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y
2014-01-02
精品学习网为初三的同学们编辑了“2013年宁波中考考后评析”,相信是您备考需要的,祝复习顺利!
昨日下午4点,随着中考科学考试的结束,为期两天的2013年中考宣告结束。今年中考各科试卷难度如何?各科试题有何创新?对照今年的中考题,今后的初中教育又该注意些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昨日,记者特别邀请宁波外国语学校5位老师对5门学科进行一一评析。
语文:作文区分度会比较明显
中学一级教师王兆群
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味人生,展现了语文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成果。
新鲜
语文是源远流长的,语文也是朝气蓬勃的。这一特点在试卷中可见一斑。非文学类作品阅读第二次引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打破了传统阅读题的考查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语文试题的设置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命题作文“2013,我的夏天”更具时效性,直逼当下,使学生思绪良多,激发了写作欲望。该题下笔容易,但出彩则不易,因而作文的区分度会比较明显。表达清晰、内容充实、构思新巧、个性突出的作文容易获得好评。
实在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初一至初三,涵盖面可谓广矣;而教材的影子无处不在,如考查的课外文言文就是课内文本延伸。这昭示语文学习应立足课本,以课本为根本,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打好基本功。以名著学习为例,2013年,共考查了14部名著,名著阅读第一题考查的就是《水浒》中的一处情节,考查点颇为细小,暴走式阅读很难从容应对。因此,学生应重视平日的点滴积累,循序渐进,切忌临时抱佛脚。
灵动
语文学习既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注重发展思维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题目在试卷中比比皆是。如名著阅读的第二题,光读名著,熟悉情节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综合性学习的第二题,需要学生能凭借文字想象画面,又能够准确赏析诗句的意境和韵味,提高审美情趣,所以仅擅长形象思维回答此题就会有些力不从心。再如第二篇阅读题的最后一题的设计颇具匠心,要求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观点(现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考查的是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此外,本套试卷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倡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乐趣,无不彰显着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数学:突显核心多点压轴求变求新
中学高级教师王波明
2013年宁波中考数学试卷继续本着面向全体、稳中求变、变中创新、两考兼顾的原则,试卷结构合理,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梯度大,难易比例适当,有很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鲜”、“活”、“亮”的特点。
一、突显核心,重视双基
突出核心知识的地位,如:代数式、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圆、概率统计等,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初中数学必学内容。如选择题1~10题,填空题1~4题,解答题的19~24题,都是基础题,起点低,易完成,让绝大多数学生享有成功感。
二、多点压轴,分散难点
如选择题的第12题,填空题第18题,解答题第25题的第(3)题、第26题的第(3)题,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中两道解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由易到难,层层设问,让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同时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更广更深的思维空间。如此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有不同思维方式、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科学的评价。
三、求变求新,理念先进
如填空题第17题是考纲题的重新挖掘和再创造,在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引领教师研究考纲,具有很好的教学导向性。
如解答题第25题,在引入新的概念“和谐四边形”后,先简单证明,再动手画图,最后分类讨论求解,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活动经验和探究能力。
如选择题的第9题和第12题,都具有PISA题的明显特征,考查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数学基本素养,体现了PISA题的先进评价理念。
英语:总体难度较去年降低
中学高级教师盛艳萍
今年的英语中考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
一、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本卷关注语言功能和话题的多样性,如听力部分涉及了天气、职业、购物、旅游、饮食、家庭等话题,单项选择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在教学中,除教材提供的话题外,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并设计真实的任务,将教材中“他人的生活”延展至“学生自己的生活”,将知识放在情节中进行教学。
二、阅读视野无极限
本卷选材注重价值引导,兄弟情谊、对往事的回顾、智慧的真谛、励志语录等主题都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如阅读A篇未选用常见的信息搜索类应用文,而选用了一首主题为“祖母讲述老照片的故事”的儿童叙事诗,为阅读板块增添了强烈的文学气息;B篇中的智慧故事发人深省;C篇的环保话题借作者的个人视角,通过火烈鸟的迁徙托物言志。
