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五大考点透析之词句理解

编辑:lvzw

2012-11-29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五大考点透析之词句理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型盘点

1.理解词句含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深层含义及指代的具体内容。如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梨一样的苹果》)第10题: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试题(《父爱是金》)第17题:第(1)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品味词句情感:品味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所包含或表达的思想感情。如2008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试题(《伟大的悲剧》)第14题: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2008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苏州,最后的园林》)第23题: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3.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分析关键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及在表达、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如2008年四川成都市中考试题(《善待挫折》)第13题: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008年重庆市中考试题(《别踩疼了雪》)第14题: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揣摩赏析关键词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用得好的妙处,赏析句子的表达特点。如2008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第14题:文中加点的“厚”和“舔”这两个字,在用字炼意上非常讲究,请分别揣摩其妙处。2008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试题(《田野上的白发》)第20题: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得分策略

1.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如果问的是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就要从上下文中去寻找;如果是词句的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或深层含义,就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词性特点、句子形式、修辞手法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像上面列举的哈尔滨卷第17题,要理解“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关键是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弄清“朽木”在这里比喻的是:不是学习的料,或者是不可造就的人。这样,整个句子的言外之意就显而易见了。

2.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南宁卷第14题,其中一处是品析“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中“跪下来”一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全文是对探险家斯科特英雄行为的赞叹,那么作为国王,能够有“跪下来”这个动作,就足以表达对英雄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

3.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成都卷第13题,实际上就是分析“往往”一词的作用,它是一个表时间频率的副词,是指某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文中表示“人们最出色的工作经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没有这个副词的修饰,就显得过于绝对。

4.根据上下文,结合词句原意,从词性的活用、色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揣摩词句的意义,并从进行鉴赏的角度进行评价。南京卷第20题,其中对“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一句进行鉴赏,就可以结合语境,从“立起来”的拟人修辞手法、像“地毯”的比喻修辞手法等,评价这句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模拟实战

(一)追山

王连明

无法抵挡泰山的吸引。雨很大,我决定登泰山。泰山云气蒸腾,山影罩在蒙蒙雨雾里。那云雾似乎带着什么紧急使命,快速涌流,像在匆忙地酝酿一件大事。巨大的山影时隐时现,恍若在雾中行走,在雨中匆匆赶路。我冒雨走向大山,像在追赶大山。我不是登山者。我背着行囊,风雨兼程,我是泰山的追随者。

出乎意料,山脚下汇集了大批人,有孩子也有老者,他们是我的同路人。我们裹着雨衣,可是还没进山衣服就湿了。山中风寒而猛,风挟着雨,打在脸上冷疼。雨点渐渐硬成冰屑,像密集的暗器从雾里飞出,刺在行人脸上,阻击行人追山。人们把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包在头上,缠在腿上,裹在脚上,挡雨挡寒。长长山路成长长小河,千级石阶成千级瀑布。路边的栏杆不能扶,凉得扎手,扶几下手就冻得发僵。人人勾着头,弯着腰,雨衣的下摆在风中哗哗翻卷,裤管在风中啪啪抖动。就这样,我们一步步贴近泰山。

云雾越来越浓,四周一片混沌。身边的人不辨鼻眼,失了人形,成了飘在雾里的虚幻影子。走得快的,转眼消失在前面的雨雾里;走得慢的,很快没进后面的雨雾里。眼前只有雾,泰山不见了,这样的天气里泰山没有风景。可是人流执著地向上涌。有一位小脚老太,怀里揣着香表,背上背着一个大纸盒。她弯腰攀爬石阶时,纸盒在背上突兀地耸起。香表和纸盒被塑料布包得严严的,她自己的身上却只象征性地披了一小片塑料布,浑身湿透。她说,她是来给泰山奶奶做生日的,背的纸盒里是生日蛋糕。别人一步一个台阶,她却是两步一个台阶:先艰难地抬起左脚,迈上一个台阶,再提起右脚,和左脚踏在同一级台阶上,然后再起左脚……背着行囊的年轻人,抱着孩子的中年人,提着供品的老年人,他们雨中追寻泰山的目的不一样,心情不一样,但态度一样,他们不是来赏玩泰山,而是来朝觐泰山。泰山,这座和中国人精神紧密相连的大山,是他们生命里的一个文化情结,供奉在他们的心里。

站在泰山极顶的时候,像站在了时空的起点,剧烈动荡的浓雾,像刚刚生成还没有形成秩序的时间。眼前一片白茫茫,看不见泰山,也看不清自己。我虚化成一团有感觉的雾。我融进泰山的雾里,融进泰山里。我觉得,我不是登上了泰山,而是追上了泰山。

