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一)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着不同的取向.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划分为不同的倾向,综合而言,其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
1.激进建构主义
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特菲为代表.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
(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激进建构主义者相信,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我们无法知道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推测它,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经验.所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认为,应该用"生存力"来代替真理一词,只要某种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或能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一致解释,那它就是适应的,就是有"生存力"的,不要去追求经验与客体一致.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而这要以个体的认知过程为基础.
激进建构主义以这些思想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概念的形成、组织和转变,其研究之深入是各家建构主义中独一无二的,但这种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的一面则重视不够.
2.社会建构主义
与激进建构主义不同,这是主要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怀疑,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但它又比激进建构主义稍温和.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尽可能与世界的本来面目相一致,尽管永远达不到一致.
另外,它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他们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语言等符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可以叫做"自下而上的知识".它从具体水平向知识的高级水平发展,走向以语言实现的概括,具有了理解性和随意性.而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则形成了公共文化知识.在个体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所以也可以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儿童在与成人或比他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中,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理解体现在成人身上的"自上而下的知识",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之获得意义,从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发展,这是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
3.社会文化取向
这种倾向与社会建构主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也受到了维果茨基的突出影响,也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关注学习的社会性方面.但它又与后者有所不同,它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所以,它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他们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际活动,并认为这些实际活动是以一定的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产品为背景的.个体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他们认为,学习应该像这些实际活动一样展开,在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实际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学习某种知识.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中都处于主动地位,而且在其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支持.这种观点提倡师徒式教学,就像工厂中师傅带徒弟那样去教学.
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在学习理论学派中,信息加工理论不属于严格的建构主义,因为它认为认知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加工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包含了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存储的复杂过程.在此意义上,信息加工论比行为主义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信息加工论假定信息或知识是事先以某种形式存在的,个体必须首先接受它们才能进行认知加工,那些更复杂的认知活动才能得以进行.即便它看到了已有的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中的作用,也基本不是把它看成是新旧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它只是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在新信息的编码表征中的作用,而忽略了新经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比信息加工理论前进了一步.虽然它仍然坚持信息加工的基本范式,但完全接受了"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的"观点,强调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但这种观点并不接受"知识仅是对经验世界的适应"的原则.所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也往往被称为"温和建构主义",斯皮诺等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也是一种这样的建构主义.
(二)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不同建构主义差异的基本点,可以概括为"外部输入一内部生成"和"个体建构一社会建构"两个维度上的分歧.
在"外部输入一内部生成"的维度上,不同的建构主义表现出知识是外部输入还是内部生成的倾向性程度的差异.外部输入的倾向性越大,学习过程中接受的成分就越多;内部生成的倾向性越大,学习过程中建构的成分就越多.
在"个体建构一社会建构"的维度上,不同建构主义反映出在"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倾向性程度的差异.这主要指"个体的建构"、"个体间的建构"、"社会性建构"之间的差异,实际上目前不同的建构观在这一维度上的分歧正在缩小.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大多数的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有在日常生活或先前学习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即使是出现一些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也会从自身的经验背景出发,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智力),来提出对问题合乎逻辑的假设.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原有经验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当做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更应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引导学习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了解彼此的想法,互相交流和质疑,彼此作出调整.
同时,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不相同,然而在这样一个学习群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学还应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彼此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
(四)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1.认知灵活性理论和随机通达教学
斯皮罗等提出了认知灵活性理论,它继承了建构主义理论中关于学习的观点,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多维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类.初级学习,只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和反馈而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高级学习则要求把握概念的复杂性,能根据具体情况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经验.
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使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这种偏向正是妨碍知识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迁移的主要原因.基于对高级学习的理解,认知灵活性理论者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使学生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这种教学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而是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传统的教学常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按知识的层次结构,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展开.建构主义者认为,这种教学设计是使教学过于简单化的根源.他们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路,即教师首先提出整体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将整体任务分解为各个子任务,自己发现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相应知识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探讨,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性教学
建构主义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向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强调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对建构的重要作用.由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因此他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交叉.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展示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类似的探索活动.另外,他们还认为这种教学不需要再搞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测验,因为解决具体问题本身就已反映了学习效果.
4.支架式教学
他们借用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概念形象地提出了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调控),通过支架逐步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自己,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以上内容是201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信息,更多考点请关注:教师资格 > 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