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资讯

2012年上海中考时间安排

编辑:haoyy

2012-06-13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发布《2012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日程表》可知,上海2012年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为6月16、17日。



一、选择题

1、(2011o嘉兴)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用化学式H2O表示.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中含有氢分子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A、混淆宏观和微观意义,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由化学式H2O,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为纯净物,不可能再含有氢分子;

D、由化学式H2O,可以计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解:A、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A错误;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水中含有氢分子,说法错误,水为纯净物,故C错误;

D、由化学式H2O,可以计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2、(2011o嘉兴)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常用方法.对下列纯净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和葡萄糖均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臭氧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碳酸钙不具有有机物的特征,为无机物;

B、氧化物的概念: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而臭氧只有一种元素;

C、化合物:由两种及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氧化铜和高锰酸钾;

D、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为盐,而非碱,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

解答:解:A、碳酸钙和葡萄糖均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分类错误,碳酸钙不具有有机物的特征,为无机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臭氧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分类错误,臭氧只有一种元素为单质,故B错误;

C、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分类正确,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分类错误,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为盐,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物质的简单分类;了解单质、化合物、常见氧化物、酸碱盐的判别;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3、(2011o嘉兴)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本质.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关于物质组成成分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将某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B、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C、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氧化钙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B、白色硫酸铜粉末能和水反应生成胆矾;

C、钡离子能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碳酸钡,氯离子能和银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A、将某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因为氧化钙溶于水也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B、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错误;

C、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等.故选项错误;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时应该从实验现象方面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2011o嘉兴)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A、 B、

C、 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可以确定a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而可确定图象.

解答:解: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说明b溶液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各图,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11o嘉兴)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考虑,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OH﹣和H2O,盐酸中含有H+、Cl﹣和H2O,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解答:解:A、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反应后溶液中的H+和OH﹣没有剩余,溶液呈中性,此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此项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OH﹣和H2O,此项错误;

D、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此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从微观粒子角度考查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

6、(2011o嘉兴)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本题应从实验目的与通过正确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相违背时,应尊重实验事实考虑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不能一味追求与实验目的一致;考虑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决此题.

解答:解:A、试验应尊重事实,不能一味追求与实验目的一致;故错

B、人体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违背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错

C、试验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只能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对

D、因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只能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应用于解题当中.

7、(2011o嘉兴)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D、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判断.

B、根据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原理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护措施判断.

解答:解:A、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无色、无味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所以错误.

B、一氧化碳有毒,为了保护空气,要加大监测力度,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可用CO探测器监测空气质量,所以正确.

C、CO有毒,它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且结合后难以分离,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所以正确.

D、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氧气,所以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二、简答题

8、(2011o嘉兴)硅烷(SiH4)与甲烷的性质具有许多相似性,如在点燃的条件下,都能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SiH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 .Si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H4+2O2 SiO2+2H2O .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配注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SiH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1)×4=0,x=﹣4;

Si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4+2O2 SiO2+2H2O;

故答案为:﹣4; SiH4+2O2 Si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9、(2011o嘉兴)已知Fe2O3在氢气流中加热时,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可生成Fe3O4、FeO或Fe,上述反应利用了氢气的 还原 性.为了探究某次实验中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某科学兴趣小组将反应生成的固体称量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已知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反应,且不溶于水).一段时间后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干燥并再次称量,若发现固体质量 增加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则可认为产物中有Fe.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解答: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能够把氧化铁转化成Fe3O4、FeO或Fe,是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由于在Fe3O4、FeO或Fe中,只有Fe能够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且根据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可以得出,每56份质量的铁参与反应就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会增大,故答案为:还原,增加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0、(2011o嘉兴)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指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理念、争做低碳先锋"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1)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同.某班50位师生准备同时出发去离校20千米的部队与官兵联谊,为低碳出行,他们选择了大巴作为出行工具(有关参数见表).

平均百公里油耗(升)28

标准载客数(座)34

则他们这次出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 0.03024 千克(已知每消耗1升汽油排放二氧化碳2.7千克).而乘坐小汽车出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0.058千克.

(2)科学家正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即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1:4的分子数比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4H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CH4.

(3)有人测算,一棵树龄为50年的大树,其产生的生态价值高达十多万美元.树的生态价值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外,还表现在 释放氧气;吸收某些有毒气体,防止空气污染;防止水土流水及增加土壤肥力;为牲畜遮风挡雨和提供鸟类筑巢、栖息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合理即可 .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数学】【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 【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  【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标签:中考资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