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收集并整理了“2013年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复习笔记:道教发展简史”,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请看正文:
道教发展简史
(一)道家和道教
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构成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两条脉络,一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注重实际生活的儒家学说,它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另一是老庄思想为代表的注重玄想的道家学说,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儒道互补”,再加上外来的佛教,形成了2000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
2.道家与道教
(1)共同点
道家与道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医药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乃至风俗民情等等,无不深受道家与道教的影响。
(2)区别
道家,主要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它把“道”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遵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静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因此被称作“道家”。
道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它是通过信奉“道”,修炼精神形体而“成仙得道”的宗教。道教作为一种完备成熟的宗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有其经典教义、信仰、仪式活动,以及宗派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等。因此,道教作为一种既有信念又有组织的宗教,和学术思想上的道家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3)联系
道家和道教之间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早期道家的善于道生万物、气化宇宙、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关于自然无为、清虚朴素的治国与修身法则,以及其斋心静观、体道合真的神秘主义认识论,对道教的教义及其修持方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道家的哲学理念、神仙家的养生方术、古代民间的巫术和鬼神崇拜活动,是道教宗教神学、修炼方术和宗教仪式的三个主要来源。
(二)道教的形成和确立
道教创立于东汉。东汉永和六年,江苏人张陵(又叫张道陵)宣称受法于太上老君,在蜀中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这是最早的道教宗教团体。早期道教除五斗米道外,东汉时张角也创立了另一派太平道,但随着他领导的黄巾起义的失败,太平道销声匿迹了。
张陵子孙三代都在四川和陕西南部传道,第四代孙张咸徙居江西龙虎山,道教的重心移向东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经过近400年的改造发展,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制度等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从早期民间宗教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成为足以与儒释并论的宗教。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
(三)道教的兴盛
隋唐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层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
唐朝,李世民为了提高李氏皇族的社会地位,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称是李老君(老子)的后代。因此,唐代儒、释、道三教虽都被供奉,但道教的位置更在佛、儒之上。盛唐的唐玄宗,在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自始至终崇奉道教。他竭力推崇老子,尊封《道德真经》,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在全国范围内建老子庙,铸老子像,以国典祭祀。李唐王朝的崇道,极大地促进了道教的发展,道教几乎成为国教,盛极一时。
宋朝,宋真宗、徽宗,也都是崇信道教的著名皇帝。他们编造天神书天书降临故事,优待道士,编修《道藏》,修造道观,使道教的社会影响大为扩展。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炼丹术、科仪规章也更趋完善,对文学艺术、医药科技的渗透影响愈益明显。
晚唐北宋以来,道教内部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兼融儒、释、道三教思想,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钟吕金丹派”开始兴起。
南宋金元对峙时期,道教发生重大变革。在北方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等新道派,在南方也出现了金丹派南宗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许多新的变化。宣扬三教合一、注重内丹修炼是新道教的主要特点。
(四)道教的衰落
明清两代500余年,作为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三教也陷入停滞。尤其是到了清朝和近代,清政府所采取的严格控制的政策,新文化思想的兴起,西欧近代科技的传入,基督教的传播,使道教受到极大冲击,道教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