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xiexh
2014-01-22
中考是知识的考试,是能力的考试,更是心理的测试。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是每个考生面临的问题。本文是浙江省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校史:文化大革命时期,祝大家阅读愉快。
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校是全县受冲击最早、最厉害的一个学校。语文教师王筱芳首先受到冲击,学校“停课闹革命、大字报铺盖地、批评声响彻整个校园”,学校工作全部瘫痪。学生红卫兵司令部成立,工作组进校,大串联开始,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瓜沥镇上的横扫四旧活动。学校受社会影响分成两派,他们大批所谓学校走资派,批所谓反动知识分子,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批“教育第一,分数挂帅”。全校95%以上干部、教师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1966年,第6、7两届初中毕业生均因参加文化大革命而延期毕业,66年招的四个班级的新生也因文革开始而退回各小学。到1967年,初中招生工作仍然停止。当时学校处在无政府状态,有些学生在学校无事可做,就自动组织起来到附近工厂参加学工劳动,造反派组织也组织师生到长沙四联大队参加秋收。由于广大师生看不惯学校这种长期混乱局面,他们紧跟毛主席部署,迅速审查和解放了学校领导干部,从1967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响应毛主席关于“复课闹革命”的号召,组织师生复课。我校是全县中小学中复课最早的一所学校。萧山县教育革命办公室也于1968年4月在《教育革命通讯》上载文介绍了这一经验。1968年3月20日,由上级革委会批准成立了萧山县瓜沥初级中学革命委员会。由沈子正任革委会主任、高卓、高德荣任副主任。当年采取推荐的方法招收瓜沥镇66、67两届高小毕业生,共四个班,66、67、68三届初中毕业生227人,同时毕业离校,城镇学生除个别身体差照顾外,其余学生全部支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中高德荣等十名红卫兵骨干到红垦农场支农。学校首次清理横扫物资,清查出盗窃横扫物质的炊事员洪言晰,学生胡传奎(畏罪自杀)。1968年6月,首批工宣队十三人进校(包括贫下中农代表)领导学校斗、批、改。1968年10月与瓜沥镇小合并成立“萧山县瓜沥镇红旗战校。”12月,经瓜沥镇革委会批准试行工厂办学校,我校由萧山粉末治金厂和萧山酒厂接管,受粉末治金厂革委会一元化领导,学校成立革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日常教学业务,学校定名为“萧山县粉末治金厂五七中学”当学校准备复课时,萧山县革委会通知全县中小学教师全部到工厂、农村,接受工人、贫下农民教育,我校教师分别到萧山粉末治金厂、萧山酒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1969年,三名教师下放到瓜沥昭东公社办学。学校教学工作由驻校工宣队负责,学生按年级编连,按班级编排,工宣队员占领讲台,学习是早上早请示读毛主席语录,上午学“二报一刊”社论,写大批判文章,由工人、贫下中农搞忆苦思甜,参加一些劳动。由于工人、贫下中农既缺文化又无教学经验,学生学习既无课本,又无作业,上学毫无收益,致使大批学生不愿来校,当时有的班级只有二个学生参加早请示,早请示结束就回家,学校成为无生之校,学生读无字天书。这一做法家长意见很大,当地政府也认为不妥当。1970年上半年又把学校干部、教师从工厂请回来上课,工厂与学校脱钩,改名为“萧山县瓜沥镇中学”,受镇委领导,学校为迅速恢复教学秩序,重新组织报名,缴费入学。按程度编班上课,每班配备一个政治指导员,由工宣队员担任。制订了必要的规章制度,成立了年级组,开设了毛泽东思想课、语文、数学、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等课程,初中学制为二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文化课教学和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开展了创四好,争三好活动。1970年5月,经中共萧山县革委会核心小组批准成立了瓜沥镇中小学党支部,由沈子正任书记。这一阶段学校按毛主席“五•七”指示进行教学改革。1970年9月,学校招收了9个班,教师不够,从小学和工厂借调选聘民办教师。1970年11月,由镇革委会批准,正式实行厂校挂钩,在萧山粉末厂建立学工基地。学校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的情况下,在工宣队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起了校农机修理厂。县文教局在我校召开了如何办厂的现场会议,我们作了“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办好校办工厂”的经验介绍。