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身心发展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及其作用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它的作用表现在: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其作用
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
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
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 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Ⅱ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Ⅲ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②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Ⅱ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Ⅲ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Ⅳ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