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vzw
2012-11-29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透视中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此是如此要求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我们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考纲立交桥
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是阅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阅读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因而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命题方式不拘一格:分析理解作品中的人物重要言行的目的、意义;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归纳作品中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指定的语段中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意义的作用,等等。
考点透视窗
一、作者态度、观点、感情的体现
记叙文中,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往往寄托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通过人物对某一事件的态度、观点和感情来反映,有时也直接通过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写人类的记叙文,其字里行间已渗透着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因而读懂了作品中的人物,也就读懂了作者。记事状物类的记叙文,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往往借助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在适当的地方点明所记事物的性质和蕴涵的意义,从而深化主题;或在合适的地方直抒胸臆,以情动人,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记叙过程中的议论和抒情
作者在记叙文中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等所表示的意见就是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使用恰当可点名=明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应注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一要控制好篇幅,不宜过长过多;二要注意议论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与记叙所表达的中心一致。在记人叙事中,作者公开表明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表现手法是直接抒情;作者把爱憎、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的表现手法是间接抒情,一般写景、状物的文章多用间接抒情手法。使用抒情应注意抒发的感情健康、真切,不要无病呻吟。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直接抒情常借助议论的方式来表达。
真题速递车
(2006年江西中考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至4题。
听雨
季羡林①
(1)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2)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3)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4)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5)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6)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7)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8)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9)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2 3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横线上。(1分)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2、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3、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3分)
4、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5、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2分)
6、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3分)
「点拨」
步入耄耋的季羡林先生《听雨》一文底蕴丰厚,富有生动的诗情画意。作者以在具体情境中听雨的情景和过程为线索,由听到雨声想到的是一片温馨与祥和的景象,由宋人蒋捷听雨时的心情写到自己听雨的心情,表达了绵绵的故乡情。季先生不愧是散文大家。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
「解析」
题1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语境来填写成语。本题是讲色彩丰富的词语给读者的感受,因此所填成语应是和眼花缭乱一样的感受性词语。以此为突破口,应该会正确填写的。
题2是对环境特点的把握。解答时一定 要分析作者究竟是在什么背景和情境下停雨而有不同的感受的。文章一开头就已经指出这是春雨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文章第6节也有设问谈此问题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因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据此2点进行概括要点。
题3、题4、题6都是体验情感的题目。解答这些题目务必要整体感知,仔细揣摩,切忌断章取义,架空分析。解答题3时一定要把目光放在文章第4、5节上,注意他(蒋捷)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和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这两处交代。解答题4时要把视力放在文章第7、8节上,概括作者神驰千里中的雨中场景:家乡的麦田、燕园楼旁的小山上的二月兰、门前荷塘中的荷花。题6只要抓住作者的浓浓的故乡情就容易解答了。
题5是语句摘抄题,题旨很明确,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比较容易。
题7是一个拓展表达题,解答时一要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一要紧扣本文中获得的信息,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说明」阅读抒情性文章一定要能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3
实战演练场
人生与下棋
苍桑
人生犹如下棋。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棋,低能者只能看两三步。高手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手则寸土必争,结果辛辛苦苦地屡犯错误,以失败告终。
赢家一般能表示谦虚,输家却往往不服,弄得赢家不舒畅。如果赢家盛气凌人,双方必然伤和气。最好是赢者宽容谦雅,输者恭谦好学,共酿斯文气氛,教者、学者都愉快。学问之道,人际关系也如此。
生亦忌恋战。有些事,大局既已无望了,宜速放弃,另谋出路,不可空耗自己,不可空耗一生。一个人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是两码事,必须在能干的范围内选想干的事。如同一个女人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和能得到什么样的衣服是两码事一样。若在作家的圈子里长期出不了作品,不如改行干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抛弃虚荣心,哪怕降到低一档的地位上,只要确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干出更大的成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干可干可不干的事,不做可有可无的人,应是人的基本品格。二战后期,有的国家见败局已定,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转身搞经济,在有限的时间下了两盘棋:一盘战争棋输了,一盘经济棋赢了。而有些国家在同一时间只下了一盘战争棋。人生也要利落,有时还可同时下两盘棋: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两盘棋相得益彰,即使一盘失利,心理也能平衡。
真正的大家能置己于胜败之外,敢于赞叹对手,也敢于指点对手,容许对方回棋,达者聪明也。可惜人生往往不能回棋,但遇事大度些,也很有好处。让人就是让己,爱人就是爱己。
棋须超脱,方能得享乐,应该把它作为一种休息方式,轻松一下。若过于用心,甚至超过了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的精力,赢则乐不可支,输即气急败坏,则有伤肝脾,会减寿的。看到有的人为一盘棋绞尽脑汁真为他颠倒了的人生感叹!人生应该有更值得认真的大事,凡在小事上过于认真的人,其人生价值必然不高。
同大家下棋是一种享受,能得到他人格美的感召;同俗子下棋是活受罪,受其恶劣棋风的虐待,赢得不快,输得不爽,平局也受奚落。但人生中雅俗都会碰上,谁能逃避得了呢?同高雅者共事,得其熏陶或培养;同粗俗者共事,可以检验和锻炼自己的人格。要拿出勇气和耐心来,迎接生活的变化与挑战,百炼成钢,琢玉成器。
下棋不必读棋谱,否则,真是无聊之举。可是,真希望能看到人生的棋谱,然而,这是没有的。因为世界每天都是新的,过去的话,别人的话,不可不听,也不能全听,一切全靠自己去向前探索行进。(摘自《今晚报》)
「阅读感悟」
人生如棋,岁月如歌,下一局棋,唱一首歌,需多长时间呢?且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把人生,把岁月过得春常在,花常开吧。
「阅读训练」
1、为什么说:人生如下棋?你喜欢这样的比喻吗?
2、如果人生是一场棋局,你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3、人生与下棋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4、人生如果不是一场棋局,那人生是什么?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透视中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
标签: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