与会人员交参观了工厂车间,我校教师、学生现场作了操作表现。今后推动了萧山县学校办工厂的热潮。学校还聘请附近驻军指战员对学生进行了军训。为便于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使这些活动与上文化课有机地结合起来,鉴于当时初中课程设置少,学校试行了文、理两个专职教师包班上课,全面负责学生德、育、体三个方面的培养教育。由于我们贯彻“五•七”指示,辩证地处理了主、兼关系,学生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发展得好,学生学得生动、具体,把教学与三大革命运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得到了杭州市和萧山县教育领导部门的肯定,多次在市、县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介绍。1970年10月,还在省教委工作会议上书面介绍,杭州日报也将我校贯彻“五•七”指示情况作了报导,当时初二年级成绩尤为突出,作文水平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他们还自制土设备,在十分简陋的楼梯下面搞“九•二0”杀螟杆菌试验,并获得成功,在附近推广。猪吃了九•二0,每天能长肉一斤。
1971年春,经县革委会批准在我校设立高中部,在东片地区实行大队、公社推荐的方法,招收了两个高中班,这些来自农村的贫下中农子弟对上高中有一种使命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都很高,活动能力也较强,文化基础一般也可以。入学后他们自己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即文宣队)到工厂、农村巡回演出,乐队和演出水平都较好,是建校以来文艺水平最高的一届。
1971年7月,学校建立了“学哲学”小组。上级调朱庆云任校革委会副主席。1972年春,学校针对机械、电机两个单元,结合校办工厂实际组织教学。班级设政治干事(即班主任),恢复了教研组,制订了《关于学校革命纪律的各项规定》、《关于考核、升留级、毕业的规定》,教学秩序渐趋正常。1973年,开展了“学雷锋,争三好”活动,五月份又提出开门办学方案,九月份招收了三班高中,其中一班为机电班,一班为卫生班,属半工半读性质,为农村三大革命培养人才。这种做法得到了杭州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并在萧山县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在杭州市中学负责人会议上作了书面发言。这一阶段全县各兄弟学校,杭州地区一些中学纷纷到我校参观、取经,校办工厂年年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学校每年都有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介绍。1973年,我们主要利用校办工厂积累,建造了760平方米“一”字形宿舍兼办公楼一幢(已于1988年拆除)。
1974年1月,我校在全县完中、区、镇学校负责人会议上作了关于改革考试制度方面的经验介绍,接着开展批林批孔。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面向农业,为农业培养人才,学校抵制了在批林批孔中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一套错误做法,坚持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1975年初,经县文教局批准在赭山附近红山南面,办起了一个占地四十余亩的校办农场。办场初期师生们在海涂上自己抬石建房,挖池塘、筑路,开展艰苦的建场劳动,并种水稻、络麻。两年后建成可以容纳两个教学班劳动的宿舍、膳厅、教室和可供三十多亩收获的仓库、晒场。学生每年分班由校领导、班主任带领去农场劳动一个月,以后减少到两周。学生一面上课,一面劳动,农场配有专职农工工人,负责平时农业生产的管理,当年种出的粮食25000多斤,络麻10792斤,全部卖给国家。
1975年4月,学校进一步加强了纪律教育,开始整顿校风,开展了以收缴“少女之心”手抄本为主的反腐蚀斗争,收到了较好效果。1975年9月,招收了六班初中,215人,全镇实现了初中普及教育。
1976年,中央又提出教育革命大辩论,全校组织学生看电影《决裂》白卷先生张铁生上大学,使“读书无用论”思想抬头,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又受到一些影响,直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为止。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省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校史:文化大革命时期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标签: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