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和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性质: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 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 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 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1)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 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 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特点
①实践性。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②过程性。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法的掌握、感受和体验。在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③开放性。研究性学习要求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④自主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成为某一个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⑤体验性。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亲身体验,这对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等有重要的意义。
⑥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3)价值
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有其独特的价值:①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②丰富学生的体验。
③使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④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⑤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⑥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⑦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2.杜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相关推荐: