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州市第一中学发展历程

编辑:sx_baiw

2014-01-22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台州市第一中学发展历程,希望大家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发展历程编辑

学校始创于1924年,前身为私立海门慈幼院。1948年秋,创办私立慈幼初级中学;1952年增设高中;1956年改为公立,并与台州中学分部合并称为浙江省海门中学;1981年椒江建市后,学校改名为“椒江市第一中学”,并被省教育厅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98年,学校被省教委命名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02年春迁新址,新校园占地252亩,总建筑9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拥有行政中心、教学中心、科技中心、实验中心、艺术中心、图书信息中心、美食中心、学生公寓、天文台、电视台、体育馆、游泳池、200米和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网球场、篮排球场等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2005年7月,学校更名为“台州市第一中学”,学校具有60个班的办学规模。2011年9月,由于生源减少,新高一开始只招收15个班。

椒江前身海门,地处台州湾入海处,向为台州诸县海上交通门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正式建埠,与上海、宁波、温州等地通航,工商业渐趋发达,教育亦有一定的发展。此时,即有有识之士始创实业教育。1907年将印山学堂改为印山初等商业学堂,为实现实业教育理想之表现。同年,开办椒江中学堂,民国4年(1915年),浙江省甲种水产学校创办于葭芷,海门的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3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受新思潮影响积极提倡教育救国又曾受聘担任省立甲种水产学堂学监的金剑青定居海门。他慨叹国家积弱不振是由于民智不开、文化落后所致,于是他竭力鼓动与之交好的驻海门省防军团长黄义诚出资创办海门慈幼院小学,以积极贯彻他的教育救国之理想。黄义诚与乡绅、海门商会副会长王文灏合资银元壹万元,于1924年2月于海门大校场北购地建造校舍,时经半年,聘请金剑青担任首任校长,当年秋天即行开学,以轮船码头租税收入作学校经费。

金剑青提倡读书机会人人平等,对家境困难的平民子弟敞开大门不收学费,此举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大批缴不起学费的平民子弟得以入学。他们刻苦学习、遵守校规,朴素本真的性格成为了学校良好学风的基础。

学校特点为重知识、重体育、重劳动。校内有图书馆、小实验室、足球场、菜园,开展劳动和体育锻炼,农业课列为必修课,还办有校刊《慈篁》。当时校内曾流行过一首歌,其中有:“天生孙公(中山)做救星呀,唤起锄头来革命呀”等句子。

金剑青请人创作了慈幼院小学校歌,歌词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慈幼院小学,本此精神来前进,枫山古名胜,孤峰独立大江滨。海门潮,水蒸蒸,澎湃腾,万马醒,快醒,快醒,快快醒,认定人生真途径!”教学生天天唱。因为校长金剑青具有教育救国的新思想,故共产党员蒋微笑、吴雄、金思微、金嗣信等逐渐转入慈幼院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蒋微笑带领下,慈幼院小学学生手执小旗上街宣传讲演,抗议英帝国主义暴行。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26年5月9日,举行“国耻纪念会”,教师轮流上台演讲日本帝国主义强迫卖国当局签订二十一条条约的经过和中国面临的亡国危机,师生痛哭流涕,捏紧拳头,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41年4月19日,侵华日军2000余人在海门登陆。5月,日军退出时,纵火烧城,慈幼院小学校舍全部被焚毁。各班学生暂合并到慈坤女子小学上课。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重建慈幼院,恢复旧观,1947年2月才搬回大校场原址上课。

1943年秋,开始扩招初中新生入学,称为慈幼初级中学。校址在慈幼院小学内,在厨房东面建了六间平房为膳厅,前面新建了十间二层楼房为宿舍。吴文珩出任校长。

吴文珩,毕业于北平工业专科学校机电系,早年主张“教育救国”、 “工业救国”具有进步思想,曾任海门东山中学校长达10年。任慈幼中学校长时,除了尽心办好学校外,还主动掩护校内共产党员活动。

1949年春,共产党员金洪教来校工作,金还担任中共椒南工委宣传干部。金与校内教员李伯康、陶福胜等秘密阅读马列著作和中共中央文件,进行地下活动,组织中小学教师联谊会,宣传革命形势,隹备迎接解放。

1949年6月25日,海门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校师生以高涨的政治热隋,积极投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而努力工作。

7月,根据台州专署的决定,省立台州中学迁回临海,海门成立台州中学海门分部,主任为陶福胜。

此时,海门区委决定慈幼中学更名为私立海门中学,小学部并到其他学校去,大校场校舍全部划归中学。天主教会办的圣心中学奉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停办,学生和部分留任教职员并入海门中学。学校成立由五人组成的校务委员会,校主委(校长)由台中分部教员鲁富川兼任。

8月,海门区政府成立私立海门中学及私立海门小学校董事会,台中分部主任陶福胜兼董事长,周雁飞、赵连城、陶春荣等为董事,学校经费主要由海门工商界捐款资助和海门小轮埠、振市街十间三层楼等租金维持。

12月,黄正逵接任校主委。

1950年秋,区委决定停办私立椒海中学,其初中学生插入海门中学,椒海中学坐落南门山西麓的两幢校舍也并入海门中学。

1950年春,为配合土改反霸斗争,台中分部师生演出歌剧《白毛女》,海中师生演出歌剧《赤叶河’,在海门公演时产生很大的反响。此后,连续在黄岩大会堂、路桥邮亭等地演出,是年寒假期间还在杜桥、大汾、洪家等地寅出,在配合土改反霸斗争中,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教职员踊跃参加“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每人至少捐献了一个月的工资:学生向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加军事干校。学生王绍华、魏夏中、邵家树、朱泰顺等首批被批准去军事干校培训(1951年7月)。后来,张钦增、陈鹏飞、连克俊、倪金玉等也光荣参军。

1951年8月,程远松接任主委。

1952年暑假,教师集中杭州参加华东革大浙江分校七期思想改造学习。在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政策的鼓舞下,教师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办学积极性增强了。

解放后,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大量劳动人民子弟进入中学读书。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是年秋,学校增办高中,招进一班新生。因为学校发展需要,将学校西边废弃的西方寺划入学校,成为校舍的一部分。

9月,浙江省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学生代表张豫荷和教师代表王抱宗参加。

1954年1月,程远松调走,校长由台中分部主任李伯康兼任。

1954年,体育教师洪仁棉受苏联体操队来华表演的启发,以稻草、麻袋做成垫子,利用课外活动与早锻炼时间指导学生进行业余体操训练,同时还成立校篮球队,培养了杨香女、李国利、甘光生、叶春枚等一批体育人才。校体操队坚持长期训练,人才层出不穷,以后逐步发展成成绩卓著的少年业余体校。

这一年开始,学校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行“劳卫制”,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天天设课前唱,班班有歌声,课间时跳集体舞,下午课外活动开展兴趣小组、球类等活动。每学期都有几次文娱演出,有歌咏队排练的《黄河大合唱》、体操队的表演等精彩节目。音乐教师周法东组织了歌咏队和乐器小组,培养了王冲、王建华、陈志超、金烈君、王五昌等一批人才。如后来王冲参加哈工大的管弦乐队,成为小提琴独奏队员;王建华曾随南京军区前线歌剧团参加庆祝国庆十周年全国第二届文艺会演,梁素芳被选入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为舞蹈演员。1959年参加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赴维也纳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独舞《春江花月夜》获金质奖章,《丰收舞》(领舞)获集体银质奖章;后来王五昌(笔名浩音)创作的作品获全国表演唱金奖、全国广播歌曲比赛金奖。

1954年8月,郏国森任校长。

学校与医院台中分部联合成立党支部,学校秘书孙世来当选为第一任支部书记。

1955年1月侣日,我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消息传来,全校师生欢欣鼓舞,立即行动起来,投入支援前线工作,运物资、抬伤员,日夜轮流看护解放军伤员,洗血衣……全力以赴。

1955年7月23—25日,学校还组织去大陈慰问,团干部罗桕孙带队。在修建烈士陵园的劳动中,师生更积极热情地投入。11月,海门初级中学青年团员洪广贵在修建烈士墓时因山石崩塌牺牲。

1956年1月,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海门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并且与海门初级中学(1954年8月前称台中分部)合并,校名定为“浙江省海门中学”,校长郏国森,副校长李伯康。教学区在大校场,生活区在海门初级中学校舍(原天主堂女堂)。学校规模扩大到初中每个年级4个班。这年暑假,政府拨款拆掉十间楼,征来西北面乾元观的地,改建成一座六个苏式教室及一座理化实验室(均是平房)。

这时期的校友有:中科院院士、浙大教授徐世浙,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隆恩,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技术三级(军级)高工陆文保,复旦大学教授黄正一,北京大学教授娄元仁,原轻工部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王冲,上海师大教授、硕士生导师吴尚夫,浙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潘以正,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施曼绮,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获得者梁素芳等。

1957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活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这一阶段中有一起比较重大的事件是1957年在教师中进行的“反右”运动。1957年暑假,教师集中黄岩参加反右学习。由于反右扩大化,有部分教师被划为右派分子,遭到残酷的批斗。事后有的被开除,有的被送去劳教,造成了政治上人人自危、万马齐喑的不正常局面,全校教师经受了“左”倾思潮的巨大冲击。

1958年3月,学校开始酝酿对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劳动教育。在此之前,学校仅在一些班组开展种菜等课外活动形式的劳动。学校成立勤工俭学委员会,李伯康任主任,应小法、谢晓东、叶平江任副主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师生每周一天轮流参加劳动,种水稻、蔬菜、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鸡鸭。

1958年7月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37周年的同时,召开了勤工俭学积极分子大会,表扬了陈招莲、翁宫富、章必友等136位立同学。

这时,台州地区组建“台州工专”,海中大校场校舍全部划归台州工专,将海中的部分高中教师和58、59、60届部分学生留下,作为台州工专的教师和学生,重要的仪器、图书归工专所有。海门中学只留下初中部,教室搬到天主堂三层楼,郑继周、陈志超、徐道洪等人办的私立椒江中学并入,重新招收一班高中新生,添置图书仪器设备。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前进。

“文革”十年,本校和全国各地一样遭受了浩劫。

1966年,中共中央发了“5·16”通知,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6月,黄岩县委派工作绍进驻学校,发动写大字报揭批校长和部分教师,学校基本停课。是年高考停止,学校也停止招生。

一批“老三届”高初中毕业生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边。是年12月,在革命大串联中,部分同学回到海门。

1967年上半年,军政训练营进校,学校复课闹革命。校内出现了名目繁多、不同派系的红卫兵、战斗队组织。

1968年海门两大派从“文斗”升级为“武斗”,学校成了据点,图书、仪器等设备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学生进据点,参加武斗。4月27日,高二一女同学林彩芳中流弹身亡。

1969年5月,台州地区派来工人宣传队,后该队因要抓生产回去了。

1969年9月26日,由浙江水泵厂、海门造船厂联合组成了“工宣队”进驻本校,结合教师、学生成立海门中学革委会。学校重新开始招生,扩充了名额,按连排编班,学制改为两年制。

1969年10月18日,海中清阶组成立,骤然间,校园内乌云密布,有些教师一夜之间成为阶级敌人,被打成反革命、特务、“牛鬼蛇神”,受到残酷迫害。全校67名教职工中,有43人被批斗,有50多位受到错误的审查,有的遭非法关押,有的挂黑牌、搞喷气式,有的被严刑逼供,致使二人自杀身亡,有的吓呆,逼疯后病故;并捏造了海中“中华救国党”的假案,使20多名中小学教师受到牵连。

1969年6月,一批“老三届”同学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支边。

1970年3月,一批“老三届”同学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支边。4月,300名“老三届”同学到黑龙江延寿、方正等县插队落户,有800名到洪家、三甲及近郊农村落户。这年,为贯彻“五·七”指示,开展学工学农活动,校里办起机械厂。

