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四川中考 > 四川中考信息

2012年四川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编辑:sx_zhangh

2014-01-13

中考是初中升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精品学习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2年四川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

2012年四川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帮助广大化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 “课标”),把握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我省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组在总结其他省新课程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标”和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的研究,结合四川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一部分 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如下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高中化学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结构

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高中化学课程是在高中整体课程框架下建构的,是科学领域之下的一个学科,由8个模块构成,分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在中学阶段化学课程中,初中化学课程是化学学科的启蒙课程,高中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表图所示:

个性发展课程 选修 选修1化学与生活 选修2化学与技术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6实验化学

共同基础课程 必修 必修1 必修2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必修课程

1.必修课程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所包含的内容主题如下表:

化学1 化学2

认识化学科学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2.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选修课程

1.选修课程内容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之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所包括的内容主题如下表: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6

实验化学

化学与健康 化学与资源

开发利用 原子结构与

元素的性质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与生活中的材料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化学键与物

质的性质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化学实验探究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研究物质结

构的价值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2.选修课程的学习要求

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各模块的主要学习要求如下:

(1)选修1: 化学与生活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2)选修2: 化学与技术

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5)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6)选修6 :实验化学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三、课程设置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8个模块中,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为逻辑递进关系,选修的6个模块之间为横向并列关系。每个模块在课程中有各自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有各自的内容特点,除共同学习必修的化学1和化学2外,四川省把选修模块分为选修ⅠA和选修ⅠB,选修ⅠA是指定选修内容,选修ⅠB是学生自主选修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个性化的修习方案。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如下: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必修模块 选修ⅠA 选修ⅠB

人文方向:

化学1

化学2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人文方向:

除选修1化学与生活外的其他选修模块

理工方向:

化学1

化学2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理工方向: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理工方向: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选修6 实验化学

四、课程安排建议

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学科特点,提出如下课程安排建议:

高一 修习

方向 高二 高三

上期 下期 上期 下期 下期 上期 上期 下期

学段1 学段2 学段1 学段2

必修1 必修2 人文方向 选修1化学与生活 选修ⅠB 学校安排

理工方向 化学3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4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ⅠB 化学5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ⅠB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全面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新课程教学实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以前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和有关的培训资料,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精髓,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经验和个性特长,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要以实验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择的教学情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化学在生活、生产、新技术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化学在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积极倡导多样化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引领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二、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结构,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高中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结构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教材比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标”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性质、理念、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课标”不再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关注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不再仅仅用纸笔考试甄别学生的优劣,而是采用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从编排体系来看,与旧教材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从呈现方式来看,与旧教材相比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单纯是知识文本的呈现,而是设计了很多栏目,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

从学习内容来看,有的学习内容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看似重复,其深广度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功能和作用有显著不同。同一“课标”要求的内容在不同教材中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呈现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课标”的要求。

从教学目标要求来看,目标要求的描述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尤其是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提出,更体现了新课程的重大变化。

“课标”和教材的这些变化要求化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结构,把握初中化学、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之间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驾驭教材,为有效开展新课程化学教学奠定基础。

三、根据“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准确领会“课标”中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在充分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特点、知识的呈现方式等基础上,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教学设计。

(一)模块的教学规划

化学学科由8个模块构成,以某个模块为单位的教学规划主要是对模块教学的整体安排,即根据“章”、“节”顺序和内容对一个模块对应的36个课时做出相对的时间划分,以保证模块教学的顺利实施。人教版化学1教学总体规划建议如下表:

人教版化学1教学总体教学规划

章 节 课时数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课时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课时

复习巩固与测评 2课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2课时

第二节 离子反应 2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课时

复习巩固与测评 2课时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2课时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3课时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课时

复习巩固与测评 2课时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 2课时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氯 2课时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2课时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2课时

复习巩固与测评 2课时

模块测试 2课时

(二)章的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化学模块分为“章”和“节”两个层级,章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以下两点:

1.每一章的教学应有明确的主题,每一章的教学设计要围绕主题展开。教师要根据模块的教学规划对每一章的主题进行分解,做好课时安排,再根据分解的内容设计教学的情景和程序。

2.要开发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情景和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例如: 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计划如下表:

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教学计划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硅、氯、硫、氮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进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务实求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总课时数 9课时 随堂练习 1次

