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uxw
2011-04-28
中考对于大部分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次“大考”,年龄小、经验少,心理上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折。考试是学习实力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为了让考生更加从容地走过中考,走向成功,本报记者特采访了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班主任杭文沛,请她为考生们支招。
面对中考,考生主要应对的就是两种负面情绪,一是过分焦躁,二是过分懈怠,一松一紧都不利于考生的考场发挥。考生们可以自我检测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以下的几种症状,如果有相似的感觉,那你就要自己调节一下了,别让坏情绪影响了你的中考。
焦躁型
具有这种心理的考生主要表现为频繁地想上厕所、肚子疼、过度忧虑难以入睡、脾气暴躁、耳鸣、恶心,总觉得还有很多复习题没有看完……
对策:引起考生紧张的重要原因是诸如考不好不能进重点高中、没法向父母交代的担忧,可是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考生和家长首先要了解,考前出现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适度的焦躁也不会影响考生发挥,但过度就不好了。
因此,在临近考试时,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
一旦考生意识到自己过度焦躁,就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这种情绪,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心平气和、情绪饱满。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持续做3-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
对缺乏自信的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我一定能成功”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太难的题,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另外,许多考生在临考前总会设想考试失败的结果。考生一定不要用自己以往的情感经历,去推断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紧张失控状态,这样便会引起新的焦虑紧张,造成考试失败。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还不能降低焦虑情绪,考生应及时请心理医生诊治,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把紊乱的心态调整过来。
松懈型
具有这种心理的考生主要表现为考前在家过度睡觉、大吃大玩、不看书不复习、对考试成绩麻木、对自己考试成功不抱希望……
对策:这种对中考“不在乎、没感觉”的心理其实是考生的一种“鸵鸟策略”,也就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从心理学上看,自我心理防卫机制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有时候不妨利用一下,但短暂的自我防卫之后,还需要直面现实,勇于面对,坦然接受。
家长应用一种平和的语气肯定考生,告诉他只要他身体健康、行为端正、品质优秀,他就是父母的骄傲,父母爱他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如果孩子情绪比较好,告诉孩子,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尤其是重要考试,考试中答错题很正常。这时候不妨让孩子看看自己的错题集,用调侃的语气告诉孩子“只要这些错误中的一个中考不再犯,就有‘白捡’的分数到手”。
也可以告诉孩子,这只不过是中考,以后还有高考,还有三年的机会,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天努力一小步,高考就能进步一千步,关键是做好现在的每一步。
还有一类有这种情况的孩子属于“高自我期望”型。一般来说,孩子的自我期望越高,他的自我压力就越大,虽然嘴里说的是“不干”了,但心里想的却是要“干好”。因此,如果考前成绩有波动,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大考,而过多担心考试的发挥又很容易唤起他们以前考砸的记忆,从而更加不安,会采用自我放弃等形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考不好不要紧”之类的话家长千万不要说,这会伤了孩子的信心;其次,当孩子因为成绩离期望值较远而发泄情绪的时候,家长不要辩驳,要允许孩子发脾气,让他哭,让他闹。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仅仅是从态度上支持,不对发脾气本身这个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
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他们并不需要家长多说什么,适时地给孩子递上一杯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肯定最重要;再次,如果孩子睡眠不好,也不要有过多的担心,要知道,高压情况下每天能保持4小时的深层睡眠就够了。
标签:中考心理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