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宗教知识:佛身

2015-04-02 18:02:53 字体放大:  

导游宗教知识:佛身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亲睹佛陀的身相金容而引为憾事。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进入涅槃的佛陀,其实只是佛陀的应化之身,佛陀真正的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随时随地与众生同在。

有关佛身之说,远在佛陀涅槃之后,便开始有了广泛的探讨,当中有所谓二身、三身、四身之说。二身,乃指佛陀的生身与佛陀的法身。在部派佛教时代,生身所指的是佛陀的肉身,亦即是相好金容的释迦牟尼佛身;法身则是指佛陀所成就的正法□、净慧□等功德,与真理契合之身。合此二身,方为圆满佛身。

在大乘佛教里,将佛身分为三种。据《十地经论》等所说,三身为法身、报身、应身。略解三身如下:

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证悟的法性。[考试大收集]佛以法性为体,故名法身。经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阿罗汉和菩萨虽然也能证得法身,但是不够圆满,如《华严经》云:“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其体虽无别,于功德威力则异也。”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能见到佛陀的真身。当初释迦牟尼佛自忉利天为母说法毕,返回人间,第一个迎见佛陀的弟子须菩提,即是在观诸法性空之中见到佛陀的法身。

《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充塞法界,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谛。”在觉悟的圣者眼中,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体无处不是诸法的自性。佛陀应现世间,即因法身能随处显现相用,故能教化三千国土。

二、报身:又作受用身、第二身。[考试大提供]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以法身为因,修习六度万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所成。根据《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劫,始得庄严一相,故经云:“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又《赞佛偈》言:“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即是报身佛的庄严相貌。

三、应身:又作应化身、应化法身。佛陀为救渡苦难众生,应众生根机,以大悲愿心,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提到,观世音菩萨为了救渡众生,方便化现三十三身□,时而显现佛身,时而显现凡夫身,时而显现龙天护法身,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普门应化示现之身。

“身”有聚集义,乃聚集“法”而成“身”,故“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将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日光、日影。法身为其体性,常住不坏,遍满虚空,譬如虚空,无有障碍;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故以日光为喻;应身具有变化作用,应机而生,如同日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

《金光明经》所说的三身为:法身、应身、化身。隋慧远的《观无量寿经义疏》依《金光明经》言:“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

此外,《解深密经》分三身为:法身、解脱身、化身;《宗镜录》称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为三佛身,此即法身、报身、化身。

“四身”,也有多种说法:《佛地经论》将受用身分为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而成为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等四身;《大乘义章》的四身为:法身、报身、应身、化身;《大乘入楞伽经》有法、报、化、变化等四身;《金刚顶分别圣位经》有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等四种。

总合上述所说,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众患,毕竟安乐,十力具足,妙用无穷,万古不变,历劫常存,福智圆满,万德庄严。佛陀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因此,佛陀为了慈悲化益众生,示现报身与应身。《大智度论》说:“法身毕竟体,非彼相好身,不离于法身,此二非不异。”《密迹经》亦云: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是一而不二的。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所现起,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至于佛陀的真身究竟在何处?唐朝顺宗皇帝曾问佛光如满禅师道: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常思维,更无生疑虑。

唐顺宗听后,心中仍有疑虑,于是又问道:

佛向王宫来,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再答道: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光如满禅师与唐顺宗之间的问答诗偈,正是佛身不一不异的最好说明。

[注释]

□即佛陀所说之教法。又作白法、净法,或称妙法。凡契于佛陀正理之法,皆称正法。

□指佛陀所证之清净无漏的般若智慧。

□即法身、般若、解脱三者。法身系指一切存在本来具足之真如,或指以功德法完成之身;般若指证悟之智慧;解脱即脱离烦恼束缚之谓。此三者,三即一,一即三;在因位时,称为三佛性;在果位时,则称为三德。

□观音菩萨的三十三应化身,可参阅《菩萨行证》第四课“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相关推荐:

2015导游考试传说典故:狮子岩的故事

2015浙江省传说典故:茅山庙菩萨的来历

<--导游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