排 课时 学 习 内容 活动安排

1 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学生完成科普小论文: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 知道常见硅酸盐制品,了解硅酸钠的制法、性质、用途。

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探索氯水的漂白性。 学生实验:探索氯气的漂白性。

1 掌握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原理、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学会氯离子检验的方法。

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及亚硫酸的酸性、漂白性、不稳定性,知道酸雨的形成过程和防治方法。 组织讨论:减少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主题发言:《保护环境》。

小组讨论: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1 了解氮及氧化物的部分性质,知道氦循环,了解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

1 能从化合价的变化理解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知道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小组讨论: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哪些应用?

1 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能解释氨水呈弱碱性的原因,了解氨盐的性质,知道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

1 本章知识归纳 配随堂练习

(三)节或课时的教学设计

1.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

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要求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体系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地分解到每节课。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是载体,过程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结果。

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的目标,就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地制定每一节或每课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建立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的联系,注重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2.充分运用教材的“栏目”,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对于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新课程化学学科的教科书就是以“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的,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等,都是尝试将问题引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充分运用教材的“栏目”,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和问题解决方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教学设计不应该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是必要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知识内容、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尝试对相同的知识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探索和比较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以学生己有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在学习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并注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4.课时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活动元的设计

教师要根据课时学习目标,把课时学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活动元,在一个个活动元的完成过程中逐渐达成课时学习目标。每个学习活动元包括活动的引发、展开与深化、总结与升华等环节,通过情景创设和问题引领,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和环境。教师要把握好每个学习活动元与具体学习目标的关系,注意不同学习活动元之间的联系,使不同学习活动元有机整合。活动元教学设计可参考下表:

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个活动元的教学设计

活动环节 活动过程设计与问题引领

活动的引发 1. 写出学生熟知的常见反应并判断反应类型?

2. 回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探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是否完全一样?它们的化合价又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活动的展开与深化 1.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2. 判断常见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判断依据。

3. 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4. 尝试画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及非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

活动的总结与升华 1.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你列举数例。

2. 氧化还原反应你学到了什么?

四、有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研究如何运用多种学习方式,适合、适时和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与极其有限的学时数之间的矛盾较大,教学时要防止全盘否定某些学习方式和片面地采用合作或探究性学习方式去处理所有的学习内容的做法。要防止学生探究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应选择那些最有探究价值的、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要注重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加强学科知识、方法的总结与应用,充分发挥探究学习的功能。

五、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知识技能、实验探究都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实验探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能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注意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开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实验评价等,分析解决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实际问题。要避免实验教学走入重“做”轻“思”的误区,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深度参与,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启迪思维中的作用。

六、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充分发挥课程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高中化学课程资源重在开发建设,关键在利用,在利用中需要注意:⑴创造性使用教材;⑵充分利用校内资源;⑶重视利用校外资源;⑷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各种媒体资源;⑸慎重选择教辅资料;⑹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七、注重与初中化学知识和模块知识之间的衔接

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个主题都与初中知识有衔接,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就容易导致学生认知过程脱节,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处理好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新教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系统联系和螺旋上升关系,必修是选修的基础,选修是必修拓展和发展,如果我们不了解必修和选修内容的之间的联系,就不能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能很好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必修和选修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要求,确定好知识的衔接点,研究制定不同阶段的分步教学要求,拟定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八、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要加强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现了哪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达成了哪些教学目标,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怎样改进等等,使自己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

要强化校本教研,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讨,集体备课、说课活动与教案交流,优质课(录像课、观摩课或研究课)交流,自制教具、微型实验、随堂实验的交流,课件展评活动,科学探究(实验)方案及成果展示,网络教研等方式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

要开展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研究,着力解决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高中化学新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一)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试、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

纸笔测试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纸笔测试,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巧;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学习档案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应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反省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评价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或团体,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境和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二)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程需要多种评价方式和策略的相互配合,应充分考虑不同课程模块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例如,对于必修课程模块,应综合使用纸笔测试、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纸笔测试试题应提倡开放性、应用性,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身边化学现象和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同时,提倡通过开展辩论、角色扮演、小型调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实验化学”课程模块的学习评价应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交流讨论、合作意识以及实验态度等方面予以考查。

