c=q,p2﹣4q≥0,

∴ 。

(2)解:把(﹣1,﹣1)代入y=x2+px+q得p﹣q=2,即q=p﹣2。

设抛物线y=x2+px+q与x轴交于A、B的坐标分别为(x1,0)、(x2,0)。

∵d=|x1﹣x2|,

∴d2=(x1﹣x2)2=(x1+x2)2﹣4 x1•x2=p2﹣4q=p2﹣4p+8=(p﹣2)2+4。

∴当p=2时,d 2的最小值是4。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