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天津中考 > 河西区

2014年天津河西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4-06-03

此联诗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捐躯、以死明志的决心。

阅读《藤野先生》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6.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贫弱的国家,所以中国人必须努力学习。

B.对日本学生的怀疑,“我”决定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用实力消除他们的“疑惑”。

C.反语,表达了“我”对日本一些学生怀疑和歧视的极大愤慨。

D.表达了“我”对祖国早日强大的期盼。

7.对“也无怪他们疑惑”和“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句中的“他们”,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前一个“他们”是指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B.两个“他们”都指受毒害的中国青年学生。

C.前一个“他们”指日本军人,后一个“他们”指日本学生。

D.两个“他们”均指麻木的中国人。

8.“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11.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耻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选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选文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第II卷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6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乘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3.《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鲁庄公所讲的三个条件中唯有一条可以作为动员民众回击齐军侵略的条件,这一条是: 。(2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⑥而长,眼如望羊⑦,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③习:熟悉,记住。④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⑤穆然:严肃的样子。⑥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⑦羊:通“洋”,远方。⑧《文王操》:古琴曲名。

标签:河西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