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要更深一层谈及如何发展华文教育的事,就不能不谈及怎样去开展国民普及教育带动发展华文教育的问题了。“发展”,就是“开拓”,“开拓” 与“普及”和“有教无类”是分不开。今天,(印尼)各地开办的高水平的三语学校,一来新生入学需缴高达五百万到一千万的入学登记费,每月学费50万到一百万;二来“洛阳纸贵”,买书本也要几十万,买校服也算上百万。试问,有几家能担得起?又哪来的“发展”?我们还会有“近忧远虑“,“华夏文化”是不是会再遭断层。
要是各地的华人华社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华人社会精英高声疾呼,带动社群,出钱出力,开办一所带义务性质的平民学校,起步收容200到300个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办起,如有100个地区开头办起,就会制造二到三万个家长收入有限的其子女已达学龄的就学机会了。(印尼)全国有37个省,如果每个省在各地区能开办50间,就能发展到上千间的平民学校,就会有上50万学生得到普及教育的机会,而带动华文教育的开拓,才能达到发展华文教育的目的。
发展普及教育,带动发展华文教育,从长远利益打算,好处多多。大家都很熟悉老子的这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说明了教育的重要,得不到教育机会的人,就没有德行,人一没有德行,社会哪来的安定和谐,世界哪来的和平大同。
在这里,不得不提巴厘海南同乡会主办的平民学校。这间初办仅是实行双语(汉语和印尼文)的学校,三年来,从10多名学生发展到今天已爆满260名,现已办成三语国民学校。学生入学金,学费全免,只付书笔钱和校服,还有校车保送,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支持和赞扬。发起人是该会馆的主席庞廷国,是当地华社有声望的企业家之一。他曾对笔者说:“我们的祖辈一来到印尼各地,落地生根,要先做的事有三件,一是从村落到城市大开办学堂,人人受教育;二是建祖庙,不忘祖,不忘根;三是开垦开荒,繁荣当地”。
在今天,我们华人华社精英应该在各地大中小城市开办具有水平和具有规模的高收费的三语学校的同时,也要兼顾普及教育的有教无类的平民学校的开拓和发展,这才是达到发展华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高的最有远见的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