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12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生理: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牙齿的生长;神经系统的发育;感觉器官的发育
人生第一年 婴儿期,儿童心里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是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初生到满月(0~1个月),满月到半岁(1~6个月),半岁到周岁(6~12个月)
1~3岁 称为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
3~6岁 是进入小学前的时期,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变化,每年都有新的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进步性无论是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
题目:1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如何辩证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
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关系: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代表儿童的个别差异,即不是该年龄阶段中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的。因此,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
更不能反过来,用个别性否定一般性。
(如果考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关系,也可参照此答案。)
2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孩子其心理发展的表现明显不同。
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又是渐变式的,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微小的质变到明显的质变的过程,因此,各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