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07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寻 找
马 德
①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②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③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④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⑤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家走。1,2,3,4,5,6,不对,少一只。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⑥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我看看啊,不多。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
⑦三姑父,你家羊多不?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⑧我有些沮丧。
⑨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我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⑩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不知道,你自己去看!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⑪看就看。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它“咩”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不认我家家门。
⑫它只认妈妈。
⑬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父亲回来了。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去找。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
⑭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一边骂,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
⑮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地听。我家的骡子爱打响鼻,如果它看到我来了,或许会友好地暗示一下子。但是,没有。巨大的寂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⑯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我朝空空的山谷喊了一嗓子,我也不知道是想喊我家的骡子,还是想壮壮胆子,但回响传来,声调古怪而尖利,仿佛有另一个什么可怕的东西朝我喊了一嗓子,我有点害怕。不找了,活该它!我三步并作两步开始从沟岔里往出退,起先是大步流星,后来干脆变成了跑。窸窸窣窣的声响里,仿佛有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
⑰我一口气跑回家里。院子里,母亲在喂猪,父亲就着灯光,在磨镰刀。我拖着哭腔,战战兢兢地向父亲禀告:没有,芦草沟我都找遍了,就是没看见咱家的骡子。我咬紧牙关,撒了个谎。父亲头也没抬,只简单回了一句:哦,你说骡子啊,它早自个儿回来了,饭在炕上,你去吃吧。
⑱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之后,母亲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为猪添食,把一面锅刮得咣当乱响。父亲则依旧埋着头,嚯——嚯——节奏铿锵地磨着他的镰刀。
⑲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
⑳直到现在,我在梦境里,依旧在不停地寻找着。不是我家少了只羊,就是骡子跑得没了踪影。有时候,内容会稍稍变换到高考上,同学们倏忽间都进了考场,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考场;或者,答着答着,突然没了笔,怎么找也找不着。然后,画面一转,又回到了村庄里,李神七的媳妇走出家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我没见你家的羊。
21(○)那,我家的羊呢?我家的羊在哪里?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3期,有删改)
课时讲解题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 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
B. 找骡子时,“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
C. 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
D. “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辨析能力。回到原文,找到相应情节,加以对照,辨析正误。C项“我”家的羊在李神七家找到。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一连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没回来、“我”要去寻找是经常的事,表现了“我”着急、抱怨、无奈的心理。
(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咕咚一声”和“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天色瞬间变黑,表现了“我”在黑夜中仍找不到骡子的恐慌。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加点词语的妙处,在于它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当时的心理,分析时应结合语境,具体品味。
课时讲解题型
3.第⑱⑲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父母虽在家里,可是无暇顾及“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而此时的“我”“气喘吁吁”,惊魂未定,急需得到安抚。这样写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我”的无助和孤独,强调“寻找”给“我”带来难以磨灭的印象。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这是文中“我”内心的一种反映,应联系语境,结合当时“我”恐慌而无助的心态来加以分析。
课时讲解题型
4.本文中的“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了“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
略。
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思想的比较赏析能力。本文中的“寻找”实际上是艰难繁重的生活在孩子内心的一种投射,《孤独之旅》《小王子》也是人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射现象。
标签:中考语文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