1.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的词语“追赶”“追寻”“追上”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思路提示】根据上下文意思,仔细辨析三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区分其不同。

2.根据文意,说说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思路提示】首先理解句子的含义,再看它在全文表达上有什么具体作用。

3.请品味文中加点词“供奉”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思路提示】从词语原本意义及运用来分析,想想它包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4.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思路提示】可从句子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来赏析它的思想、写法等。

(二)那片圣洁美丽的花朵

朱效文

那是一片严冬里盛开的花朵,好多年来一直诱惑着我,召唤我在最寒冷的冬季去遥远的北国。

那是一片晶莹洁白的花,最爱开放在北方江边的大树上。严冬季节,江上的雾气蒸腾;雾气一沾上冰冷的树枝,就凝成了厚厚的霜花,仿佛满树银花,冰清玉洁。人们叫它雾凇,也叫它树挂。

于是我去了,冒着零下20℃的严寒,去遥远的松花江畔,那儿有著名的雾凇岛。在去那儿的路上,我经过一个堆满雪的北方小村。一群旅人伤心地告诉我,他们刚从雾凇岛过来,在那儿苦等了七天,也没有见到雾凇,因为暖冬。

难道如此美妙绝伦的花朵,从此不再开放了吗?为何暖冬竟会如此残忍?

到雾凇岛的第一天是阴天,这样的天气,照例是不会有雾凇的。可我仍然用一整天的时间,独自在江边的榆树林里久久地徘徊,细心地寻觅着雾凇的足迹。那粘在榆树枝头的细小霜花,那簇草叶尖上一点点未融尽的白雪,那林间麦茬地里残存的冰凌,每一样都让我着迷,每一样都让我想起,梦中那一片美丽的花朵。

也许是我的执拗感动了上苍,第二天天没亮,小屯的每一个窗口,就悄悄地传递着同一个声音:有雾凇了,快起来看啊!果然,天放晴了,寒气逼人。我们坐船渡过松花江。江对岸的榆树林里,每一棵树的每一条枝干上,都裹上了一层闪亮透明的霜花。这就是雾凇,我终于见到你了。虽然你很纤细,不太丰满,但你终究没有错过与我的相会!

离开雾凇岛的那天早晨,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去江边散步。

距离开车时间大约还有半小时,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江上的雾气袅袅升腾,一阵江风裹着雾气向岸上吹来。于是江边的大小榆树上,顿时堆积起厚厚的雾凇。这雾凇越积越厚,瞬间就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妙景象。一大片晶莹洁白的花海,开放在湛蓝色的天穹上。

在旭日的映照下,花海的色彩渐渐由白而变橙红,由橙红而变粉红,继而又变得水晶般纯白透明,光彩熠熠。微风吹过,树枝轻拂,霜花摇曳,仿佛无数穿着白色裙裾的仙女在翩然起舞。

于是我确信无疑,这世界上无论发生什么,那片圣洁美丽的花朵依旧会在严冬盛开,会在爱它的旅人心头盛开。

(选自《新民晚报》2008年8月29日,有删改)

5.文中加点的词语“召唤”有什么表达效果。

【思路提示】从词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6.理解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及作用。

【思路提示】先分析句子写的是什么,再从所用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7.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的加点词“执拗”指的是什么?

【思路提示】从上文的记叙中概括词语的内容,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8.文末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提示】分析作者“确信无疑”的原因及作者对雾凇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追赶:在雨雾中登山,山影若隐若现,只能加快速度去赶上大山。追寻:各种人都冒雨登山,是赶来寻找他们心灵的慰藉。追上:登山是追赶大山,登上去了也就是追上了。 2.不避风雨去奋力追赶泰山,就像是泰山的紧紧跟随者一样,表明泰山对“我”的巨大吸引力,也表明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3.泰山是神圣的,是人们的精神栋梁,包含着人们对泰山的敬仰、虔诚之情。 4.示例:通过人雾交融、合一,写出了登上泰山极顶后的真切感受——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也表现了“我”对泰山的敬爱之情。 5.用拟人化词语,形象地说明了雾凇对“我”的深深吸引。 6.写雾凇形成的过程,用比喻形象地描述了雾凇形成后的美丽景象。 7.贬词褒用,指的是“我”执著地在树枝头、草叶尖、麦茬地寻找雾凇的足迹的事。 8.因为作者对雾凇深深的喜爱,所以相信它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开放的。同时也赞美了雾凇只在严寒盛开、只在爱它的人心头盛开的高洁品德。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五大考点透析之词句理解”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