1971年秋,招收高中新生二个班(两年制),以后逐步发展,到1975、1976年增至七个班。

这段时间,新调来的领导,想着手解决海中“清阶”中的问题,可是工作不上一学期、一学年就走了。

1971年1 0月,学校重新建立党支部,李祥钟任书记。

1973年2月,李宏兴书记来校耍落实政策,也解放了一些教师,让他们继续任教,可受到派性阻碍,无法再进行工作。教师仍在迷茫中忍辱负重工作,谋求继续发展。

1971年2月,学校招收初中二个文体班,设体操、排球、田径等训练项目。排球教练胡宗衡、田径教练陈胜利分任班主任。洪仁棉、董汉英(原国家体操女队队员)、徐正焕等为体操教练。

1973年10月,少体校排球队张黎明、赵善灵等五人选入台州队,获省少年排球比赛团体冠军。此后,少体校排球队曾在省比赛中六次夺魁,五次代表浙江省队参加全国排球比赛。

1974年6月,少体校参加省少年儿童体操比赛,获少年女子乙组团体第一名,孟玲获跳马第一名,徐淑斐获全能、平衡木第一名,马美玲(女)获跳马第一名,单亚萍(女)获高低杠第一名,徐辛沛获全能、自由体操第一名,高斌获跳马第一名。鲍献琴(女)入选国家中学生体操队。10月,鲍献琴代表中国队参加第一届世界中学生体操赛(西德)与队友合作,获团体冠军;鲍献琴个人获全能、平衡木第四名。

1974年,学校里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批“9币道尊严”,学习“白卷英雄”,致使学生的思想混乱。

这时期的校友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云飞,南京海关关长邢强,国家队副总教练、高级教练、国际级裁判鲍献琴,浙江中医学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教授高根德等。[2]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1月,学校开始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由于派性当头,有的教师受到不公正的批斗和处理。

1978年1月,工宣队撤出学校。7月,撤销校革委会,恢复校长制。9月,刘玉敏任校长,李伯康、徐道洪任副校长。

1979年7月初,在黄岩县文教局长、海门区委组织部代表参加的全校教师大会上,宣读了4月30日黄岩县委组[1979]第183号文件《关于同意撤销海门中学所谓<;中华救国党>;案件的批复》。

1979年7月,徐道洪任校长,应清友任副校长,刘玉敏任党支部书记。李伯康调二中。

1980年1月,学校为文革中被迫害自杀的沈如水、何升振二位老师开追悼会。

海门撤区建立椒江市,1982年学校更名为椒江市第一中学,并被定为省重点中学。

由于种种原因,1982年高考严重滑坡。

暑假,市政府决定调整学校领导班子。9月,陈才尧来校任校长、党支部书记,王圣年为副校长。

这年11月,学校又召开了平反大会,又一次为“文革”期间受迫害的教师平反,恢复名誉。会上,陈才尧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至此,凡是我校“文革”期间所形成的冤假错案都作了彻底的平反,从而分清了是非,解除了有关同志的沉重精神负担。

1983年高考,有较多的同学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大等高校,有三位同学考入空军飞行学院。汤帜、任跃忠、余丹红等后来成为博士。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端正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1988年下半年,市里继续任命徐道忠老师为校长,并以一中等校为实行“四制一包”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四制一包”,即是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和教工工资总额包干。这年九月,校长按教师的职称发聘书聘任。同时,建立校务委员会和教代会,实行民主管理。

1989年3月,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王永福老师被评为省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9月,徐道忠校长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 2月,校党总支成立,总支书记为金灵生老师,副书记为徐道忠老师。12月26日,举行建校65周年校庆,为了发扬传统,谋求新发展,学校请来区领导、老教师、部分校友隆重召开庆祝会,并开辟校史室,编印校友录。在北京的王云湘等校友写了回忆文章(存区档案局)。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台州市第一中学发展历程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