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升不可或缺,在教学中,师生可涉猎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本,拓宽视野,体验语言的美感和真实性。
三、学习策略学以致用
学习策略并不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整体理解策略和细节搜索策略的相结合在本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亦需在教学中受到更多重视。
如听力短文理解中的16、17、18题皆为细节理解题,在预览题目后,基本能预测场景,带着问题去听材料能使细节定位更清晰。
完形填空延续了近年的情感主题,针对此题型较为有效的策略是:运用整体阅读策略理解文章,补全缺失信息,再通过细节对选项进行比对验证。本卷即为典型例证。
本卷阅读理解的题目设置有较强的综合性,包括理解文章功能、归纳主旨大意、查找细节内容、厘清逻辑关系、体会写作意图、运用词汇策略等,涵盖了整体阅读和细节理解两个纬度。
书面表达话题贴近生活,但审题需明确诸多信息如作者身份、读者、写作背景、写作内容等。其中的评论部分考查学生对现象的归纳分析能力,是写作教学中亟需重视的环节。
科学:关注热点、突显素养
中学高级教师戚晓红
今年的科学考试有两大变化:一、试题满分变为160分,选择题后十题改成4分一题;二、考生考试中不能使用计算器。但试题的内容、形式、总体分值比例与以往保持基本稳定,压轴点分散,区分度较好。试题贴近生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立足考纲,重视双基
试题立足考纲,考点覆盖面广,对考纲中的各层次知识点进行巧妙布局,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在平稳中突出创新。考查的内容如力与运动,压力压强,光学,电和磁,功和能,酸、碱、盐的相互关系,气体制取,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等等,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知识。
二、贴近生活,关注热点
今年在命题中仍然注重试题内容与生产、生活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关注科技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的科学事件,特别重视将考查的知识落实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现了“STS”原则,并突出了科学价值观渗透。如第3、9、12、14、21、23、24、29、33、34、36题,涉及生物航空煤油、家用接线板、俄罗斯的陨石雨、H7N9禽流感、绿波带、食品安全、生态农业、交通设施、环境问题等方面。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接受节能减排、均衡膳食等教育。
三、注重实验,强调探究
今年试题中,实验、探究仍然作为考查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从实验的装置、设计、步骤、现象、结论和实验分析、实验反思等不同的环节进行考查,尤其如第22题,充分体现了“做”实验和“背”实验的区别。探究方面突出考查学生从图表、模型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能力。如第1、4、6、8、15、17、19、22、31、32、35、37题等。
社会政治:聚焦热点价值引领能力立意
中学一级教师徐笑琴
中考社会政治试卷聚焦社会热点,具有时代气息,注重价值引领和能力立意。
一、价值引领,注重感悟
今年的社会中考卷一如既往坚持主流价值引导,试题呈现出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观念。如第3、17题的法律精神;第4、13题的传统美德;第15题的科技创新及人文关怀;第5、12题的和谐社会;第9题的和平发展;第14、18题的科学发展观等。特别是14题(4)小明探寻后写下“美丽长江,永续发展”的愿景,15题(4)以方便行人过马路为出发点设计交通信号灯,18题(3)谈谈如何为生存环境的改善“共奋斗”等,让学生在答题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试卷充分体现社会思品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提高科学素养,从国家民族甚至是全球的高度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能力立意,立足基础
试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如13、15、17和18题都是从学生生活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第13题(1)、14题(2)、17题(2)和18题(1),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是否做到活学活用。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在认真研读材料的基础上,努力找到材料与学科知识的联系。试题设问活而不难,只要获取到有效信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综合考查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概括和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关注热点,深度挖掘
试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典型的案例和人物,体现时代特色,反映社会变迁。如新一届领导人当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日本“收购钓鱼岛”、宁波智力援疆项目、“最美宁波人”、“中国式过马路”、共筑“中国梦”等等。第15题围绕“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热点,以“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为线索综合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科技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等知识,设问思维度高,知识跨度大,最后一问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发散思维,彰显学生个性。
2013年宁波中考考后评析就到这里了,精品学习网祝同学们复习愉快,来年取得优异成绩!
更多初三同学在看:
标签:宁波中考资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