(三)实施模块考核,进行综合评定

高中化学课程实行模块考核,进行学分管理。应根据学生在相应课程模块学习中的纸笔测试成绩、学生平时表现、实验探究活动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以此决定学生模块学习是否达到合格水平。学生模块考核合格,经学校认定可获得相应的学分。高中化学模块考核可参考下表:

高中化学模块考核报告单

项 目 权重 得分 总分 等级

价 纸

验 单元作业及测验 0.4

模块测验 0.6

探究 实验技能 0.3

实验表现 0.3

实验成绩 0.4

过程评价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考核结论: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1)综合性评语重点描述学生模块学习的特长和表现,并指出努力方向。

(2)过程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考勤和守纪情况、学习参与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取得的特殊学业成就等。

(3)学生在模块学习中的纸笔测试、实验探究成绩总分均为100分,分别获得60分以上(含60分),过程评价达及格以上,模块考核方能合格。

二、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不仅要注重教师的行为表现,更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要看大多数学生能否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课程模块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既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等的形成;既要关注学生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内化与巩固,也要重视学生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重点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程度、广度、深度和有效度,能否让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按照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来独立思考,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关注学生是否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思维方法。在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三,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教师在教学资源选择、情境创设、教学组织、教学指导、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关注教师是否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关注教师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中的作用;关注教师在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关注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是否适时、恰当、具有启发性;关注教师选择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关注教师是否给学生足够的参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简练,操作是否规范,板书是否工整合理。

第四,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课程模块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否具有开放性,教师是否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特别是是否具有敏锐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关注教师能否具备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进程灵活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因此,课堂要特别关注学习活动的目的性——通过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关注学习活动创设的启发性——通过活动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关注学习活动过程的探究性——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评价可参考下表: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一)

评价内容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得分

A B C

教学目标(10分) 准确体现“课标”的要求,有可操作性;

重点、难点的确定合理。 10分

教学内容

(10分) 教师能准确把握所教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 4分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3分

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3分

教师行为

(25分) 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指导得法、到位;能与学生一道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好。 10分

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时间;重视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分

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 4分

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方法,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4分

语言准确简练,操作规范,板书工整合理。 3分

学生行为

(35分) 学习表现良好,学习主动、积极,参与面广。 10分

主动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深度参与。 10分

学习方法恰当,学习习惯好。 8分

大部分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7分

教学效果(15分)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5分

教学的满意度高。 5分

课堂检测效果好。 5分

教学特色(5分) 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有创新。 5分

总体评价:

评价总分: 评价人签字:

等级划分:优[100, 90] 良(90, 80] 合格(79, 60] 不合格(60, 0)

三、教师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教师新课程实施水平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化学教师课程实施水平评价的主要指标如下:

1.教学理念

熟知课程理念;具有现代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努力将新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

2.教学基本功

仪态端庄大方、富有亲和力、感染力;语言表达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板书简洁、工整、规范;实验操作熟练、规范。

3.学科教学

课前备课充分,教学设计合理;教学体现课程理念,教学组织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业优化,分层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和评讲作业,耐心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4.教学研究

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区域性教研活动;主动反思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参加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对新课程实施的心得、体会、专题研究等能形成文本成果。

5.创新能力

能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课标、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独特教学模式、方法;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整合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6.他人评价

师德、能力、素养三者并重,学生、家长、学校(校长和其他老师)评价良好。

教师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可参考下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给出权重 :

教师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表

化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好 较好 差

教学理念 1.了解课程理念

2.体现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3.善于学习,不断反思,完善自我

教学基本功 1.教态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感染力

2.语言表达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

3.板书简洁、工整、规范

4.实验操作熟练、规范

学科教学 1.课前备课充分,教学设计合理

2.教学组织优化,教学结构合理

3.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作业优化,批改认真,辅导耐心;

5.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有效

7.教学效果好

教学研究 1.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和区域教研活动

2.主动反思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教研能力强,有书面研究成果并交流

创新能力 1.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独特教学模式、方法

2.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整合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他人评价 1.学生评价

2.家长评价

3.校长评价

4.其他教师的评价

评语:

评价人签名: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2012年四川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

2010年四川省乐山中考6月12日开始

2010年四川省雅安中考成绩查询查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