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02
【注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正法:正当的法制。③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④谨敕:谨慎。
6.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书诫之曰 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 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 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轻通侠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陷为天下轻薄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 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分)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诫兄子严、敦书 》) (3分)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3分)
10.诗词鉴赏。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11.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2分,每小题2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 《行路难(其一)》)
②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
⑤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⑥请写出一句带“柳”字的诗句:
四、议论文阅读 (12分)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 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 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 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中考语文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