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导游考试中文导游词:四祖寺&五祖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黄梅,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佛教祖庭——五祖寺,以及与它齐名的四祖寺!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五祖寺
湖北黄梅五祖禅寺建于唐咸亨年间(公元670—674年),位于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驰名古今中外。
五祖寺地处黄梅东山之上,山势俨然一只展翅欲飞的大凤凰,故又名凤凰山。 其主峰白莲峰海拔465.4米,现存寺院处海拔约400米。
五祖寺整个寺庙建筑群依山势建于东山之阳,从正南山麓一天闽到山顶白莲峰,以蜿蜒石路为中轴线平行布局,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形式多样,风貌古朴。
东山五祖寺不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闻名古今的游览胜地。
弘忍大师初时建寺于东山之上,故初名为东山寺,亦称东山禅寺,简称东禅寺。
弘忍是唐高僧,对禅宗发展颇有贡献。他在东山寺授徒时,不用传统的《楞伽经》,而改用《金刚般若经》。从此,这种传习法成为禅宗授徒的定法。弘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曾今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尘埃。”弘认为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弘忍所倡导的这种禅风影响深远,早已波及东南亚和日本,每年慕名而来五祖寺的参谒者至今不衰,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元至顺二年(1331)文宗改赐寺额曰东山五祖寺,简称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弘忍大师在东山开辟道场后,广开法门,接引群品。轰动全国,吸引四方学者,常住门徒多达千余人。武则天立周即位后,提倡佛教。久视元年(700),请弘忍授法弟子神秀、玄约、慧安等赴内道场供养,并赐为国师。这样一来,弘忍的声誉愈高,五祖寺的声望也越大。后来,五祖寺在李唐诸帝的支持下,继续兴盛,从未衰败。
宋代,五祖寺继续得到扩建和发展。北宋真宗至南宋高宗期间,师戒、法演、表自、宗拔等名师任五祖寺方丈,相继大兴宝刹,修建殿宇佛塔。特别是法演住山时,大兴祖庭,大振宗风。其法裔弟子中,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三人,时称“三杰”,亦称“三佛”,精励自持,广扬佛法,禅风大盛,使五祖寺的名声更加震动天下。
宋末后东山毁于战火,一时冷落萧条。直到元十九年(1282)了行禅师再入东山,扫寺故基,重兴土木。皇庆二年(1313)三韩万奇上人从渖王请,奉弘忍肉身还东山。至治二年(1322),法式禅师精励自持,作大殿,奉祖师;作经阁,藏经卷;梵刹佛像俨然一新,金碧辉煌,使一时趋于衰微的五祖寺俨然中兴。后来五祖寺几经劫火,又多次重修。
建国后,国家对殿堂、碑刻、古迹等加以妥善保护,八十年代政府又拨款彻底翻修真身殿、祖师堂、天王殿。
如今的五祖寺在方丈昌明大和尚、监院见忍法师的带领下作出了全面修复计划,寺院经过几年修复,完成了大雄宝殿、客堂、禅堂、新僧寮等建设,并采用了电脑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面貌以涣然一新。现正着手筹建钟鼓楼、罗汉堂、玉佛殿等寺院园林建设,在不久的将来,五祖禅寺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天门 中 华 考 试 网
由黄梅县乘汽车可直抵东山山麓,下车后没石径登山,步行上山伊始,即见路旁一座石塔,高约丈余,气韵古朴,此谓之“一天门”。继续往上,还有“二天门”,“三天门”。还可见形态风格各不相同的石塔。或独立,或三五成林,均为寺中历代高僧的灵塔或传说中的古佛的纪念塔。塔上都有铭文纪事,或阴文或阳文,或楷或隶,或行或草。有的因年代久远,已难以明辩。上山的台阶都甚为洁净,偶尔有几片黄叶翩翩落于脚边,山风带起阵阵林语,不知名的鸟儿在枝上跳来跳去,追逐鸣叫。抬眼四望,但见林木葱茏,泉水潺潺,眼前的亭台桥梁古色古香,山腰的庙宇房舍或隐或显。让人恍惚之中,几不知身在何时何处。
释迦多宝如来佛塔
进入一天门,北行不远,迎面小冈上有释迦多宝如来佛塔,北宋宣和三年(1121)募化修建。塔体八角五级,高6米余,雕刻秀雅玲珑。
飞虹桥
离寺门不远,有一座石拱桥,长二十余米,桥上带墙壁盖瓦,里面绘有许多有关佛教的壁画。这桥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叫“飞虹桥”飞虹桥始建于元代,此桥横跨于两山涧谷之上,单孔发券,长33.65米,高8.45米,宽5.16米,雄伟壮观,状如飞虹。两端砌有牌坊式门楼,桥下流泉飞溅,瀑布飞崖挂壁。只因为它飞架两峰之间,有如一道长虹,更兼桥下泉水飞泻,映日斑斓。取名“飞虹”,形似而神似。进桥门,门楣上书曰“放下箸”。出桥门回首,见门楣上书曰“莫回头”。
过了飞虹桥,往左,向上行,很快就到了寺前。寺前有一片平地,数棵很古老的松树,遮天蔽日。寺门高大,上书“五祖禅寺”几个大字。两侧还有小字,各是一首诗,那就是五祖两大弟子神秀和慧能的著名偈语。神秀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上山的游人们穿梭往来,使这古老的寺院在香烟中显得热闹而庄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