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等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中学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师生要明确中学教学的总目标以及每一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一切教学措施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方式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只有让学生把知识的讲授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把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才能解决好教学中的问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动脑与动手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学要联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进而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直观性与发展理论思维结合的原则
这个教学原则反映了中学生认识活动中感知与理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物、模型和语言等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为学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创造良好的感性条件。另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四)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五)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贯彻这一原则,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以上内容是201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的相关信息,更多考点请关注:教师资格 > 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