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数学 > 中考数学模拟题

2012年浙江省数量和位置变化中考数学题分类解析

编辑:sx_zhangwl

2012-12-11

【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数学模拟题:2012年浙江省数量和位置变化中考数学题分类解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年浙江省数量和位置变化中考数学题分类解析

一、选择题

1. (2012浙江嘉兴、舟山4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D→C→A的路径运动,回到点A时运动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长为长为x,AP长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因为动点P按沿折线A→B→D→C→A的路径运动,因此,y关于x的函数图象分为四部分:A→B,B→D,D→C,C→A。

当动点P在A→B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y=x,四个图象均正确。

当动点P在B→D上时,函数y在动点P位于BD中点时最小,且在中点两侧是对称的,故选项B错误。

当动点P在D→C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A,C错误。

当动点P在C→A上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D正确。故选D。

2. (2012浙江衢州3分)函数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计算出 的取值范围,再在数轴上表示即可,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的方法:>,≥向右画;<,≤向左画,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

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故在数轴上表示为: 。故选D。

3. (2012浙江绍兴4分)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在透明胶片上的▱ABCD,点A的坐标是(0,2).现将这张胶片平移,使点A落在点A′(5,﹣1)处,则此平移可以是【 】

A.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B.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C.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D.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答案】B。

【考点】坐标与图形的平移变化。

【分析】根据坐标的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因此,

根据A的坐标是(0,2),横坐标加5,纵坐标减3得到点A′(5,﹣1),故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故选B。

4. (2012浙江温州4分)如图,在△ABC中,∠C=90°,M是AB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

沿AC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B.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结MP,MQ,P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MPQ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如图所示,连接CM,∵M是AB的中点,

∴S△ACM=S△BCM= S△ABC,

开始时,S△MPQ=S△ACM= S△ABC;

由于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从而点P到达AC的中点时,点Q也到达BC的中点,此时,S△MPQ= S△ABC;

结束时,S△MPQ=S△BCM= S△ABC。

△MPQ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后增大。故选C。

二、填空题

1. (2012浙江丽水、金华4分)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离学校12千米的地方参加植树活动.图中

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行驶的路程S(千米)随时间t(分)变化的函数图象,则每分钟乙比甲多行驶  ▲  千米.

【答案】 。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根据函数的图形可以得到甲用了30分钟行驶了12千米,乙用12分钟行驶了12千米,分别算出速度即可求得结果:

∵甲每分钟行驶12÷30= (千米),乙每分钟行驶12÷12=1(千米),

∴每分钟乙比甲多行驶1- (千米)。

2. (2012浙江衢州4分)试写出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的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

【答案】 (答案不唯一)。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位于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0,据此写出一个函数解析式即可,如 (答案不唯一)。

3. (2012浙江绍兴5分)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度返回家,父亲在报亭看了10分钟报纸后,用15分钟返回家,则表示父亲、母亲离家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 ▲ (只需填序号)。

【答案】④②。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返回,

∴表示母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②;

∵父亲看了10分报纸后,用了15分返回家,

∴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④。

4. (2012浙江义乌4分)如图,已知点A(0,2)、B( ,2)、C(0,4),过点C向右作平行于x轴的射线,点P是射线上的动点,连接AP,以AP为边在其左侧作等边△APQ,连接PB、BA.若四边形ABPQ为梯形,则:

(1)当AB为梯形的底时,点P的横坐标是  ▲  ;

(2)当AB为梯形的腰时,点P的横坐标是  ▲

【答案】 , 。

【考点】梯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如图1:当AB为梯形的底时,PQ∥AB,

∴Q在CP上。

∵△APQ是等边三角形,CP∥x轴,

∴AC垂直平分PQ。

∵A(0,2),C(0,4),∴AC=2。

∴ 。

∴当AB为梯形的底时,点P的横坐标是: 。

(2)如图2,当AB为梯形的腰时,AQ∥BP,∴Q在y轴上。∴BP∥y轴。

∵CP∥x轴,∴四边形ABPC是平行四边形。∴CP=AB= 。

∴当AB为梯形的腰时,点P的横坐标是: 。

三、解答题

1. (2012浙江湖州12分)如图1,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 ,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坐标原点.点D的坐标为(- ,3),抛物线y=ax2+b(a≠0)经过AB、CD两边的中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将菱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速平移(如图2),过点B作BE⊥CD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F,连接DF、AF.设菱形ABCD平移的时间为t秒(0

①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ADF与△DEF相似?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FC,以点F为旋转中心,将△FE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FE′C′,当△FE′C′落在x轴与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围成的图形中(包括边界)时,求t的取值范围.(写出答案即可)

【答案】解:(1)由题意得AB的中点坐标为(-3 ,0),CD的中点坐标为(0,3),

分别代入y=ax2+b,得 ,解得, 。

∴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x2+3。

(2)①存在。如图2所示,在Rt△BCE中,∠BEC=90°,BE=3,BC= ,

∴ 。∴∠C=60°,∠CBE=30°。∴EC= BC= ,DE= 。

又∵AD∥BC,∴∠ADC+∠C=180°。∴∠ADC=180°-60°=120°

要使△ADF与△DEF相似,则△ADF中必有一个角为直角。

(I)若∠ADF=90°,∠EDF=120°-90°=30°。

在Rt△DEF中,DE= ,得EF=1,DF=2。

又∵E(t,3),F(t,-t2+3),∴EF=3-(-t2+3)=t2。∴t2=1。

∵t>0,∴t=1 。

此时 ,∴ 。

又∵∠ADF=∠DEF,∴△ADF∽△DEF。

(II)若∠DFA=90°,可证得△DEF∽△FBA,则 。

设EF=m,则FB=3-m。

∴ ,即m2-3m+6=0,此方程无实数根。∴此时t不存在。

(III)由题意得,∠DAF<∠DAB=60°,∴∠DAF≠90°,此时t不存在。

综上所述,存在t=1,使△ADF与△DEF相似。

②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菱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平行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方程和不等式。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B和CD的中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①如图2所示,△ADF与△DEF相似,包括三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I)若∠ADF=90°时,△ADF∽△DEF,求此时t的值。

(II)若∠ADF=90°时,△DEF∽△FB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以求得相应的t的值。

(III)∠DAF≠90°,此时t不存在。

②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认真分析满足题意要求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限制条件,然后根据限制条件列出不等式,求出t的取值范围:

如图3所示,依题意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FE′C′,过C′作MN⊥x轴,分别交抛物线、x轴于点M、点N。

观察图形可知,欲使△FE′C′落在指定区域内,必须满足:EE′≤BE且MN≥C′N。

∵F(t,3-t2),∴EF=3-(3-t2)=t2。∴EE′=2EF=2t2。

由EE′≤BE,得2t2≤3,解得 。

又∵C′E′=CE= ,∴C′点的横坐标为t- 。∴MN=3-(t- )2,

又C′N=BE′=BE-EE′=3-2t2,

∴由MN≥C′N,得3-(t- )2≥3-2t2,即t2+2 t-3≥0。

求出t2+2 t-3=0,得 ,∴t2+2 t-3≥0即 。

∵ ,∴ ,解得t≥ 。

∴t的取值范围为: 。

2. (2012浙江嘉兴、舟山12分)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度,并使各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得△AB′C′,即如图①,我们将这种变换记为[θ,n].

(1)如图①,对△ABC作变换[60°, ]得△AB′C′,则S△AB′C′:S△ABC=   ;直线BC与直线B′C′所夹的锐角为   度;

(2)如图②,△ABC中,∠BAC=30°,∠ACB=90°,对△ABC 作变换[θ,n]得△AB'C',使点B、C、C′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矩形,求θ和n的值;

(4)如图③,△ABC中,AB=AC,∠BAC=36°,BC=l,对△ABC作变换[θ,n]得△AB′C′,使点B、C、B′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平行四边形,求θ和n的值.

【答案】解:(1) 3;60。

(2)∵四边形 ABB′C′是矩形,∴∠BAC′=90°。

∴θ=∠CAC′=∠BAC′﹣∠BAC=90°﹣30°=60°.

在 Rt△AB B' 中,∠ABB'=90°,∠BAB′=60°,∴∠AB′B=30°。

∴AB′=2 AB,即 。

(3)∵四边形ABB′C′是平行四边形,∴AC′∥BB′。

又∵∠BAC=36°,∴θ=∠CAC′=∠ACB=72°。∴∠C′AB′=∠BAC=36°。

而∠B=∠B,∴△ABC∽△B′BA。∴AB:BB′=CB:AB。

∴AB2=CB•BB′=CB(BC+CB′)。

而 CB′=AC=AB=B′C′,BC=1,∴AB2=1(1+AB),解得, 。

∵AB>0,∴ 。

【考点】新定义,旋转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含30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

【分析】(1)根据题意得:△ABC∽△AB′C′,

∴S△AB′C′:S△ABC= ,∠B=∠B′。

∵∠ANB=∠B′NM,∴∠BMB′=∠BAB′=60°。

(2)由四边形 ABB′C′是矩形,可得∠BAC′=90°,然后由θ=∠CAC′=∠BAC′-∠BAC,即可求得θ的度数,又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n的值。

(3)由四边形ABB′C′是平行四边形,易求得θ=∠CAC′=∠ACB=72°,又由△ABC∽△B′B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AB2=CB•BB′=CB(BC+CB′),继而求得答案。

3. (2012浙江丽水、金华10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抛物线y=x2在第二象限上的点,连接OA,过点O作OB⊥OA,交抛物线于点B,以OA、OB为边构造矩形AOBC.

(1)如图1,当点A的横坐标为    时,矩形AOBC是正方形;

(2)如图2,当点A的横坐标为 时,

①求点B的坐标;

②将抛物线y=x2作关于x轴的轴对称变换得到抛物线y=-x2,试判断抛物线y=-x2经过平移交换后,能否经过A,B,C三点?如果可以,说出变换的过程;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 -1。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